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防震減災高質量發展丨安居房是大震中百姓的保命房

發布時間: 2024-09-29 14:31:00 來源: 新華網

  曆時20年時間,在166萬(wan) 多平方公裏的土地上,新疆幹部群眾(zhong) 凝心聚力幹成了一件事——一件關(guan) 乎老百姓住房安全的事。

  新中國成立75周年前夕,記者跟隨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高質量發展進行時”主題采訪活動走進新疆,實地了解當地抗震安居工程的成效和經驗。

  站在烏(wu) 什縣亞(ya) 曼蘇柯爾克孜族鄉(xiang) 的抗震安居房門口,自治區原安居辦副主任,自治區地震局原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張勇感慨地說:“實施抗震安居工程,使一代人的建房和防震減災觀念發生了轉變,從(cong) ‘要我建’到‘我要建’,這個(ge) 轉變遠比蓋幾間房子意義(yi) 重大。”(拚版照片)新華網發

  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邊陲,位於(yu) 印度洋板塊和亞(ya) 歐板塊交界處,地震活動強度大、頻度高。如何保障生命安全,讓百姓安居樂(le) 業(ye) ?

  2003年,新疆伽師—巴楚6.8級地震造成的傷(shang) 亡教訓,促使自治區黨(dang) 委和政府決(jue) 心變被動的地震災後救助為(wei) 震前主動預防,自2004年起在全疆實施城鄉(xiang) 抗震安居工程,重點解決(jue) 農(nong) 村居民住房抗震問題。

  從(cong) 南疆到北疆,從(cong) 自建土坯房到政府幫助建鋼筋混凝土抗震房,一磚一瓦築起了家的脊梁,生命的希望。

  今年1月23日,新疆烏(wu) 什發生7.1級地震,抗震安居房經受住了強震的嚴(yan) 峻考驗。烏(wu) 什縣委書(shu) 記顏畫說,全縣23萬(wan) 餘(yu) 人,隻有1人受傷(shang) 、無人死亡。

  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原所長、二級研究員孫柏濤在精河縣學校使用的減隔震建築物旁講解隔震減震技術。新華網發

  “提高建築物抗震能力是減輕地震災害的有效途徑。”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原所長、二級研究員孫柏濤說,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一直在積極開展減隔震裝置的研發和設計工作,通過在建築物底部安裝隔震支座,如疊層橡膠隔震支座、摩擦隔震支座等,隔離地震帶來的震動。2021年頒布施行的《建設工程抗震管理條例》提到,位於(yu) 高烈度設防地區、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新建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的新建公共建築應當按照國家有關(guan) 規定采用隔震減震等技術。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guan) 情。20年來,自治區黨(dang) 委和政府始終堅持把抗震安居問題作為(wei) 民生大事來抓,因地製宜、分類施策,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特點設計了不同的抗震結構房屋。各級黨(dang) 員幹部挨家挨戶宣傳(chuan) ,通過政府補助等方式鼓勵和幫助農(nong) 牧民建設抗震安居房,並在地震高烈度設防地區、地震重點監視防禦區的學校醫院等人員密集場所采用了減隔震技術。截至2020年,新疆累計建成農(nong) 村安居房266.98萬(wan) 戶,幫助1100餘(yu) 萬(wan) 名各族群眾(zhong) 告別了土坯房、泥草房,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安全新房。

  自治區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廳村鎮處處長馬玉表示,農(nong) 牧區抗震安居房基本實現了“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建築抗震設防目標,保障了農(nong) 牧民生產(chan) 生活安全。

  甫·巴特孟克向采訪團展示才藝,他住的安居房在2017年精河縣6.6級地震中安然無恙。新華網發

  “感謝黨(dang) 和政府,幫我們(men) 建了結實的安居房,地震時房子沒事,人也沒事。”2017年,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發生6.6級地震,甫·巴特孟克的安居房在地震中安然無事,而毗鄰的自建房已倒塌為(wei) 磚塊廢墟。

  這次經曆讓原本還抱有僥(jiao) 幸心理,舍不得舊房子的甫·巴特孟克徹底轉變了觀念,對記者連連說道:“安居房是我們(men) 的保命房啊!”

  除了普通農(nong) 戶,新疆還有不少牧民。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紮勒木特鄉(xiang) 浩圖爾哈隊的定居興(xing) 牧點,記者看到牧民出入的人車道和牛羊走的牧道區劃分清晰,院落裏養(yang) 殖區、種植區和生活區有效分離。牧民住進安居房,放牧不受影響,生活區域也變得幹淨整潔。

  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紮勒木特鄉(xiang) 浩圖爾哈隊的定居興(xing) 牧點,人車道和牧道區劃分清晰,幹淨整潔。新華網發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原副所長、二級研究員高孟潭表示,新疆處於(yu) 地震多發頻發區域,在各級政府努力下,新疆農(nong) 村安居工程總體(ti) 上取得了良好效果,保障了群眾(zhong) 生命財產(chan) 安全。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終目的。隨著國家補助力度逐漸加大,在兄弟省市援助下,這幾年新疆在原有“抗震安居”的基礎上又提出了“富民安居”的新標準新要求,讓各族群眾(zhong) 不僅(jin) 住進結實的安全房,還享有水、電、氣、暖、熱、廚、廁、浴等現代化設施便利,確保住有安居、住有宜居。

  陪同采訪的自治區原安居辦副主任,自治區地震局原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張勇,是抗震安居工程的參與(yu) 者和推動者之一。站在烏(wu) 什縣亞(ya) 曼蘇柯爾克孜族鄉(xiang) 的抗震安居房門口,他感慨地說:“實施抗震安居工程,使一代人的建房和防震減災觀念發生了轉變,從(cong) ‘要我建’安居房到‘我要建’安居房,這個(ge) 轉變遠比蓋幾間房子意義(yi) 重大。”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