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文化中國行丨衛星遙感監測、綠色環保材料……齊長城保護有了“智慧幫手”

發布時間: 2024-09-26 22:26:00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今天(26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將在北京延慶開展“愛我中華 修我長城”題詞40周年活動,專(zhuan) 家學者就新時代長城保護和利用的相關(guan) 話題進行交流和研討。

  長城,是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其中,齊長城是最古老的一段,始建於(yu) 春秋時期。隨著考古探源和保護修繕工作不斷推動,新材料、新科技手段的運用,古老的齊長城正在煥發新生。

  總台央視記者 任梅梅:這裏是距離齊長城起點800米左右的位置,針對齊長城的首次主動性考古發掘正在進行當中,在我身後考古人員正在進行清理地層的相關(guan) 工作。

  首次主動性考古發掘

  揭示齊長城更多曆史

  齊長城起點位於(yu) 山東(dong) 濟南長清區,此次考古於(yu) 今年5月份正式啟動,發掘麵積500平方米左右。考古人員通過對探方土層的發掘,在齊長城北側(ce) 發現了一個(ge) 古代聚落,並出土若幹陶片。

  

  山東(dong)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齊長城考古領隊張溯:它跟齊長城又有道路相連接,還發現了一些紅燒土、灶之類的跟生活相關(guan) 的遺跡,所以我們(men) 推斷它是跟齊長城防禦相關(guan) 的軍(jun) 營性質的聚落。

 

  齊國是中國曆史上最早修築長城的國家。作為(wei) 一項龐大的線性軍(jun) 事防禦工程,齊長城凝聚著我國先民的智慧,在建造設計上有因地製宜、就地取材的特點,能攻易守。

  綠色環保新材料

  科技助力齊長城保護修繕

  齊長城是春秋戰國時期各國所築長城中現存遺跡較多的一處長城,如何科學保護和修繕,當地也進行了探索。在齊長城起點,這裏的夯土遺址已經被一層特殊材料嚴(yan) 密保護了起來。

  中國文物學會(hui) 文物保護技術與(yu) 修複材料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副主任 房立民:用天然的石材廢品廢渣進行再利用,進行融合,形成了一種無機文物保護,也就是物理性保護,一種新材料,它不破壞文物本體(ti) ,重量輕,容易安裝。

  智慧巡護係統

  科技守護千年古韻

  不隻新材料,近年來山東(dong) 出台《山東(dong) 省齊長城保護條例》,依據齊長城在沿線7座城市的長度和巡護任務量,共設置了860名公益巡護員,每天一次對齊長城進行巡護。在齊長城淄博段,記者看到,現在巡護員們(men) 還有了“智慧幫手”。

  

  齊長城巡護員 韋良雙:如果沒有大風大雨和極端惡劣天氣,我們(men) 都是每天來巡護一趟,每趟大約需要3至4個(ge) 小時。如果發現自然災害或者人為(wei) 造成的損壞,我們(men) 會(hui) 立即拍照上傳(chuan) 。原來的時候得在本子上登記,現在方便多了,發現問題及時匯報。

  該係統具備軌跡自動記錄、信息實時查詢、數據自動統計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巡護效率和質量。而除了智慧巡護係統之外,衛星遙感監測在齊長城的保護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

  

  淄博市文物保護和考古研究院安全管理與(yu) 科技部主任 範仲峰:有些地段山比較高,巡護員到達率可能不是太理想,尤其是在雨雪天氣,是登不到山頂的。我們(men) 充分運用了衛星圖片對比功能,通過圖片的變化,會(hui) 比較明確地發現齊長城周邊的變化,提高了我們(men) 巡護的視野。下一步我們(men) 可能會(hui) 充分使用無人機,包括一些地理信息相關(guan) 的最新數據,補充和完善我們(men) 的巡護係統。

(責編: 莫幹措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