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之基。
新中國成立75年以來,教育事業(ye) 碩果累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ti) 係,教育現代化發展總體(ti) 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國家行列。我們(men) 堅持把教育作為(wei) 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新時代教育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格局性變化。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近日在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強調:“建成教育強國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夢寐以求的美好願望,是實現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的先導任務、堅實基礎、戰略支撐,必須朝著既定目標紮實邁進。”
課堂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從(cong) 一次生動的課堂教學,能感知教育現代化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貢獻日漸提升,觸摸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躍升的發展脈搏。
一堂思政課
堅持不懈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鑄魂育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加強
“中共一大在哪裏召開?”“哪些代表參會(hui) ?”同學們(men) 紛紛揮舞手中的紅旗,躍躍欲試地搶答。
9月2日,中共一大紀念館宣教專(zhuan) 員走進了上海盧灣一中心小學的思政課。一節微宣講、一場黨(dang) 史問答、一次主題版畫拓印,紅色基因在學生心中悄然紮根。
10天後,一場思政課“集體(ti) 大備課”在紀念館展開。“關(guan) 鍵課程”,何以鍛造?“大思政課”,如何善用?《日出東(dong) 方》壁畫前,上海大中小學教師代表共同探討、相互啟發。
2022年,教育部在上海設立“大思政課”建設綜合改革試驗區。線上“智慧課堂”、線下“行走課堂”,服務實踐教學和師生研修的服務平台陸續亮相……
我們(men) 黨(dang) 曆來高度重視思政課建設,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ge) 曆史時期,都作出過重要部署。改革開放以來,黨(dang) 中央先後出台一係列關(guan) 於(yu) 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推動思政課改革創新。
當前形勢下,辦好思政課,要放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全局中來看待,要從(cong)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高度來對待。
如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在上海,紅色場館與(yu) 大中小學“雙向奔赴”,體(ti) 現了思政課改革創新堅持“八個(ge) 相統一”的鮮明導向。課堂“半徑”不斷延展,育人主體(ti) 和渠道日益豐(feng) 富,形成思政教育“同心圓”。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鑄魂育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教育係統在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目標任務、培養(yang) 方式、保障機製等方麵采取有效措施——
高校全覆蓋開好“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概論”課和使用統編教材;健全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等育人體(ti) 係;深化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ti) 化行動,學校教學主渠道、社會(hui) 實踐課堂、各類育人資源平台等相支撐的“大思政課”建設工作格局不斷拓展……
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廣大青少年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yi) 信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信念、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信心,展現出立報國強國大誌向、做挺膺擔當奮鬥者的精神風貌。
一堂遠程“雙師”課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優(you) 化
貴州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位於(yu) 遵義(yi) 東(dong) 北部,群山環繞,交通不便。家門口“上好學”,曾是大山裏深切的期盼。
日前,一次和聲基本功練習(xi) 成為(wei) 務川二中音樂(le) 班的開學第一課。除了本校教師,這堂課還有遠在廣東(dong) 的珠海一中星空合唱團教師在線上參與(yu) 教學。
“請務川的同學唱主旋律,‘我愛你中國,親(qin) 愛的母親(qin) ’”“我們(men) 哼唱‘無論在何時何地我都想念著你’”……熟悉幾遍後,同一首歌在“雲(yun) 端”合唱。
9月,在珠海市援建下,曆經兩(liang) 次借址辦學的務川二中正式啟用新校區。寬敞明亮的教室、設備完善的宿舍、綠意蔥蘢的校園……這裏是學生的新家。
“珠海一中和遵義(yi) 幾所名校教師組團式幫扶,讓我們(men) 接觸到很多新的教學方法。這學期還有老師準備去珠海交流。學生也更加自信,數學、物理成績提升明顯。”務川二中教師曾仙說,學校是照亮夢想的地方。
一次遠程教學,連接兩(liang) 地課堂,見證了山區學校從(cong) 基礎設施建設到教師能力水平的積極變化,折射出教育資源配置進一步優(you) 化的顯著成效。
建設教育強國,最終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發展鄉(xiang) 村教育是一個(ge) 具有深刻時代價(jia) 值意蘊的課題。寫(xie) 好鄉(xiang) 村教育的“民生答卷”有利於(yu) 促進社會(hui) 均衡發展,滿足人民群眾(zhong) “上好學”的需求,進而推動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不斷提升教育公共服務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ti) 人民。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鄉(xiang) 村義(yi) 務教育普及率不斷攀升,鄉(xiang) 村學校軟硬件設施得以完善,鄉(xiang) 村教師專(zhuan) 業(ye) 教學能力、綜合素質明顯改善。
教育經費一半以上用於(yu) 義(yi) 務教育,各地區間有一半以上用於(yu) 中西部;重點高校招收農(nong) 村等地區學生專(zhuan) 項計劃,累計錄取近110萬(wan) 人;累計資助學生約16.2億(yi) 人次、2.6萬(wan) 億(yi) 元……進入新時代,一係列舉(ju) 措務實有效,學生獲得更多更平等的受教育機會(hui) ,城鄉(xiang) 、區域、校際等差距逐步縮小。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這份初心,始終如一。
一堂創新討論課
以國家戰略需求為(wei) 牽引,人才要素充分匯聚
大學培養(yang) 拔尖創新人才,應該怎麽(me) 上課?麵對“卡脖子”難題,匹配國家戰略需求的課程能否講好?
“交叉創新挑戰性問題”,是清華大學行健書(shu) 院錢學森力學班的專(zhuan) 屬討論課。
“計算成像”“AI對科技的影響”“智慧型力學超材料”,翻開大二學生黃哲铖的聽課本,幾個(ge) 專(zhuan) 題記得很詳細。“這些課讓我養(yang) 成了主動提問、交流的學習(xi) 習(xi) 慣,打開了視野。”他說,還有一係列實踐課,參觀衛星裝備研究機構、飛機製造公司,“近距離感受大國重器、中國力量”。
學生“下單”,預約感興(xing) 趣的專(zhuan) 家;講台上有兩(liang) 院院士、青年學者,也有展示小組討論的同學;課後,總有“問不停”的年輕人,圍著“答不完”的老師……
開課5年,從(cong) 注重“教”,轉向以“學”“創”為(wei) 中心,一堂堂討論課啟智潤心,許多畢業(ye) 生深造後投身航空航天、能源動力、機器人與(yu) 先進設備等領域技術研發。
重視課堂,就是重視教育、重視人才。當今世界,綜合國力競爭(zheng) 說到底是人才競爭(zheng) ,人才越來越成為(wei) 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顯。
新中國成立之初,80%以上人口是文盲,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jin) 有0.26%。此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黨(dang) 和政府高度重視教育事業(ye) ,堅持教育優(you) 先發展。
今日之中國,擁有各級各類學校49.83萬(wan) 所,學曆教育在校生2.91億(yi) ,專(zhuan) 任教師1891.8萬(wan) 。其中,高等教育進入世界公認的普及化階段,2023年毛入學率60.2%。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統籌實施科教興(xing) 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一體(ti) 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yang) 。
實施“強基計劃”“拔尖計劃”,加強科學教育、工程教育,建設前沿科學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構建職普融通、產(chan) 教融合的職教體(ti) 係……錨定國家戰略需求,教育成為(wei) 連通科技、人才、創新的紐帶。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綿延不斷,基礎在教育。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基礎在教育。”站在新中國成立75年的曆史節點,我們(men) 要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屬性、人民屬性、戰略屬性,邁出教育強國建設堅實步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