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75年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中國人民曆經坎坷成大道,共和國在戰爭(zheng) 的廢墟中破土而出。麵對百廢待興(xing) ,百業(ye) 待舉(ju) 的艱難局麵,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聚合億(yi) 萬(wan) 中國人民的磅礴之力,經過矢誌不渝地探索和奮鬥,創造了人類曆史上空前的發展奇跡。75年風雲(yun) 激蕩,換了人間。中華民族實現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
大道之行步履鏗鏘。75年間,中國以和平、發展與(yu) 合作的姿態,向世界展現出一個(ge) 負責任大國的偉(wei) 大擔當。這一曆程不僅(jin) 是中華民族的自我超越,更是對人類共同發展作出的積極貢獻。
世界和平的守護者
新中國成立之初,便向世界展現了作為(wei) 世界和平守護者的力量與(yu) 擔當。上世紀50年代,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的勝利,向世界清晰地傳(chuan) 達了新中國捍衛主權與(yu) 維護地區和平的堅定信念。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更是為(wei) 國際關(guan) 係注入“和而不同,美美與(yu) 共”的中國智慧。在20世紀全球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yun) 湧之際,中國積極支持亞(ya) 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幫助許多國家擺脫了外來壓迫,向世界展現了“俠(xia) 之大者”的國家氣度。
75年來,中國始終堅決(jue) 反對霸權主義(yi) 和強權政治,主張各國之間的平等與(yu) 尊重,尊重各國人民自主選擇發展道路的權利,反對幹涉別國內(nei) 政,持續推動國際關(guan) 係朝著更加公正的方向發展。進入新時代,中國提出全球安全倡議,並將這一理念提升至全球合作的戰略高度。該倡議強調尊重各國主權、妥善解決(jue) 國際爭(zheng) 端,摒棄冷戰思維,以建立真正的共同安全體(ti) 係。這不僅(jin) 為(wei) 經曆過冷戰對峙的歐美國家提供了一條超越傳(chuan) 統安全框架的新路徑,也為(wei) 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
無論是作為(wei) 聯合國安理會(hui) 常任理事國參與(yu) 國際維和,還是為(wei) 全球衝(chong) 突地區提供外交斡旋,中國始終站在維護全球和平穩定的最前沿,聯合國維和行動中的“中國藍盔”已成為(wei) 和平與(yu) 正義(yi) 的象征,而中國在地區衝(chong) 突中的斡旋角色也廣受讚譽。作為(wei) 推動世界和平穩定的重要力量,中國不斷推動構建國際安全新架構,為(wei) 動蕩不安的世界播下更多和平的種子。
全球經濟的引領者
中國的發展與(yu) 世界緊密相連。成立初期的新中國便努力打破外部封鎖,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改革開放後,中國順應全球化潮流,堅定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擁抱世界、學習(xi) 世界也貢獻世界,與(yu) 世界良好互動、共同發展。
大規模“請進來”政策為(wei) 中國注入了無限生機與(yu) 活力,也讓外國企業(ye) 紛紛選擇在中國投資興(xing) 業(ye) ,越來越多的國際人士前來中國學習(xi) 、工作及旅遊,充分體(ti) 現了中國在全球舞台上的吸引力與(yu) 影響力。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和簽署一係列自貿協定,使中國更加廣泛深入地參與(yu) 國際經貿交流與(yu) 合作,推動世界貿易的持續增長。從(cong) 半殖民地半封建時期的閉關(guan) 鎖國到如今引領自由貿易,75年來,中國實現了令人驚歎的轉變,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全球影響力。
發展是解決(jue) 一切問題的總鑰匙,而當前世界卻麵臨(lin) 著發展赤字。麵對這一世界性議題,中國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這是中國基於(yu) 對全球發展問題的深刻思考進行的積極回應。人心向背是最大政治,全球發展倡議強調“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重要性,“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這絕非是一句簡單的政治口號,而是中國通過減貧事業(ye) 、教育普及、醫療衛生體(ti) 係建設等生動實踐,向世界展示的發展理念。據統計,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累計使近8億(yi) 人口擺脫貧困,對世界減貧貢獻率超過70%,譜寫(xie) 了人類曆史上“最成功的脫貧故事”。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評價(jia) :“中國是為(wei) 全球減貧作出最大貢獻的國家。”
中國發展經濟,不僅(jin) 促進了中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為(wei) 全球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世界銀行報告顯示,2013年至2021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平均貢獻率高達38.6%,超過七國集團貢獻率的總和,是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領者。
全球治理的貢獻者
中國的發展不僅(jin) 體(ti) 現在經濟領域,也體(ti) 現在全球治理的深度參與(yu) 上。作為(wei) 全球氣候治理的積極推動者和堅定踐行者,中國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並實施了諸多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2020年,中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8.4%,超額完成了向國際社會(hui) 承諾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標,基本扭轉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長的局麵。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15.9%,比2005年提升了8.5個(ge) 百分點,對煤炭消費的依賴顯著下降。2021年7月16日,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第一個(ge) 履約周期納入發電行業(ye) 重點排放單位2162家,每年覆蓋的碳排放量超過45億(yi) 噸,是全球覆蓋溫室氣體(ti) 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
作為(wei) 全球人口超過14億(yi) 的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麵臨(lin) 著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汙染治理和生態保護等一係列艱巨挑戰。然而,為(wei) 了實現全球氣候治理的目標,中國不畏艱難,積極製定並實施了一係列戰略、法規、政策、標準和行動,作出了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貢獻。
同時,中國以實際行動推動全球發展治理的變革,積極參與(yu) 並引領多邊機製的建設。無論是設立亞(ya) 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還是深化金磚國家合作,中國始終致力於(yu) 構建更加包容、公正的國際合作新模式。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倡“共商、共建、共享”的發展原則,主張世界不應富國恒富、貧國恒貧,不僅(jin) 為(wei) 發展中國家增加了更多話語權,也為(wei) “全球南方”國家融入國際社會(hui) 提供了有力支持,履行了中國對於(yu) 全球和諧共榮的堅定承諾。
人類文明互鑒的促進者
75年來,中國始終重視並不斷加強與(yu) 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厚重積澱,隨著中國的發展得到了更為(wei) 廣泛的傳(chuan) 播與(yu) 交流。中國以獨特的文化視角與(yu) 價(jia) 值觀,為(wei) 世界提供了不同於(yu) 西方的思考方式。儒家思想中強調的“和為(wei) 貴”“己所不欲,勿施於(yu) 人”理念,賦予了中國外交獨特的氣質。從(cong) 孔子學院到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文化合作,中國始終致力於(yu) 以文化為(wei) 紐帶為(wei) “地球村”增添和諧與(yu) 活力。
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著眼於(yu) 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進步,中國提出全球文明倡議,這是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後,新時代中國為(wei) 國際社會(hui) 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產(chan) 品。該倡議強調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倡導“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you) 越”,極大地拓展了不同文明之間交往的深度和廣度,為(wei) 夯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的人文基礎,也為(wei) 創造人類共同精神財富作出了中國貢獻。
75年波瀾壯闊,中國人民因輝煌成就而自豪,亦始終保持謙遜與(yu) 進取;75年滄桑巨變,中國與(yu) 國際社會(hui) 互學互鑒、合作共贏的決(jue) 心始終如一。未來的中國,將以更加開放和包容的姿態融入世界,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為(wei) 人類邁向光明未來注入信心和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