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過去幾十年來,中非合作經受住了外界質疑,取得了雙贏成果。9月4日在北京召開的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峰會(hui) ,將強化中非合作,共話未來前景。在非洲經濟轉型背景下,中非雙方除了在基礎設施等方麵亟需展開合作外,還應更多關(guan) 注糧食安全、青年就業(ye) 、能源轉型等議題,挖掘新合作潛力。一些成功的中國模式值得在非洲推廣,以促進非洲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
本文為(wei) 中國觀察智庫獨家約稿,轉載請注明來源:中國日報中國觀察智庫。
作者:姆旺吉·瓦奇拉(Mwangi Wachira)
世界銀行前經濟學家
肯尼亞(ya) 政府顧問
2024年1月,一艘集裝箱貨船從(cong) 南非啟程,將貨物運往非洲各港口。自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區於(yu) 2021年正式啟動以來,南非成為(wei) 第31個(ge) 加入該貿易區的國家。截至目前,已有47個(ge) 國家正式批準了該協議。
非洲國家之間的貿易正在強勁增長,催生了一係列價(jia) 值鏈,體(ti) 現了發展的核心要素。這得益於(yu) 非洲不斷完善的公路、鐵路、港口以及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在“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中國在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對其產(chan) 生了深遠影響。可以說,非洲曆史性地“贏”了。
在此過程中,中國不僅(jin) 獲得了大宗商品和礦產(chan) 資源的準入權,還開拓了非洲日益龐大的中產(chan) 階級消費市場。總體(ti) 而言,非洲新基礎設施的投資與(yu) 運營推動了中國的崛起,助力它成為(wei) 當代工業(ye) 大國和全球經濟大國——這樣看來,中國也“贏”了。
中國和非洲之所以能夠“雙贏”,是因為(wei) 雙方近乎心無旁騖地專(zhuan) 注於(yu) 基礎設施建設。盡管多年來不斷有人給這些項目貼上“債(zhai) 務陷阱”“毫不掩飾的殖民”,以及“非洲的輕信和中國的狡詐”等負麵標簽,但這些項目經受住了質疑或批評。
圖片來源:新華社
目前,非洲大陸的基礎設施仍存在明顯缺陷。因此,中非夥(huo) 伴關(guan) 係應持續加強,為(wei) 非洲建設更多的公路、港口、發電站和鐵路。基礎設施的完善將是至少下一代人的第一要務。
那麽(me) 除此之外,對於(yu) 這一代人來說,第二、第三、第四要務又是什麽(me) 呢?在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可重點關(guan) 注以下領域:
第二要務——糧食安全問題。
長期依賴糧食援助會(hui) 對一個(ge) 國家的方方麵麵造成負麵影響。無法生產(chan) 或購買(mai) 足夠的糧食是許多非洲國家的致命弱點。這阻礙了非洲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使他們(men) 容易遭受外部幹涉和控製。然而,也有一些非洲國家擁有廣闊的土地資源,能夠生產(chan) 充足的糧食,以滿足國內(nei) 需求,並將剩餘(yu) 的糧食用於(yu) 出口。在一些非洲國家,糧食援助反而扭曲了市場價(jia) 格,抑製了當地糧食生產(chan) ,從(cong) 而引發對更多糧食援助的需求。
在我們(men) 這個(ge) 時代,氣候變化正在加劇糧食安全的不穩定性。過去在廣闊的非洲大草原上生長的耐寒作物正在成為(wei) 遙遠的記憶。除非采取重大甚至更加激進的措施,否則氣候變化將進一步加深和擴大糧食安全的不穩定性,進而引發史無前例的社會(hui) 危機。
在大約三代人之前,專(zhuan) 家們(men) 也為(wei) 中國描繪了一幅類似的嚴(yan) 峻圖景,並提出警示:糧食安全問題將引發一場迫在眉睫的災難。然而,中國已經成功幫助數億(yi) 人擺脫極端貧困,在這過程中為(wei) 人口提供了充足的糧食。
