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荷蘭(lan) 商人讓中國瓷器在西方家喻戶曉。我為(wei) 自己能夠延續這種跨文化交流傳(chuan) 統而感到自豪。”荷蘭(lan) 國家陶瓷博物館兼弗裏斯博物館館長曠幽逸(外文名:克裏斯·卡朗)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說。
雖然出生於(yu) 比利時,但曠幽逸的職業(ye) 生涯與(yu) 荷蘭(lan) 緊密相連。自2006年加入荷蘭(lan) 國立博物館擔任展覽策展人後,他便致力於(yu) 推動中西方文化交流。2015年,他出任荷蘭(lan) 國家陶瓷博物館館長,一直積極尋求國際合作,尤其重視與(yu) 中國加強文化交流。
“中國擁有幾千年的悠久文明,讓我著迷。”曠幽逸回憶起他3次中國之行時充滿敬意。
“我曾造訪成都、哈爾濱、景德鎮和洛陽,特別是在景德鎮,我們(men) 與(yu) 當地開展了密切合作,共同策劃展覽。”對於(yu) 能夠在荷蘭(lan) 的博物館展示中國文化,曠幽逸感到非常自豪。他特別提到,去年6月他訪問景德鎮時,探討了雙方在博物館藏品信息及數字化方麵的交流與(yu) 合作。
中荷兩(liang) 國文化交流源遠流長。幾百年前,荷蘭(lan) 商人就通過海上絲(si) 綢之路將中國瓷器銷往歐洲。
曠幽逸說,他致力於(yu) 構建一個(ge) 全球文化網絡,彼此分享知識,共同打造展覽、出版物和網站等麵向公眾(zhong) 的文化產(chan) 品。荷中雙方過去已經在這方麵取得了不少成果,期待未來進一步加強合作。
在曠幽逸看來,博物館等文化機構不僅(jin) 肩負著保存和展示文明成果的責任,還應當成為(wei) 連接不同文明的橋梁。他認為(wei) ,跨文化的理解是進一步合作的基礎,文化交流能夠激發各領域的合作與(yu) 創新。正是這種彼此學習(xi) 、分享知識的文化對話,讓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明得以相互借鑒與(yu) 成長。
9月19日至21日,2024北京文化論壇即將舉(ju) 行,曠幽逸應邀出席。
展望這次論壇,他充滿期待:“我希望這次論壇成為(wei) 一個(ge) 激發靈感的交流平台,不僅(jin) 為(wei) 來自中國的文化同行,也為(wei) 世界各國的與(yu) 會(hui) 者提供彼此碰撞思想、汲取靈感的機會(hui)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