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從(cong) 自然資源部了解到,9月6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2024西太平洋國際航次第14潛。至此,本航次國際科學家下潛工作全部結束。
本航次共有8位外籍科學家和3位中國香港科學家搭乘“蛟龍號”下潛,下潛區域包括西太平洋6座海山和1個(ge) 海盆。科考隊下潛調查顯示,西太平洋海山區生物多樣性高,優(you) 勢生物類群為(wei) 八放珊瑚和玻璃海綿,發現了多處深海“冷水珊瑚林”和“海綿場”,海山不同側(ce) 麵、不同水深段生物分布與(yu) 種類組成存在差異,不同海山之間底棲生物種類組成也存在顯著差異。
2024西太平洋國際航次聯合首席科學家邱建文稱:“本航次的科考隊員來自9個(ge) 國家和地區,大家在海洋生物、海洋地質等方麵各有所長,共同推動深海生物多樣性國際合作研究,實現可持續發展。”
此外,2024西太平洋國際航次科考隊還組織“深海一號”船上中外科學家代表和“蛟龍”號潛航員與(yu) 香港、青島兩(liang) 地中小學生舉(ju) 辦“深海課堂”進校園視頻連線科普活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