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yi) 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養(yang) 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養(yang) 學生的愛國情懷。”
在《求是》雜誌新近刊發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文章《培養(yang) 德智體(ti) 美勞全麵發展的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者和接班人》中,總書(shu) 記深情講述著名教育家張伯苓1935年在南開大學開學典禮上“愛國三問”的故事,強調“這三個(ge) 問題是曆史之問,更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我們(men) 要一代一代問下去、答下去”!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發展的曆史長河中,愛國主義(yi) 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我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自古以來,中華文明的史冊(ce) 上寫(xie) 滿了家國情懷的記憶,“屈原投江”、“蘇武牧羊”、“嶽母刺字”等故事膾炙人口,陸遊、文天祥、林則徐等人物正氣浩然,體(ti) 現出中華民族崇尚愛國的鮮明特質。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通過考察、座談、回信等多種方式,為(wei) 廣大青少年上了很多生動難忘的愛國主義(yi) “公開課”——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ge) 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
“隻有堅持愛國和愛黨(dang) 愛社會(hui) 主義(yi) 相統一,愛國主義(yi) 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yi) 精神最重要的體(ti) 現。”
“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係在一起,紮根人民,奉獻國家。”
……
一次次到校園考察,與(yu) 學生們(men) 交流,激勵廣大青年“樹立為(wei) 祖國為(wei) 人民永久奮鬥、赤誠奉獻的堅定理想”;一封封真摯回信,飽含“希望你們(men) 心係祖國,誌存高遠,腳踏實地,在奮鬥中創造精彩人生,為(wei) 祖國和人民貢獻青春和力量”的深情囑托。
弘揚愛國主義(yi) 精神要從(cong) 少年兒(er) 童抓起。在這篇重要文章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把愛國主義(yi) 貫穿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一是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曆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愛國意識和愛國情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讓愛國主義(yi) 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紮根,時刻不忘自己是中國人;二是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立誌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立誌紮根人民、奉獻國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