許多非洲政策製定者與(yu) 分析人士迫切希望複製中國的成功。因此,中非夥(huo) 伴關(guan) 係應該著眼於(yu) 非洲農(nong) 業(ye) 和糧食生產(chan) 的現代化,以幫助非洲國家預防潛在的危機和災難。
圖片來源:新華社
第三要務——就業(ye) 問題,尤其是非洲青年群體(ti) 的就業(ye) 問題。
非洲的年輕一代可以被視為(wei) 推動現代化的重要動力,他們(men) 既是一個(ge) 巨大的實際或潛在的消費市場,也是創造力的源泉,一個(ge) 重塑非洲價(jia) 值的新窗口。然而在許多非洲國家,有相當大比例的大學和技術培訓學校的畢業(ye) 生卻找不到改善生活水平的機會(hui) 。在一些非洲國家,這些希望的破滅構成的威脅可能與(yu) 糧食安全問題一樣嚴(yan) 重。
大宗商品和礦物的開采確實為(wei) 非洲當地創造了就業(ye) 機會(hui) ,培養(yang) 了技能熟練的勞動力隊伍。但更加亟需的是提升產(chan) 品附加值,也就是在非洲生產(chan) 工業(ye) 製成品,以此來創造更多具有實質性意義(yi) 的就業(ye) 機會(hui) 。
中國與(yu) 東(dong) 盟國家之間的夥(huo) 伴關(guan) 係所帶來的結果就是這樣的。截至2022年,中國企業(ye) 在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ya) 、泰國和越南等東(dong) 盟國家累計創造就業(ye) 崗位超66萬(wan) 個(ge) 。非洲也迫切需要類似的就業(ye) 機會(hui) 。
可以把中國-東(dong) 盟合作機製中的一些安排移植到非洲,從(cong) 在非洲市場經營的上萬(wan) 家中國企業(ye) 中選擇一些,積極承接當地的製造業(ye) 發展,並以此為(wei) 基礎創造就業(ye) 崗位,培養(yang) 熟練技術人才。和東(dong) 盟一樣,非洲也希望成為(wei) 一個(ge) 小型的世界製造業(ye) 中心。
圖片來源:新華社
第四要務——能源結構轉型。
盡管非洲國家並未形成市場壟斷,但擁有豐(feng) 富的大宗商品和礦物資源,如稀土金屬,這些資源在能源行業(ye) 從(cong) 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轉型的進程中發揮著關(guan) 鍵作用。這些礦物被輸送至全球各地進行加工和商品生產(chan) ,其中一部分最終返回非洲。
如果非洲的礦產(chan) 資源和大宗商品在兩(liang) 至三代人之內(nei) 被榨幹、賣光,空留下那些公路、鐵路和港口等基礎設施又有什麽(me) 意義(yi) 呢?屆時,非洲將失去實現現代化的機會(hui) 。為(wei) 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非洲必須利用好這些促進能源轉型的自然資源,提升對它們(men) 的加工能力,把資源轉化成產(chan) 品。這種為(wei) “後化石燃料時代”製造和使用產(chan) 品的跨越式發展,必須成為(wei) 非洲國家發展和現代化的新舉(ju) 措。
比如,東(dong) 非地區擁有豐(feng) 富的礦產(chan) 、稀土金屬和石油資源,中國企業(ye) 在南非所積累的經驗可以移植到那裏,用於(yu) 製造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風力發電和儲(chu) 能設備。舉(ju) 例來說,肯尼亞(ya) 聯合車輛裝配有限公司 (AVA) 與(yu) 中國汽車製造商比亞(ya) 迪合資在當地設立電動汽車組裝廠,這一做法可以在非洲其他地區得到複製和推廣。
中國願意傾(qing) 聽非洲國家心聲,支持非洲發揮主觀能動性。作為(wei) 回報,非洲也對中國的優(you) 先事項給予了支持。本著這一精神,2024年中非合作論壇可深入評估是否適宜將工作重心從(cong) 化石燃料、製造業(ye) 轉向為(wei) 非洲青年群體(ti) 創造有意義(yi) 的發展機會(hui) ,同時在確保基礎設施建設不受影響的前提下,將消除糧食安全問題作為(wei) 下一代人的優(you) 先事項。如果這三個(ge) 領域中的任何一個(ge) 能夠作為(wei) 基礎設施建設的補充方案,那麽(me) 就應當確定清晰的目標,為(wei) 我們(men) 的後代指導中非夥(huo) 伴關(guan) 係發展。
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