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丨城與鄉的“雙向奔赴”

發布時間: 2024-09-27 09:36:00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2012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3%,2023年提高至66%,城鎮常住人口達到9.33億(yi) ,城鎮化水平和質量大幅提升。

  目前,我國城鎮化發展的潛力仍然很大。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ti) 製機製,構建產(chan) 業(ye) 升級、人口集聚、城鎮發展良性互動機製”。

  現代的城鎮化進程背後有大量的調研、規劃和統籌工作。改革的頂層設計要求把這些工作做在前麵,進城的道路才能暢通,進城的人才會(hui) 安心過渡。如何讓城市既能留住人,更能留住心。走進江蘇宿遷,看看他們(men) 由農(nong) 民變成市民,在大政策下的小日子。

  

  江蘇宿遷市宿城區市民 王子墨:成為(wei) 宿遷市城區新市民了,就想把身份證上麵的地址更新一下,擁有一份自己的儀(yi) 式感。

  王子墨的老家在江蘇省宿遷市的一個(ge) 小鄉(xiang) 村,他在宿遷市區的一個(ge) 建築工地上做安全員。在城市就業(ye) 、安居,帶著全家進城生活,是王子墨一直以來的夢想。得益於(yu) 國家持續放開放寬城鎮落戶條件,今年8月,他將戶口遷到了宿遷市區,孩子也一並落了戶。

  

  江蘇宿遷市宿城區市民 王子墨:就感覺特別安穩,對這個(ge) 城市有了一份屬於(yu) 自己的歸屬感。

  王子墨一家的進城之路,是近年來全國各地許多新市民的寫(xie) 照。新時代以來,我國積極探索,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讓越來越多的人實現了“進得來、留得下、有發展”。那麽(me) ,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走新型城鎮化之路?讓我們(men) 在國情中探尋答案。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yu) 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劉保奎:我國現代化的最大短板在農(nong) 村,通過城鎮化將一部分農(nong) 業(ye) 人員轉移出來,進入城市從(cong) 事非農(nong) 生產(chan) 和活動,能夠增加農(nong) 民收入。

  

  傳(chuan) 統中國是一個(ge) 鄉(xiang) 土中國,農(nong) 村人口規模龐大,並且各地區自然資源稟賦差別之大,世界上少有。要推進現代化進程,縮小城鄉(xiang) 差距,就必須要走城鎮化、城鄉(xiang) 融合發展的道路,這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吳薩:推進城鎮化,有利於(yu) 解決(jue)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農(nong) 民“三農(nong) ”問題,有利於(yu) 擴大內(nei) 需和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更有利於(yu)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最終提升共同富裕的能力,所以對整個(ge) 中國式現代化進程推進具有重要戰略意義(yi)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曆了世界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鎮化進程。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特點,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愈發凸顯。彼時的中國,行至一個(ge) 新的曆史關(guan) 頭,我國城鎮化工作也麵臨(lin) 更大的挑戰。

  城鎮化之路該如何走?任務越艱巨,越需要偉(wei) 大思想的引航。

  

  2013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hui) 議舉(ju) 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重要講話。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召開的第一次城鎮化工作會(hui) 議,在我國現代化進程中具有重要標誌性意義(yi) 。會(hui) 議強調,“要以人為(wei) 本,推進以人為(wei) 核心的城鎮化,提高城鎮人口素質和居民生活質量,把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ye) 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實現市民化作為(wei) 首要任務。”

  

  以此為(wei) 新起點,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新思想的引領下,我國新型城鎮化開啟了實踐的新篇章,城鎮化向著更廣、更難、更深的領域進發。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土開發與(yu) 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劉保奎:2013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中央城鎮化工作會(hui) 議之後,我們(men) 對於(yu) 中國走什麽(me) 樣的城鎮化道路形成了一個(ge) 係統的方案,那就是要走“以人為(wei) 本、四化同步、優(you) 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chuan) 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我們(men) 把以人為(wei) 本放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我們(men) 召開這麽(me) 重要的會(hui) 議,提出新的要求和舉(ju) 措,對於(yu) 中國城鎮化的進程,中國整個(ge) 城鎮化的過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改革千頭萬(wan) 緒,歸根到底就是一個(ge) “人”字。以人為(wei) 核心,增進人民群眾(zhong) 的福祉,一係列政策密集出台,全方位布局城鎮化改革。

  

  其中的突破口之一就是深化戶籍改革。近年來,戶籍改革力度不斷加大,城區常住人口300萬(wan) 以下城市基本取消落戶限製,城區常住人口300萬(wan) 以上城市落戶條件持續放寬。落戶“門檻”越來越低了,人口流動越來越快了,戶籍製度改革讓人口、人才和城鎮實現了“雙向奔赴”。

  

  推進新型城鎮化是一個(ge) 係統而複雜的工程,龐大的人口進入城市,不僅(jin) 考驗著城市的規劃建設和承載能力,還涉及就業(ye) 、民生等諸多領域。讓農(nong) 村人口願進城、能進城隻是第一步,進了城還得“留得住”“過得好”,其中的關(guan) 鍵就是要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進城的新居民也能享受市民的福祉和便利。

  

  在全國,已經有不少地方在進行探索並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今年8月31日對鄒成照一家來說,是一個(ge) 重要的日子,女兒(er) 即將成為(wei) 一名小學生。

  

