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青春華章|用更高水平“大思政課”立德樹人

發布時間: 2024-09-23 15:16:00 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你是中國人嗎?”“你愛中國嗎?”“你願意中國好嗎?”1935年9月17日,在南開大學新學年“始業(ye) 式”上,校長張伯苓向學生提出著名的“愛國三問”。彼時,東(dong) 三省已然淪陷於(yu) 日寇之手,中華大地山河破碎,國家和民族處於(yu) 積貧積弱、一窮二白的境地。麵對內(nei) 憂外患,無數年輕學子心懷報國之誌,一邊學習(xi) 知識技能,一邊樹立遠大理想,前赴後繼地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戰爭(zheng) 年代,青年淬煉剛毅堅卓的愛國情懷,在血與(yu) 火的洗禮中初心不改,正是對這“愛國三問”的響亮回答。

  9月21日,2024“把青春華章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大思政課網絡主題宣傳(chuan) 和互動引導活動在南開大學舉(ju) 行。活動邀請思政課教師、南開大學師生代表、奧運冠軍(jun) 、文化名家、平凡英雄、青年榜樣、國際友人等,通過“思想性+藝術性+技術性+傳(chuan) 播性”的創新形式,同上一堂網上網下大思政課,啟迪激勵新時代青年以實際行動回答好“愛國三問”,為(wei)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貢獻智慧力量。

  如何用好我國豐(feng) 富的愛國主義(yi) 教育資源,上好更高水平的“大思政課”,關(guan) 乎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強調的:“我們(men) 要建設的教育強國,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教育強國,必須以堅持黨(dang) 對教育事業(ye) 的全麵領導為(wei) 根本保證,以立德樹人為(wei) 根本任務,以為(wei) 黨(dang) 育人、為(wei) 國育才為(wei) 根本目標,以服務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為(wei) 重要使命,以教育理念、體(ti) 係、製度、內(nei) 容、方法、治理現代化為(wei) 基本路徑,以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為(wei) 核心功能,最終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更高水平的“大思政課”,要明確教育的目的。1919年,南開大學創建伊始,張伯苓就曾寫(xie) 道:“教育目的,不能僅(jin) 在個(ge) 人。當日多在造成個(ge) 人為(wei) 聖為(wei) 賢,而今教育之最要目的,在謀全社會(hui) 的進步。”從(cong) 本質上看,教育不僅(jin) 是對受教育者個(ge) 人的成就,也是為(wei) 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一個(ge) 社會(hui) 培養(yang) 其所需要的優(you) 秀人才。新時代,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胸懷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從(cong) 國之大計、黨(dang) 之大計的戰略需要出發,牢牢把握時代方位。在這一進程中,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guan) 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

  更高水平的“大思政課”,要以實踐引導青年。在思政教學中,沒有不來源於(yu) 實踐的理論知識,也沒有不需要理論指導的實踐鍛煉。對尚在校園的年輕人而言,隻有通過身體(ti) 力行的實踐與(yu) 社會(hui) 現實“親(qin) 密接觸”,才能對國家的現狀、時代的脈搏有所實感,進而對書(shu) 本中的道理和知識產(chan) 生更加深刻的領悟。全國教書(shu) 育人楷模逄錦聚年輕時種過地、做過工、當過小學教師、創辦過鄉(xiang) 村中學,他常說:“經濟學家不應隻做從(cong) 書(shu) 本到書(shu) 本的教書(shu) 先生,應當一生向實踐學習(xi) ,向人民群眾(zhong) 學習(xi) 。”直到近年,他依然以年邁之軀帶著學生深入基層一線。以逄錦聚為(wei) 榜樣,教育工作者還應努力將思政教育貫通融入實踐,引導並幫助當代青年紮根腳下的土地。

  更高水平的“大思政課”,要善用榜樣的力量。那些秉持崇高品格、取得非凡成就、綻放人性光芒的青年榜樣,在思政教育中有著強大的感召力和示範效應。2017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南開大學8名入伍大學生回信,肯定他們(men) “響應祖國召喚參軍(jun) 入伍,把愛國之心化為(wei) 報國之行,為(wei) 廣大有誌青年樹立了新的榜樣”。在今年的“把青春華章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活動上,哈薩克族青年阿斯哈爾·努爾太作為(wei) 這8名入伍大學生的代表現身說法,他所講述的故事,正是一堂再生動不過的“國防教育課”。同齡人的身份,加上鮮活的奮鬥故事,最容易激起青年的共情共鳴,用好這份力量,有助於(yu) 推動青年思政教育走深走實、提質增效。

  更高水平的“大思政課”,要與(yu) 網絡深度結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專(zhuan) 門強調:“提高網絡育人能力,紮實做好互聯網時代的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當前,網絡已成為(wei) 廣大青少年學習(xi) 生活的重要空間,思政教育必須與(yu) 時俱進,深入探究互聯網背景下的傳(chuan) 播與(yu) 認識規律,有效利用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興(xing) 技術,並充分發揮互聯網平台的聚合作用。立足網絡,大力推動“數字思政”新生態構建和體(ti) 係創新,不僅(jin) 有助於(yu) 提高思政教育對年輕學子的吸引力,也能重塑思政教育的“打開方式”,進而使其觸達“網生一代”的視線與(yu) 內(nei) 心。

  青年興(xing) 則國家興(xing) ,青年強則民族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從(cong) 本質上看,將“大思政課”做大做強,就是為(wei) 了給新時代中國青年鼓舞士氣、指明方向,引導他們(men) 從(cong) “傾(qing) 聽別人的故事”到“譜寫(xie) 自己的故事”,在實幹中擔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使命任務,進而為(wei) 一代代中國青年傳(chuan) 承至今的愛國主義(yi) 精神注入新的內(nei) 涵,將這一代人的青春華章書(shu) 寫(xie) 在祖國大地上!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