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75年來,中國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律性認識,國際社會(hui) 對此有目共睹。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客座教授阿西特·比斯瓦斯、跨學科研究院教授塞西莉亞(ya) ·托塔哈達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yu) 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湯秋鴻近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
漫畫作者:中國日報 金鼎
中國兼顧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
文章指出,中國實施改革開放,釋放了巨大的經濟潛力。改革開放推動中國從(cong) 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重塑了發展格局。
得益於(yu) 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連續多年實現高速增長。不過,到21世紀初,經濟增長所伴隨的空氣汙染、水汙染和土壤汙染問題越來越凸顯。
事實上,其他工業(ye) 化國家早就經曆過類似問題。20世紀70年代初以前,工業(ye) 化國家都或多或少認為(wei) ,環境汙染是發展的產(chan) 物,是經濟持續增長必須付出的代價(jia) 。
直到邁入發達國家行列,這些國家才承認環境汙染不是發展的標誌,而是對民眾(zhong) 與(yu) 生態健康的威脅。西方決(jue) 策者用了百年時間才認識到這一點,而中國不到30年就意識到問題所在。目前,中國已有生態環境保護法律30餘(yu) 部、行政法規100多件、地方性法規1000餘(yu) 件。
中國空氣汙染防治取得顯著成效
文章進一步表示,近年來,中國空氣汙染防治成效顯著。中國國務院在2023年印發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中提到,嚴(yan) 格合理控製煤炭消費總量,堅決(jue) 遏製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上馬。此舉(ju) 預計將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
《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比率控製在1%以內(nei) 。與(yu) 此同時,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煤炭消費量較2020年分別下降10%和5%左右,汾渭平原煤炭消費量實現負增長,重點削減非電力用煤。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正在積極開展燃煤鍋爐關(guan) 停整合,並推廣電動汽車,以便減少二氧化碳等空氣汙染物的排放。今年7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首超燃油車。
中國水汙染防治取得重大進展
文章強調,40餘(yu) 年來,中國在水汙染防治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十三五”全國城鎮汙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規劃新增汙水管網12.59萬(wan) 公裏,新增汙水處理設施規模5022萬(wan) 立方米/日。
根據《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到2025年,河湖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持續改善,力爭(zheng) 127個(ge) 河湖水體(ti) 重現土著魚類或土著水生植物。
為(wei) 了有效防治水汙染,中國積極探索河長製,由黨(dang) 政領導擔任河長,將河流斷麵水質檢測結果納入政績考核內(nei) 容。目前,中國已有100多萬(wan) 名河長。這一舉(ju) 措大大減少了河湖汙染。未來六年,中國政府可能會(hui) 采取更多措施,進一步防治水汙染。
中國領導人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得益於(yu) 領導層的有力支持,中國的“十五五”規劃有望製定雄心勃勃且切實可行的空氣和水汙染防治目標。到2030年,中國的空氣質量和水體(ti) 質量或許會(hui) 比過去50年顯著提升。
(英文原文刊發於(yu) 《中國日報》智享匯欄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