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夢也沒想到,經過二十年的努力,自己能從(cong) 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wei) 技藝精湛的工匠,成為(wei) 車間裏的勞動模範。”每當談及自己的工作經曆,中國五礦首席技師、湖南有色株冶集團公司鋅電解廠職工柳祥國就有說不完的感慨。
柳祥國在檢查陰極板導電頭。中國青年網記者 高蕾 攝
柳祥國說話時,鼻邊的兩(liang) 道傷(shang) 疤若隱若現。那是從(cong) 前作業(ye) 條件艱苦時,汗水和酸霧經年累月地滲入口罩、腐蝕麵部留下的疤痕。工作多年來,柳祥國有60餘(yu) 項創新成果。從(cong) 1993年起,多項創新成果得到應用,每年為(wei) 公司創造經濟效益1.2億(yi) 元以上。他本人則獲得中華技能大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第十屆技術能手、湖南省勞動模範等多項榮譽。
作為(wei) 基層一線成長起來的全國勞模,這些年來,柳祥國充分發揮勞模示範引領作用,不僅(jin) 在本職工作中當好模範表率,帶領車間同事努力學習(xi) 新知識新技術,勇於(yu) 創新攻關(guan) ,還在湖南有色金屬職業(ye) 技術學院、醴陵市陶瓷煙花職業(ye) 技術學校、淥口工業(ye) 園區設立了勞模創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師工作室,積極開展“勞模精神進校園、園區”和“勞動教育進課堂”等活動,希望引導更多的年輕人、各行各業(ye) 勞動者崇尚勞動、熱愛勞動。
20歲時,柳祥國被株冶招用為(wei) 正式工人。入職後,柳祥國每天在40多攝氏度高溫的電解槽上摸索工藝,練習(xi) 裝槽、出槽、巡檢、剝鋅……上百個(ge) 鋅電解槽,分成多列排開,槽內(nei) 貯滿酸液,沸騰翻滾著。這裏的鐵扶手布滿黃色腐蝕物,有些工人鼻子兩(liang) 邊都被酸霧腐蝕出兩(liang) 條潰爛傷(shang) 疤。回想起剛進廠那段經曆,柳祥國說:“工作環境不是很好,現場溫度很高,一不小心就會(hui) 燙出水泡。剛開始工作時,那一批進去的37個(ge) 人,一年後,隻剩下我一人。”即使如此,柳祥國也沒有退縮半分。
握手隻用三分力,這是柳祥國謹守的分寸。“我不是天生力大,是做工練出來的。”他說。柳祥國是醴陵人,小時候,當工人的父親(qin) 每月掙回幾十元,養(yang) 活一家五口人。他最崇拜父親(qin) ,內(nei) 心藏著當工人的夢想。父親(qin) 常說:“不勞動者,不得食。”從(cong) 小就在這句話的影響下,高中畢業(ye) 的柳祥國在一線工作崗位上一幹就是30多年。
工作中的柳祥國。受訪者供圖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有色冶金產(chan) 業(ye) 逐漸走上節能降耗、低碳環保的綠色發展之路。柳祥國一方麵加緊學習(xi) 文化理論知識,一方麵立足崗位大膽創新,不斷探索鋅電解降電耗的新路子和新方法。“現在廠裏作業(ye) 環境比過去好太多了。”柳祥國告訴記者,2019年廠房搬遷後,全部使用了新工藝和新設備,不但工作環境明顯改善,同時還提升了產(chan) 能。企業(ye) 實現產(chan) 品量質齊升,也與(yu) 柳祥國用心進行崗位技術創新密切相關(guan) 。柳祥國說:“技術創新的訣竅就是對崗位工作細節用心。”
如果說吃苦耐勞是成為(wei) 大國工匠的“剛需”,那麽(me) 細致創新則是大國工匠的“標配”。別人按部就班上工,柳祥國卻細心觀察,悄悄做起比對試驗,他總結的一套鋅電解先進操作法,被株冶以柳祥國的名字命名,一舉(ju) 突破了幾十年的舊工藝,每年可創造經濟效益6000萬(wan) 元。為(wei) 了解決(jue) 陰陽兩(liang) 極導電不均問題,柳祥國探索出了“八係列陰陽兩(liang) 極吻合式搭接法”,可節約陰陽兩(liang) 極板28%以上;為(wei) 解決(jue) 陰陽極板使用壽命短問題,柳祥國提出“導電片螺絲(si) 移位增加陰陽極導電搭接麵法”,創造了數千萬(wan) 元的經濟效益。
技術再新,用好在人。柳祥國主動帶過二十多個(ge) “落後班組”,他傾(qing) 注真心真情,讓這些“問題班”蛻變為(wei) “明星班”。2000年,柳祥國任班長的班組產(chan) 量落後、人心渙散。他安排工作任務時,有人唱反調、有人不配合,更有甚者出言諷刺:“廠子又不是你的,那麽(me) 較真幹什麽(me) ?”柳祥國默默帶頭示範,自行加班搶著幹活,他堅持因人而異,擬定化解班員不良情緒的對策辦法……班組麵貌悄然發生變化:髒活、累活有人幹了,工作氣氛變和諧了……一個(ge) 月後,班組產(chan) 量上來了,班員收入提高了,全組人心更齊了。柳祥國說,“你想讓隊伍成為(wei) 什麽(me) 樣,你就先要成為(wei) 什麽(me) 樣的人。”這種用真心帶班的信念得到了全廠的認可。
柳祥國認為(wei) ,“工匠精神就是把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這是一份責任,是責任成就了我的夢想,讓我擁有成長的機會(hui) 。無論是工匠還是勞模,都不是一個(ge) 抽象的稱號,更重要的是要傳(chuan) 承責任和擔當的精神。”他說,國家要培養(yang) 他為(wei) “大國工匠”,他就要對得起這份責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