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製造大國加快邁向製造強國(奮進強國路 闊步新征程)

發布時間: 2024-09-11 09:13:00 來源: 人民日報

  製造業(ye) ,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乘“數”而上、向“新”而行,中國製造轉型升級步履鏗鏘。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任何時候中國都不能缺少製造業(ye) ”“要堅定不移把製造業(ye) 和實體(ti) 經濟做強做優(you) 做大”“加快建設製造強國”。

  軸承,工業(ye) 的“關(guan) 節”。

  今年6月,福建漳州六鼇海上風電場,搭載國產(chan) 主軸軸承的16兆瓦風電機組實現批量化運營、全容量並網。

  江蘇蘇州地鐵6號線,搭載國產(chan) 3米級主軸承的“中鐵872號”盾構機立下新功。

  兩(liang) 根軸承,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有到優(you) ,折射出新中國成立75年來中國製造從(cong) 小到大、從(cong) 大到強的堅實步伐。

  擁有全球最完備產(chan) 業(ye) 體(ti) 係,製造業(ye) 總體(ti) 規模連續14年位居世界首位,220多種產(chan) 品產(chan) 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國製造彰顯出的堅實底氣、創新動能、澎湃活力,為(wei)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從(cong) 完備產(chan) 業(ye) 體(ti) 係看中國製造堅實底氣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製造業(ye) 是國家經濟命脈所係”“我國是個(ge) 大國,必須發展實體(ti) 經濟,不斷推進工業(ye) 現代化、提高製造業(ye) 水平”。

  洛軸集團是16兆瓦風電機組主軸軸承生產(chan) 廠家,集團黨(dang) 委書(shu) 記、董事長王新瑩坦言:“10多年前,高端軸承我們(men) 還‘摸不著’,但再難也要啃下這塊‘硬骨頭’。”

  “強內(nei) 功”,組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創新平台;“借外力”,與(yu) 清華大學等高校院所密切合作。從(cong) 新能源汽車軸承到風電主軸軸承,再到軌道交通軸承,洛軸新產(chan) 品接連下線,應用到“嫦娥”“天宮”“中國天眼”等重大裝備之中。

  洛軸把“一類產(chan) 品”做到極致,鐵建重工專(zhuan) 攻盾構機“一種產(chan) 品”。

  研發主軸承,補上盾構機產(chan) 業(ye) 鏈國產(chan) 化“最後一塊拚圖”。2019年,鐵建重工專(zhuan) 門成立研究設計院,曆經1000多個(ge) 日夜終於(yu) 成功研製出9米級盾構機主軸承。

  “這是全球直徑最大、承載最高的盾構機主軸承,可供目前全球最大型號的盾構機使用。”鐵建重工首席科學家劉飛香感慨,“過去有什麽(me) 設備施什麽(me) 工,現在是需要施什麽(me) 工,我們(men) 就能製造出什麽(me) 裝備。”

  兩(liang) 根軸承背後,是中國製造完備產(chan) 業(ye) 體(ti) 係彰顯的堅實底氣。

  1949年,新中國第一爐鐵水在鞍鋼奔騰而出,如今,我國已連續28年居世界第一產(chan) 鋼大國,“手撕鋼”不斷刷新世界紀錄;1956年,第一輛解放牌卡車駛下一汽生產(chan) 線,如今,我國汽車產(chan) 銷量已連續15年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產(chan) 銷量連續9年穩居世界第一。

  從(cong) “造不了”到“造得出”再到“造得好”,我們(men) 用幾十年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的工業(ye) 化曆程,製造業(ye) 擁有31個(ge) 大類、179個(ge) 中類和609個(ge) 小類,全球產(chan) 業(ye) 門類最齊全、產(chan) 業(ye) 體(ti) 係最完整,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zheng) 力持續提升。2023年,製造業(ye) 增加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26.2%,占全球比重約30%。

  體(ti) 魄強健、筋骨壯實,今天的中國製造擁有穩如磐石的根基與(yu) 底氣。

  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協同看中國製造創新動能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製造業(ye) 的核心就是創新,就是掌握關(guan) 鍵核心技術,必須靠自力更生奮鬥,靠自主創新爭(zheng) 取”。

