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政部、教育部、住房城鄉(xiang) 建設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21個(ge) 部門聯合印發《加強流動兒(er) 童關(guan) 愛保護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這是國家層麵首個(ge) 麵向流動兒(er) 童群體(ti) 專(zhuan) 門製定的關(guan) 愛保護政策文件,引發社會(hui) 廣泛關(guan) 注。流動兒(er) 童群體(ti) 如何界定、《行動方案》提出了哪些行之有效的保障舉(ju) 措和目標計劃、在促進流動兒(er) 童群體(ti) 更好融入城市方麵有哪些考量……熱點問答帶你一起了解。
什麽(me) 是流動兒(er) 童?
在民政部日前召開的2024年第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hui) 上,民政部兒(er) 童福利司司長郭玉強介紹,流動兒(er) 童是伴隨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和人口流動性增大出現的一類兒(er) 童群體(ti) 。
目前流動兒(er) 童群體(ti) 數量規模龐大,關(guan) 愛服務需求多樣。他們(men) 長期隨同外出務工父母異地生活學習(xi) ,與(yu) 居住地兒(er) 童相比,在教育、醫療、生活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麵容易遇到障礙,部分兒(er) 童麵臨(lin) 監護能力不足、心理健康關(guan) 愛不足、精神文化產(chan) 品供給不足、城市和社區融入困難等問題。
基於(yu) 加強流動兒(er) 童權益保障的現實需要,民政部經過深入調研論證,提出了“推進流動兒(er) 童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務、聚焦流動兒(er) 童需求加強特殊關(guan) 愛服務”的基本工作思路,在20個(ge) 部門支持下,研究起草了《行動方案》並聯合印發執行。
《加強流動兒(er) 童關(guan) 愛保護行動方案》有何亮點?
作為(wei) 國家層麵首個(ge) 麵向流動兒(er) 童群體(ti) 專(zhuan) 門製定的關(guan) 愛保護政策文件,郭玉強介紹,《行動方案》主要有5個(ge) 方麵創新點,概括起來就是有五個(ge) “首次”:
一是首次將流動兒(er) 童群體(ti) 納入國家關(guan) 愛保護範圍;
二是首次明確了加強流動兒(er) 童關(guan) 愛保護行動的工作目標;
三是首次部署開展流動兒(er) 童精準監測摸排工作;
四是首次明確了加強流動兒(er) 童關(guan) 愛保護工作的重點任務;
五是首次建立了《流動兒(er) 童在居住地享有關(guan) 愛服務基礎清單》。
加強流動兒(er) 童關(guan) 愛保護行動的工作目標是什麽(me) ?
郭玉強介紹,《行動方案》填補了流動兒(er) 童群體(ti) 民生保障領域政策空白,明確了兩(liang) 個(ge) 時間節點和目標:
到2026年,流動兒(er) 童相關(guan) 政策製度更加優(you) 化健全,關(guan) 愛服務工作更加精準有效,重點領域惠民措施更加平等均衡,兒(er) 童信息台賬更加精準,基層基礎更加堅實牢固,流動兒(er) 童關(guan) 愛保護整體(ti) 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到2035年,流動兒(er) 童關(guan) 愛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關(guan) 愛保護體(ti) 係全麵健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更加均等優(you) 質,流動兒(er) 童身心健康發展權益得到全麵保障。
怎樣開展流動兒(er) 童精準監測摸排工作?
加強流動兒(er) 童關(guan) 愛保護的重要前提是將流動兒(er) 童精準的監測摸排出來。《行動方案》首次部署開展流動兒(er) 童精準監測摸排工作,並明確:將隨父母或其他監護人雙方或一方離開戶籍地,跨縣域異地居住或生活6個(ge) 月以上、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納入流動兒(er) 童監測摸排範圍。
要求對監測摸排發現存在家庭生活困難、自身殘疾、監護缺失、流浪、心理和行為(wei) 異常的流動兒(er) 童,以及主動提出救助幫扶需求的跨鄉(xiang) 鎮(街道)的流動兒(er) 童,建立重點關(guan) 愛服務對象信息台賬,定期走訪探視,加強關(guan) 愛保護,保障其合法權益。
《行動方案》同時明確,民政部門要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建立流動兒(er) 童定期監測摸排工作機製,至少每半年更新一次流動兒(er) 童信息。2024年9月底前,各地民政部門要完成數據采集工作,按規定時限錄入全國兒(er) 童福利信息係統。
加強流動兒(er) 童關(guan) 愛保護工作的重點任務是哪些?
郭玉強表示,《行動方案》首次明確了加強流動兒(er) 童關(guan) 愛保護工作的重點任務。
在權益保障方麵,推動流動兒(er) 童與(yu) 居住地兒(er) 童均等享有教育、醫療、生活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
在關(guan) 愛服務方麵,重點從(cong) 提升家庭教育指導水平、提供心理健康關(guan) 愛服務、加強精神文化生活服務、開展城市融入服務4個(ge) 維度加強對流動兒(er) 童及其家庭的關(guan) 愛支持。
如何保障流動兒(er) 童在居住地的教育問題?
流動兒(er) 童在居住地的上學問題一直是家長和社會(hui) 普遍關(guan) 注的重要事情。《行動方案》在“優(you) 化落實教育保障政策”章節中明確:各地教育部門要推動建立與(yu) 常住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製,按實際服務人口規模配置教育資源。
·優(you) 化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落實公辦園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和普惠性民辦園補助標準,促進流動兒(er) 童就近在普惠性幼兒(er) 園入園。
·進一步落實義(yi) 務教育階段“兩(liang) 為(wei) 主、兩(liang) 納入,以居住證為(wei) 主要依據”的就學政策,在優(you) 化義(yi) 務教育資源布局、推進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工作中,充分考慮流動兒(er) 童特殊困難。
·加大公辦學校學位供給力度,穩步提高流動兒(er) 童就讀公辦學校或享受政府購買(mai) 學位(服務)比例,保障其平等接受義(yi) 務教育的權利。
·進一步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中高考政策。
如何讓流動兒(er) 童更好融入城市?
城市融入難、社區融入難、朋輩交往難,是流動兒(er) 童在城市生活中麵臨(lin) 的實際困難。民政部兒(er) 童福利司二級巡視員許立陽介紹,《行動方案》從(cong) 4個(ge) 方麵部署相關(guan) 工作任務,促進流動兒(er) 童城市融入:
一是要求各地廣泛動員企業(ye) 、專(zhuan) 業(ye) 社會(hui) 組織、社會(hui) 工作者、誌願者等,通過開展城市文化介紹、社區環境熟悉等活動,促進流動兒(er) 童融入城市生活。
二是要求各地發展改革、婦兒(er) 工委辦等部門在開展兒(er) 童友好城市建設中,將流動兒(er) 童城市融入作為(wei) 重要內(nei) 容,促進流動兒(er) 童共享安全便捷舒適的空間、設施、環境和服務。
三是要求各地團委、婦聯通過開展流動兒(er) 童與(yu) 其他兒(er) 童共同參與(yu) 的社區實踐活動,幫助流動兒(er) 童熟悉社區環境。
四是要求各地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門不斷優(you) 化穩崗就業(ye) 政策措施,有針對性地為(wei) 流動兒(er) 童父母提供政策谘詢、職業(ye) 介紹、職業(ye) 培訓、創業(ye) 指導等服務。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