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第十一次會(hui) 議審議了國務院關(guan) 於(yu) 提請審議關(guan) 於(yu) 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決(jue) 定草案的議案,受到各方關(guan) 注。
專(zhuan) 家表示,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的一大原因,是為(wei) 適應當前的人口發展形勢,有效應對老齡化挑戰。如何理解人口結構變化和退休年齡調整之間的關(guan) 係?“新華視點”記者采訪了相關(guan) 專(zhuan) 家。
趨勢一:壽命升,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8.6歲
我國已進入長壽時代,人們(men) 生命曆程中的老年期更長。最新數據顯示,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8.6歲。
中國人口與(yu) 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賀丹說,根據預測,到2030年之前,我國人均預期壽命超過80歲是大概率事件。
“快速長壽化、平均預期壽命大幅度延長,意味著退休年齡餘(yu) 壽大幅提升,而且未來會(hui) 繼續增高。與(yu) 之相對應的,是我國現行男職工60周歲、女職工55周歲或50周歲的法定退休年齡,70餘(yu) 年未作出相應調整。”中國人口學會(hui) 副會(hui) 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原新說。
“現行法定退休年齡是上世紀50年代確定的,當時的人均預期壽命不到50歲。”原新表示,“延遲退休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hui) 改革,包含了順應經濟社會(hui) 發展多方麵需要。適應人口預期壽命增長是其中一項重要考量。”
趨勢二:素質升,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超14年
隨著我國建成了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ti) 係,人口素質顯著提升。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不斷增加,由1982年的剛剛超過8年提高至2023年的11.05年,特別是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超過14年。
“現在高等教育毛入學率超過60%,大學生數量顯著增多,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超2.5億(yi) 人。與(yu) 過去20歲左右就參加工作相比,現在年輕人碩士畢業(ye) 差不多25歲、博士畢業(ye) 近30歲。”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援引一組數據指出,勞動者進入勞動市場時間推遲,而退休年齡不變,不利於(yu) 人力資源充分利用。
“如果在自願、彈性前提下適當延遲退休年齡,同時健全就業(ye) 促進機製,著力解決(jue) 就業(ye) 結構性矛盾,使更高水平的人力資源得到有效配置、發揮更多作用,將有利於(yu) 釋放新的人才紅利,同時有意願的勞動者也能增加收入。”鄭秉文表示。
“未來發展的機會(hui) 就是用素質換規模、用素質換結構。”原新說,當前我國正處於(yu) 從(cong) 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的關(guan) 鍵階段,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綜合施策,發揮人力資源的潛力與(yu) 優(you) 勢。
趨勢三:老齡化程度升,老年人口占比將超三成
人口老齡化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麵對的重大課題。
民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97億(yi) 人、占比21.1%;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17億(yi) 人、占比15.4%,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hui) 。
根據預測,到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yi) ,占比超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到本世紀中葉,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和比重將達到峰值。
“伴隨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養(yang) 老服務供需矛盾更加凸顯。”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趙忠說,老齡化是目前世界各國都麵臨(lin) 的挑戰。盡管延遲退休年齡不能完全解決(jue) 老齡化問題,但是能夠提高勞動參與(yu) 率,讓有意願、有能力、有條件的大齡人員可以選擇繼續從(cong) 事一定工作。
“‘50後’‘60後’及即將變老的‘70後’,是恢複高考後的直接受益者,越往後受教育程度越高。未來,大齡勞動者數量會(hui) 更多、素質會(hui) 更優(you) ,在完善穩定就業(ye) 、勞動保障等政策下,他們(men) 也可以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發揮更大作用。”原新說。
趨勢四:勞動力總量降,勞動年齡人口約8.6億(yi) 人
在人口經濟學中,16至59歲人口被定義(yi) 為(wei) 勞動年齡人口,他們(men) 是社會(hui) 生產(chan) 的主力。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末,我國勞動年齡人口約8.6億(yi) 人,占全部人口的61.3%。從(cong) 總量看,勞動年齡人口總規模依然較大,人口紅利依然存在,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勞動力要素是決(jue) 定經濟長期走勢的關(guan) 鍵要素。”鄭秉文表示,我國人力資源依然豐(feng) 富,但著眼於(yu) 潛力和後勁,有必要通過一定的政策調節讓人力資源優(you) 勢得到更好發揮。
數據顯示,自2012年起勞動年齡人口數量逐年減少。“從(cong) 結構看,勞動年齡人口中的青年群體(ti) 、大齡群體(ti) 人數占比呈現一降一升態勢。這意味著在勞動力市場上,匹配就業(ye) 崗位能力最強的人口趨於(yu) 相對減少。”趙忠表示。
在他看來,伴隨著人口老齡化這一趨勢,勞動年齡人口減少屬於(yu) 客觀發展規律。漸進式延遲退休,可以推動有意願的大齡勞動者成為(wei) 充實未來勞動力的重要力量,平滑勞動年齡人口下降的曲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