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先後設立22個(ge) 自貿試驗區、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多次削減外資準入負麵清單,搭建進博會(hui) 、服貿會(hui) 、消博會(hui) 等國際經貿合作平台……新時代以來,一係列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舉(ju) 措,讓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空間,也給世界提供了更多共同發展的機遇,生動詮釋了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提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並對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ti) 製機製作出戰略部署,彰顯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的決(jue) 心。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這一重要論斷,豐(feng) 富和發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內(nei) 涵,把我們(men) 黨(dang) 對開放與(yu) 中國式現代化關(guan) 係的認識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改革開放之初,我們(men) 打開國門,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落後,更加深刻認識到對外開放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鄧小平同誌指出:“關(guan) 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從(cong) 1978年10月鄧小平同誌在接見外賓時談到我國“實行開放政策”,到對外開放被確立為(wei) 我國基本國策,再到黨(dang) 的二十大提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men) 黨(dang) 統籌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個(ge) 大局、利用國內(nei) 國際兩(liang) 種資源,堅持打開國門搞現代化建設,並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開放與(yu) 中國式現代化關(guan) 係的認識。提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意味著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nei) 在規定性和必然要求,開放與(yu) 中國式現代化密不可分。曆史和現實都充分表明,人類的現代化進程與(yu) 經濟全球化進程相互重疊、相互交織。一個(ge) 國家要實現現代化,不可能脫離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潮流、關(guan) 起門來單靠自身來完成。不對外開放,中國式現代化不可能取得今日的輝煌成就,也不可能開創明日的美好前景。隻有開放的中國,才會(hui) 成為(wei) 現代化的中國。
開放與(yu) 改革相伴而生、相互促進。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比如,負麵清單製度建設,就是從(cong) 外資準入管理起步,而後又被創造性地引入國內(nei) 經濟治理。這項製度創新牽引帶動了相關(guan) 審批、投資、監管等一係列製度的改革,有利於(yu) 為(wei) 各類所有製企業(ye) 創造公平競爭(zheng) 、競相發展的環境,大大激發了經營主體(ti) 活力。新時代的一些重要製度創新,都是由開放倒逼促進的。對外開放越擴大,改革的動力就會(hui) 越足,改革的效果就會(hui) 越好。可以說,開放的程度,影響改革的力度,進而影響現代化建設的進度。前進道路上,我們(men) 麵臨(lin) 的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yan) 峻。隻有持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穩步擴大製度型開放,進一步提升我國在全球範圍內(nei) 集聚和配置資源要素的能力,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才能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
中國式現代化既造福中國人民,又促進世界共同發展。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的必然路徑。中老鐵路的開通運行,有效帶動了沿線產(chan) 業(ye) 發展,促進沿線共同繁榮;借助進博會(hui) 的東(dong) 風,巴西的肉類、蜂蜜、咖啡等品牌知名度日益提高,受到越來越多中國消費者的青睞……開放的中國,給世界帶來的是團結共進的動力、共同繁榮的機遇。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脫鉤斷鏈”“小院高牆”甚囂塵上,世界開放指數呈下滑趨勢,我國開放的外部環境更加複雜。越是在這種情形下,越要堅定站在曆史正確的一邊,牢牢把握開放與(yu) 中國式現代化的關(guan) 係,理性看待開放中必然麵臨(lin) 的一些陣痛,更加積極主動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提出:“擴大自主開放”“擴大對最不發達國家單邊開放”,都是我國主動向世界開放的重要舉(ju) 措。我們(men) 要更好發揮以開放促合作促共贏的引領作用,以開放的主動贏得經濟發展的主動、國際競爭(zheng) 的主動,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wei) 世界提供新機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