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hui) 信用代碼數據服務中心日前發布數據:截至今年8月底,中國製造業(ye) 企業(ye) 總量首次突破600萬(wan) 家,達到603萬(wan) 家,比去年底增長5.53%。
增長5.53%,這個(ge) 數字本身不是很大,不過,這一增長,是在複雜多變的國內(nei) 外形勢下取得的,是“正視困難、堅定信心”的具體(ti) 體(ti) 現,更是“我國經濟的基本麵及市場廣闊、經濟韌性強、潛力大”的具體(ti) 體(ti) 現。
進一步分析,有三個(ge) 積極趨勢值得關(guan) 注。
趨勢一:中國製造在長“高”。
在超過600萬(wan) 家製造業(ye) 企業(ye) 中,戰略性新興(xing) 企業(ye) 達51.53萬(wan) 家,與(yu) 2023年底相比增長了6.35%,占比則從(cong) 去年底的8.48%提升至8.55%。這表明,中國製造轉型升級態勢明顯。
隨著新質生產(chan) 力加快發展,我國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步伐加快,遼寧改造升級沈機、沈鼓等一批“老字號”,江蘇實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煥新“五大行動”,更多製造業(ye) 企業(ye) “老樹發新芽”;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不斷發展壯大,外貿“新三樣”出口突破萬(wan) 億(yi) 元,連續16年光伏組件產(chan) 量全球第一,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新動能加速形成;未來產(chan) 業(ye) 加快布局建設,量子通信全球領先,人工智能大模型百花齊放,更快搶占未來發展製高點……一個(ge) 更加健全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助力新型工業(ye) 化穩步推進,新質生產(chan) 力加快發展。
長“高”的不僅(jin) 有“頂天立地”的龍頭企業(ye) ,更有“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ye) 。截至6月底,我國已累計培育“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超過14萬(wan) 家,其中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達1.2萬(wan) 家。一大批創新能力強、專(zhuan) 業(ye) 化水平高、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ye) 從(cong) “小而多”邁向“精而強”,成為(wei) 製造業(ye) 發展壯大的“潛力股”“生力軍(jun) ”。
趨勢二:中國製造在變“強”。
前不久發布的中國500強企業(ye) 榜單中,製造業(ye) 企業(ye) 達到264家,數量超過一半。2012年至2023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由34.4萬(wan) 家增加至48.2萬(wan) 家,數量大幅提升。
自2010年成為(wei) 製造業(ye) 第一大國後,中國製造業(ye) 發展連續邁上新台階。2012年至2023年,製造業(ye) 增加值從(cong) 16.98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39.9萬(wan) 億(yi) 元,總體(ti) 規模占全球比重超過30%,連續14年居世界首位。
培育壯大先進製造業(ye) 集群,穩步推進產(chan) 業(ye) 基礎再造工程、適度超前部署信息基礎設施、快速布局建設製造業(ye) 創新中心……一係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動製造強國建設。
廣東(dong) 堅持“製造業(ye) 當家”、實施“百鏈韌性提升”行動,四川實施“智改數轉”行動、加快製造業(ye) 智能化轉型步伐,上海建設產(chan) 業(ye) 先導區、打造未來產(chan) 業(ye) 生態集群……各地區各部門高度重視製造業(ye) 尤其是先進製造業(ye) 的發展,加大投入,扶優(you) 扶強,有力促進中國製造拓展新空間、煥發新活力。
趨勢三:中國製造更“均衡”。
“均衡”體(ti) 現在區域布局上。今年1至8月,中部地區新增製造業(ye) 企業(ye) 6.97萬(wan) 家,與(yu) 2023年底相比增長6.55%,與(yu) 其他地區相比增幅最大;西部地區新增製造業(ye) 企業(ye) 3.76萬(wan) 家,與(yu) 2023年底相比增長5.23%;東(dong) 北地區新增製造業(ye) 企業(ye) 0.99萬(wan) 家,與(yu) 2023年底相比增長3.87%,這表明,從(cong) 區域分布看,中國製造朝著更加均衡的方向發展。
“均衡”更體(ti) 現在產(chan) 業(ye) 布局上。超600萬(wan) 製造業(ye) 企業(ye) ,大小不同、類型各異,分布在千行百業(ye) ,布局在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相互競爭(zheng) 又彼此合作,量大麵廣、梯度發展的大中小企業(ye) 攜手發展,築起共生共贏的新型產(chan) 業(ye) 生態,也共同構成全球最完備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形成我國工業(ye) “體(ti) 係全”“品種多”“規模大”的獨特競爭(zheng) 優(you) 勢。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全部工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1.7%,220多種工業(ye) 產(chan) 品產(chan) 量居全球第一。這是中國經濟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中占得先機、占據主動的堅實基礎。
縱覽全球,工業(ye) 化是世界主要國家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製造業(ye) 已取得長足進步,但總體(ti) 看,仍處在由大變強、爬坡過坎的重要關(guan) 口,關(guan) 鍵核心技術、產(chan) 業(ye) 基礎能力等方麵還存在突出短板,加快建設製造強國任重而道遠。保持工業(ye) 門類的完整性,保持製造業(ye) 比重基本穩定,堅持自主創新,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韌性和安全水平將不斷提升,應對風險挑戰的實力和底氣將更加充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