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4 22:30:08
“嗚……”9月23日9時20分, 隨著一聲汽笛響起,7558次列車緩緩開出了和田站。
正是豐(feng) 收時節。硬座車廂內(nei) ,來自南疆地區乃至五湖四海的乘客們(men) 在座位上談笑風生,小桌板上、行李架上放著裝滿核桃、無花果醬、大紅石榴的袋子和紙箱。
9月23日,家住阿圖什市阿紮克鎮提堅村的阿木提·毛拉艾合麥提捧著木納格葡萄,臉上的笑容寫(xie) 滿了對豐(feng) 收的喜悅。石榴雲(yun) /新疆日報記者 宋衛國攝
歡快的樂(le) 曲響起,身著艾德萊斯裙的列車員走進車廂,列車長坡拉提汗大聲宣布:"火車巴紮開始了,賣特產(chan) 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打開你們(men) 的袋子,想買(mai) 東(dong) 西的旅客,可以看一看、挑一挑。"
車廂內(nei) 頓時一片歡騰,“石榴姐妹”“無花果大哥”“核桃兄弟”紛紛打開袋子和紙箱,請旅客們(men) 挑選。
“我很喜歡火車上的這個(ge) 巴紮,票價(jia) 低,賣東(dong) 西方便,冬暖夏涼條件好。”半小時內(nei) 賣了5公斤石榴,和田縣色格孜庫勒鄉(xiang) 色格孜庫勒村的海日妮薩·阿卜來提高興(xing) 地說道,“我是村裏第一個(ge) 趕這個(ge) 火車巴紮的,村裏不少姐妹們(men) 也準備趕這個(ge) 巴紮 。”
火車一路前行,車廂內(nei) “叮叮咚咚”的信息提示聲接連響起。“微信到賬45元”“微信到賬60元”……
“我常年在巴紮上做生意,有個(ge) 習(xi) 慣,就是把每一筆交易記錄在小本本上。現在有了微信支付,就不用專(zhuan) 門去記了。”皮山縣藏桂鄉(xiang) 塔提讓村的艾合麥提·艾提巴柯在火車上賣石榴,生意很好。
艾合麥提說,火車一路上手機信號都不錯,“黨(dang) 的政策好,鄉(xiang) 親(qin) 們(men) 生活越來越好,很多老人都用上了智能手機,都會(hui) 用手機支付了。以前我趕巴紮都會(hui) 帶一些零錢,方便找錢,現在我經常忘帶,不過也沒耽誤過生意。”
9月23日,7558次列車巴紮上,列車員瑪依然·賽買(mai) 提給來新疆旅遊的乘客戴上了一頂小花帽。石榴雲(yun) /新疆日報記者 宋衛國攝
從(cong) 和田到烏(wu) 魯木齊,7558次列車越過大漠戈壁、穿過高原山川,總裏程1900多公裏,沿途有23個(ge) 站點,行車時長32小時29分。從(cong) 早到晚,沿途的皮山、葉城、喀什、阿圖什、巴楚等11個(ge) 車站,都有村民帶著特產(chan) 上車趕巴紮。沿途站點多、行車速度不快、還有巴紮,群眾(zhong) 親(qin) 切地稱這趟火車為(wei) “小慢”。
“巴紮是2020年開起來的。”坡拉提汗說。
2020年,坡拉提汗帶著乘務員們(men) 在車廂服務時,經常遇見一些村民帶著土特產(chan) 到莎車等地的巴紮上售賣。“如果讓你們(men) 在火車上賣農(nong) 副產(chan) 品,你們(men) 願意嗎?”坡拉提汗一連問了好幾個(ge) 趕巴紮的村民,他們(men) 都很高興(xing) 地表示:“亞(ya) 克西!真的可以嗎?”坡拉提汗向上級報告了在火車上開巴紮的想法。經批準,這個(ge) 巴紮於(yu) 2020年7月開業(ye) 了。
“那時候,正是南疆脫貧攻堅決(jue) 戰決(jue) 勝的關(guan) 鍵時候,開設這個(ge) 火車巴紮很有意義(yi) 。”坡拉提汗說,在乘務組全體(ti) 人員的宣傳(chuan) 下,上車趕巴紮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越來越多,“我們(men) 還建了一個(ge) 微信群,有三四百人。根據時令和農(nong) 產(chan) 品上市期,我們(men) 在群裏隨時通知大家帶著特產(chan) 上車趕巴紮。”
“我就是第一批巴紮客。”車停阿圖什站,阿圖什市鬆他克鎮阿孜汗村村民依馬買(mai) 買(mai) 提·賽帕爾提著裝滿無花果和無花果醬的大包上了車。他說,從(cong) 2020年至今,自己年年都趕四五次“小慢”,一趟收入少則兩(liang) 三千,多則四五千。
依馬買(mai) 買(mai) 提在車廂裏轉了一圈回來,熟練地支起了手機,開始直播帶貨:“我們(men) 阿圖什是全國有名的無花果之鄉(xiang) ,我居住的阿孜汗村是中國美麗(li) 休閑鄉(xiang) 村,這次有我們(men) 村裏產(chan) 的鮮果和果醬,品質好得很……”
依馬買(mai) 買(mai) 提說,線上線下兩(liang) 不誤,在火車上直播氛圍感很濃。這次趕完巴紮後,準備在烏(wu) 魯木齊轉一轉,“看一看那些漂亮的家具,能買(mai) 的買(mai) 一些,還要裝熱水器和水衝(chong) 式馬桶,讓家裏人過上城市裏的現代生活。”
列車經過一個(ge) 個(ge) 站點,沿途的村莊和城鎮綠意盎然。
“這是棗園,這是棉花,那個(ge) 應該是核桃樹吧?離得遠的那些建築和廠房,應該是工業(ye) 園。”車廂內(nei) ,第一次來新疆的湖南遊客趙誌強買(mai) 了兩(liang) 瓶無花果醬和三公斤大石榴。趴在車窗前,他拿著手機不停地拍著沿途的風景和車廂裏熱鬧的場景。
“以前聽說新疆的南疆地區經濟不太發達,這次過來玩才發現,南疆物產(chan) 豐(feng) 富,社會(hui) 環境好,工業(ye) 發展快,文化旅遊更是魅力十足。”趙誌強說,“我身邊有不少朋友做生意,開工廠搞外貿的都有,前不久有人還來新疆考察過,有投資意向,我再給他們(men) 加把火。”
傍晚時分,火車停靠在巴楚車站,下一站到達阿克蘇將是次日淩晨2點。攜帶著巴楚蘑菇和紅棗的幾位“巴紮客”上了車。這是當天“小慢”的最後一批“巴紮客”。一路上,趕巴紮的農(nong) 民們(men) 上上下下,大棗、核桃、無花果、蘋果等果品,木碗木盤等工藝品,展示著南疆地區物產(chan) 的豐(feng) 饒,農(nong) 民群眾(zhong) 對豐(feng) 收的喜悅和他們(men) 生活中的新變化。
“從(cong) 烏(wu) 魯木齊返回時,巴紮照舊開業(ye) 。” 坡拉提汗說,“火車巴紮”承載著南疆農(nong) 民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心願,也體(ti) 現著南疆的發展和變化,“我們(men) 一定會(hui) 把這個(ge) 巴紮辦好,辦到更多群眾(zhong) 的心坎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