  鄒成照的老家在雲(yun) 南省昭通市永善縣的一個(ge) 鄉(xiang) 村,來浙江嘉興(xing) 務工已經21年,但因為(wei) 暫時還沒有落戶,孩子的上學問題一度讓他很擔心。沒想到現在這件事辦起來非常方便,隻要通過手機上的政務軟件提交居住證、身份證等相關(guan) 資料就可以了,很快他們(men) 就收到了學校的錄取通知書(shu) 。

  

  雲(yun) 南昭通市永善縣在浙江務工農(nong) 民 鄒成照:心裏麵這塊石頭放下去了,我的第一個(ge) 願望就是希望我的孩子跟城裏的孩子一樣,能夠享受到城市之間這種便利、發展。

  

  我國的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wei) 本的城鎮化,所以我們(men) 直麵困難,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最關(guan) 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從(cong) 就業(ye) 、醫療、教育,到住房保障、社會(hui) 保險方方麵麵,為(wei) 城鄉(xiang) 居民提供實實在在、真正發揮作用的社會(hui) 保障,生動詮釋了“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吳薩:總書(shu) 記總體(ti) 謀劃,我們(men) 各項文件具體(ti) 去落實,比如說學有所教、住有所居、老有所養(yang) 等等都涵蓋到了,我們(men) 要提供這麽(me) 多的公共服務,其實整個(ge) 投入量級也是非常大的。

  

  雲(yun) 南昭通市永善縣在浙江務工農(nong) 民 鄒成照:享受同等待遇,相當於(yu) 已經接納了我們(men) ,政府也出台相關(guan) 的政策,培訓技能達到多少補貼多少,都有鼓勵政策,所以對我們(men) 農(nong) 民,這是切切實實的福利。

  

  我國推進新型城鎮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數據在說話↓↓↓

  近十年,累計1.65億(yi)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居住證發放超過1.4億(yi) 張

  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cong) 2012年的53.10%提高至2023年的66.16%,提前實現了“十四五”規劃提出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65%”的目標。

  我國的新型城鎮化之路,有著符合我國國情的諸多特點,它還是一條以發展產(chan) 業(ye) 作支撐、社會(hui) 多方麵齊頭並進謀發展的城鎮化之路。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此指出,我國現代化同西方發達國家有很大不同。西方發達國家是一個(ge) “串聯式”的發展過程,工業(ye) 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信息化順序發展,發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時間。我們(men) 要後來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來,決(jue) 定了我國發展必然是一個(ge) “並聯式”的過程,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是疊加發展的。

  麵對國情,新征程上,改革引領者胸有丘壑,擘畫發展的新前景。四化同步,這是一個(ge) 巨大的挑戰,而對真正的創業(ye) 者、改革者來說,更是機遇。

  

  重慶電子電路產(chan) 業(ye) 園是西部最大的電子產(chan) 業(ye) 集中區,園區集聚著數十家來自長三角、珠三角的高新技術企業(ye) 。

  

  重慶電子電路產(chan) 業(ye) 園副總經理 劉丹:我們(men) 講產(chan) 城一體(ti) ,人是產(chan) 業(ye) 發展的根本,但是你首先得選產(chan) 業(ye) ,當產(chan) 業(ye) 出來以後人就集聚了,人集聚了,城鎮化肯定就實現了。

  電子電路產(chan) 業(ye) 園所在的重慶榮昌高新區,一共有輕紡消費品、電子電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等六個(ge) 產(chan) 業(ye) 園,帶動了周邊5萬(wan) 多名農(nong) 民出村進廠。當地政府以長遠的眼光進行規劃,加大各方麵投入,為(wei) 這些進城的新產(chan) 業(ye) 工人打造一個(ge) 舒適穩定的生活圈,包括提供保障性住房、配套優(you) 質教育資源解決(jue) 子女上學問題等。為(wei) 了提高他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技能水平,政府還定期組織免費的技能培訓。

  

  重慶榮昌高新區發展改革促進中心副主任 袁宏波:把我們(men) 的農(nong) 民工培訓成我們(men) 的產(chan) 業(ye) 工人,讓我們(men) 的產(chan) 業(ye) 工人都有一技傍身。

  城鄉(xiang) 融合發展,一頭在“城”,另一頭在“鄉(xiang)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不斷豐(feng) 富完善城鎮化工作的新思想、新戰略,以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和質量為(wei) 牽引,推動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改革發展的紅利惠及全體(ti) 人民。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對於(yu) 完善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進一步作出部署,強調“必須統籌新型工業(ye) 化、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為(wei) 未來的城鄉(xiang) 融合工作指明了方向。

  

  推進新型城鎮化

  新時代,我們(men) 交上了這樣的答卷

  城鄉(xiang) 融合程度不斷加深

  近10年,累計1.65億(yi) 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

  2023年,城鎮常住人口超過9.3億(yi) 人,城市數量增加至694個(ge) 。

  “兩(liang) 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基本形成

  “19+2”城市群主體(ti) 形態更加定型,已承載全國75%以上的人口,城鎮化水平和質量大幅提升。

  基本公共服務覆蓋範圍和均等化水平顯著提高

  2023年,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含政府購買(mai) 學位)的比例超過95%。

  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以來,全國累計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5萬(wan) 個(ge) 。

  ……

  一次數字跳動

  就是千百萬(wan) 人生活的躍升

  編輯丨範鶴齡 楊光 李欣蔓 伍黎明攝像丨徐鵬 阮紅宇 梁黎明 葉海春 王宏超策劃丨崔辛雨 餘(yu) 仁山 牟宗勇剪輯丨苗佳亮 邢永躍 趙鵬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