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設計:潘紅宇
新華社烏(wu) 魯木齊9月13日電(記者苟立鋒、丁磊)位於(yu) 新疆阿克蘇地區的庫車市,是新疆曆史延續悠久、文化遺產(chan) 類型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名城。庫車古稱“龜茲(zi) ”,《漢書(shu) ·西域傳(chuan) 》中記載:“龜茲(zi) 國,王治延城,去長安七千四百八十裏……”這裏是古絲(si) 綢之路上的重要交通樞紐。
近年來,庫車市老城區創新保護方式,用不拆建隻添置的“繡花”功夫,將老城區晚清和民國初期街巷格局保存最完整的街區打造成網紅巷子“龜茲(zi) 小巷”,引得遊客紛至遝來。
步入龜茲(zi) 小巷,一幅巨大的地毯牆首先映入眼簾,地毯上大大小小的方格整齊排列,圖案精美對稱、色彩豔麗(li) 。地毯是新疆少數民族家庭中最常見的裝飾品,一般以羊毛剪裁編織而成,集繪畫、雕刻、編織、刺繡、印染等手工技藝於(yu) 一體(ti) ,是展現新疆民族風情的典型物品之一。
在新疆庫車市龜茲(zi) 小巷,遊客拍攝地毯牆。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巷口還有多家民宿營業(ye) ,在民宿房頂露台眺望龜茲(zi) 小巷,曲曲折折的街巷、高聳參天的白楊、土坯搭建的平房、潺潺流水從(cong) 家家戶戶門前流淌而過,典型的南疆地區傳(chuan) 統民居躍然眼前,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遊客在新疆庫車市龜茲(zi) 小巷拍照留念。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往小巷深處走,五彩斑斕的“油紙傘(san) ”在日光映照下灑下一地斑駁的影子。仔細看去,這些傘(san) 卻是用艾德萊斯絲(si) 綢所製。艾德萊斯絲(si) 綢是盛行於(yu) 新疆各族群眾(zhong) 中的傳(chuan) 統手工藝織品,如今,艾德萊斯絲(si) 綢製成的衣裙、發卡、背包等產(chan) 品越來越受遊客喜愛,小巷中就有不少售賣相關(guan) 產(chan) 品的店家。
新疆庫車市龜茲(zi) 小巷的一家商店。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遊客越來越多,生意越來越好。”小巷一處文創雪糕店負責人梁得路說,自己根據庫車的人文風情設計了特色雪糕,得益於(yu) 小巷旅遊日漸火爆,店裏的生意也是一天比一天紅火。
來到龜茲(zi) 小巷,各式各樣、色彩明豔的木門總能讓遊人目光停駐,推門入院又是另一番風景。走進“爺爺的家”旅遊家訪院,傳(chuan) 統古建築氣息迎麵而來,這座有上百年曆史的民居融和了多民族建築藝術特點,門窗設計、前簷廊木結構等與(yu) 我國傳(chuan) 統木構建築一脈相承。
新疆庫車市龜茲(zi) 小巷的“爺爺的家”旅遊家訪院一角。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龜茲(zi) 樂(le) 舞是中國傳(chuan) 統歌舞藝術中的一塊瑰寶,現存的克孜爾石窟壁畫中就描繪了天宮伎樂(le) 、飛天伎樂(le) 等內(nei) 容。在龜茲(zi) 小巷,有一支樂(le) 舞表演團隊每天在巷內(nei) 巡演。“走起來、唱起來、演起來、互動起來,這也是傳(chuan) 承我們(men) 樂(le) 舞文化的一種形式。”庫車市文化館館長羅誌娟說。
在新疆庫車市龜茲(zi) 小巷,樂(le) 舞表演團隊在小巷巡演。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古國遠去,文脈流長,在保護曆史文化過程中,庫車注重活態傳(chuan) 承,通過文旅融合,實現古街區的活化利用。走進龜茲(zi) 小巷,也踏上了了解龜茲(zi) 文化的旅程,留下的則是獨有的古城記憶。(視頻素材支持:庫車市融媒體(ti) 中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