  9米級盾構機主軸承的突破,背後正是一場原材料、工業(ye) 母機、工程應用等環節共同參與(yu) 的創新“接力”——

  “壓不碎、磨不爛”,材料首先要夠硬。以主軸承內(nei) 齒圈為(wei) 例,8毫米厚的圈層,洛氏硬度需大於(yu) 58,常規中碳軸承鋼遠無法達標。

  怎麽(me) 辦?鐵建重工與(yu) 高校合作,曆經2年多時間、30多組試驗、上百萬(wan) 次疲勞試驗,選出最佳鋼材元素配比。多家鋼鐵企業(ye) ,曆經數十次技術討論與(yu) 測試,將配方變成產(chan) 品。

  有了材料,還要精密加工。2020年啟動研發、2022年產(chan) 品下線、國產(chan) 化率超過90%,鐵建重工與(yu) 合作夥(huo) 伴共同研製的國產(chan) 9米高速數控銑齒機床,助力主軸承順利下線。

  16兆瓦風電主軸軸承的研發,同樣離不開有關(guan) 方麵的“集團作戰”。

  “大兆瓦風機主軸軸承,沒有相關(guan) 參考資料。關(guan) 鍵時刻,主機廠商金風科技送來各類型風機運行數據,解了‘燃眉之急’。”洛軸銷售總公司風電部部長姚東(dong) 感慨,“同舟共濟、協同創新,中國製造就有無限可能。”

  大中小企業(ye) 融通創新,產(chan) 學研各方通力合作,大飛機翱翔藍天、高速磁浮貼地飛行、國產(chan) 大型郵輪投入商用……一大批重大標誌性創新成果引領中國製造不斷攀上新高度。2023年,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占規上工業(ye) 增加值比重為(wei) 15.7%,比2012年提高6.3個(ge) 百分點。

  推陳致新,升級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與(yu) 日俱新,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聚焦前沿,布局未來產(chan) 業(ye) ……我國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you) 勢。目前,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約13%,全國高新技術企業(ye) 數量達46.3萬(wan) 家。

  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奮力攀登,今天的中國製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創造。

  從(cong)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看中國製造澎湃活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推動製造業(ye)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全麵提升,布局高端,軸承產(chan) 品持續“上新”:

  3月10日,洛軸研製的長白山4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軸承通過驗收,未來該射電望遠鏡將為(wei) 月球探測器精準“引路”。

  3月14日,世界首台25兆瓦風電主軸軸承在洛陽軸研科技順利下線,刷新全球風電軸承最大單機容量紀錄。

  產(chan) 品更高端,生產(chan) 也要更智能。走進鐵建重工長沙第二產(chan) 業(ye) 園總裝廠房,一個(ge) 現實車間,一個(ge) 數字車間,線上線下,實時同步。

  “瞧,這是一組盾構機刀盤正麵數字孿生畫麵,深淺不一的顏色代表著刀片的受力、磨損情況。”鐵建重工數字孿生研究所副所長王永勝說,實時分析這些數據,工程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優(you) 化下一代產(chan) 品。

  “兩(liang) 根軸承”是一個(ge) 縮影。持續推動產(chan) 業(ye) 優(you) 化升級,中國製造碩果累累。

  向“微笑曲線”兩(liang) 端攀登。量產(chan) 動力電池單體(ti) 能量密度達300瓦時每公斤,處於(yu) 國際領先水平;晶矽—鈣鈦礦疊層電池效率達34.6%,屢屢刷新世界紀錄;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chan) 品“新三樣”年出口突破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中國製造加快邁向全球產(chan) 業(ye) 中高端。

  向“數實融合”深度進軍(jun) 。重點工業(ye) 企業(ye) 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0.1%,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2.9%,工業(ye) 互聯網實現工業(ye) 大類全覆蓋……產(chan) 業(ye) 數字化、數字產(chan) 業(ye) 化步伐不斷加快。

  向“綠色低碳”持續發力。推進綠色低碳改造、構建綠色製造體(ti) 係、培育壯大綠色產(chan) 業(ye) ……“十四五”前兩(liang) 年,規模以上工業(ye) 單位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6.8%。

  瞄準“高科技”、追求“高效能”、邁向“高質量”,今天的中國製造,展露新模樣,打開新空間,激蕩新活力。

  “我們(men) 將圍繞推進新型工業(ye) 化、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保持製造業(ye) 合理比重,把建設製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信息化等有機結合,加快建設以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骨幹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黨(dang) 組書(shu) 記、部長金壯龍表示。

(責編: 周晴晴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