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支持政策全麵啟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有新進展

發布時間: 2024-09-24 16:16:00 來源: 新華社

  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是我國的重大政策部署。今年3月,國務院發布《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幹措施》。

  加力支持“兩(liang) 新”取得哪些進展?如何推動政策取得更好效果?國家發展改革委23日舉(ju) 行專(zhuan) 題新聞發布會(hui) ,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詳解“兩(liang) 新”政策新成效新舉(ju) 措。

  “兩(liang) 新”政策效果不斷顯現

  若幹措施提出,統籌安排3000億(yi) 元左右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資金,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介紹,近兩(liang) 個(ge) 月,加力支持“兩(liang) 新”的配套細則全麵出台,國債(zhai) 資金全麵下達,支持政策全麵啟動。截至目前,各部門支持“兩(liang) 新”的加力措施已經全部啟動,各地也配套出台了一係列細化落實舉(ju) 措。

  趙辰昕表示,在各方麵共同努力下,“兩(liang) 新”工作逐步取得明顯成效,並還在不斷顯現。

  設備更新政策持續推進,有效調動了經營主體(ti) 更新生產(chan) 、用能、電梯等各類設備的積極性。前8個(ge) 月,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增長16.8%,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2%,比前7個(ge) 月提高3.5個(ge) 百分點,說明加力政策實施後,8月份的拉動效果更加明顯。

  各地以舊換新政策陸續落地,帶動重點消費品銷售明顯上漲。8月份全國乘用車零售量為(wei) 190.5萬(wan) 輛,環比增長10.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由降轉升,8月份同比增長3.4%。從(cong) 平台和賣場情況看,近期家電以舊換新消費快速增長。

  預計全年將實現200萬(wan) 輛低排放標準乘用車退出

  實施標準提升行動是“兩(liang) 新”的重要方麵。趙辰昕說,目前,今明兩(liang) 年擬製定、修訂的294項國家標準已全部立項,其中70項已完成製定修訂,已向社會(hui) 發布,涉及能耗能效、汙染物排放、安全生產(chan) 、電動汽車、家用電器、家居用品、民用無人機等多個(ge) 領域。

  提高能效水平是消費品以舊換新的重要方向。趙辰昕介紹,在政策帶動下,8月份新能源汽車零售達到102.7萬(wan) 輛,環比增長17%,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連續兩(liang) 個(ge) 月突破50%。預計全年將實現200萬(wan) 輛低排放標準乘用車退出。

  大力支持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

  資金保障是加力推進“兩(liang) 新”工作的關(guan) 鍵環節。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趙長勝介紹,財政部及時下達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和設備更新貸款貼息資金。同時,財政部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建立了定期調度機製,密切跟蹤政策實施進展,明確資金使用“負麵清單”,要求相關(guan) 資金不得用於(yu) 平衡預算、償(chang) 還政府債(zhai) 務或清理拖欠企業(ye) 賬款、“三保”支出等,並通過線上監控、線下核查等具體(ti) 舉(ju) 措,防止資金擠占、挪用。

  中國人民銀行信貸市場司司長彭立峰表示,中國人民銀行將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進一步加大對銀行機構和地方政府的指導督促力度,通過加快貸款項目的土地、規劃、環保、安全等證照辦理進度,將更多民營企業(ye) 、中小企業(ye) 、涉農(nong) 主體(ti) 的項目納入備選清單,加大融資擔保和風險補償(chang) 支持力度等措施,用好用足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大力支持重點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項目。

  進一步完善廢舊產(chan) 品設備回收網絡

  在廢舊物資回收方麵,趙辰昕介紹,針對回收渠道不夠完善等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深入推進垃圾分類網點與(yu) 廢舊物資回收網點“兩(liang) 網融合”,提高可回收物分類準確率。截至目前,全國建成回收網點約15萬(wan) 個(ge) ,各類大型分揀中心約1800個(ge) ,有效解決(jue) 了過去回收網點不夠、不完善的問題。

  他表示,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會(hui) 同有關(guan) 方麵,加快構建覆蓋各領域、各環節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ti) 係,持續暢通資源回收利用鏈條,推動實現“去舊更容易,換新更便捷”。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