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成立。70年來,從(cong) 幾十萬(wan) 大軍(jun) 就地轉業(ye) 到“八千湘女上天山”,從(cong) 放牧巡邊到在邊境線上構築起2000餘(yu) 公裏的銅牆鐵壁,從(cong) 成立之初一窮二白到2023年生產(chan) 總值接近3700億(yi) 元,從(cong) 戈壁灘上崛起“年輕的城”到12座屯城分布天山南北……兵團發展麵貌日新月異。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2022年在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考察調研時強調:兵團的戰略地位不可替代。希望大家發揚兵團精神,繼續努力、深化改革、腳踏實地、再接再厲,把兵團建設得更強大更繁榮。
維穩戍邊能力大幅提升,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不斷增強,各民族團結奮鬥基礎進一步鞏固,科技創新成果日新月異,文化旅遊事業(ye) 欣欣向榮……兵團將不斷書(shu) 寫(xie) 壯麗(li) 篇章。
70年屯墾戍邊,兵團曆史貢獻不可磨滅
“必須要有人堅守。”麵對提問,魏德友指著西邊的邊境線平靜地說。作為(wei) “七一勳章”獲得者,他60年如一日地巡邊護邊。多年來,這段邊境線安寧無虞,沒有發生過一起人畜越境事件。
1964年,剛剛24歲的魏德友響應號召,從(cong) 原北京軍(jun) 區轉業(ye) 到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第九師161團。至今,魏德友在祖國西北邊疆的邊境線上堅守了60個(ge) 年頭,行走總裏程達20萬(wan) 公裏。
70年來,作為(wei) 維護邊疆穩定、發展建設新疆的一支重要力量,一代代兵團人從(cong) 五湖四海匯聚到天山腳下,他們(men) 飲冰臥雪、戰風鬥沙。一個(ge) 個(ge) 像魏德友一樣的職工群眾(zhong) 如同一座座“活界碑”、一棵棵小白楊一樣紮根祖國邊疆,守護邊境安寧。
兵團成立之初,新疆百廢待興(xing) 。發展生產(chan) ,改變當地一窮二白落後麵貌,成為(wei) 兵團成立之初麵臨(lin) 的一場“硬仗”。
兵團駐紮的地方,往往都是風頭水尾的不毛之地。極端惡劣的環境,催生出極度特別的衣食住行,軍(jun) 墾老兵沒房屋住,在地上挖個(ge) 坑,一人深,上麵蓋上紅柳枝,下麵鋪上蘆葦雜草,粗糙的地窩子就是老兵的家,晚上睡覺時,不到10平方米的地方,一個(ge) 班的十幾個(ge) 戰士擠得滿滿當當。有時候戰士們(men) 正蹲在那吃飯,一個(ge) 毛驢車“嘩”地掉了下來,原來是老鄉(xiang) 趕著毛驢車走到了屋頂上。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兵團人艱苦奮鬥、白手起家,將亙(gen) 古荒原變成了一片片綠洲,在戈壁灘上建起了一座座屯墾城市和現代化工業(ye) 園區。通過節衣縮食、聚沙成塔,兵團創辦起新疆第一批大中型現代工業(ye) 企業(ye) ,生產(chan) 出新疆眾(zhong) 多的“第一個(ge) ”工業(ye) 品,奠定了新疆和兵團工業(ye) 化發展的基石。
“我到過許多地方,數這個(ge) 城市最年輕,它是這樣漂亮,令人一見傾(qing) 心……”新中國第一代女拖拉機手、如今91歲高齡的金茂芳是“年輕的城”——石河子市的建設者之一,現在她仍會(hui) 經常念起這首名為(wei) 《年輕的城》的詩。以金茂芳為(wei) 人物原型之一的“女拖拉機手”形象,曾被印在第三套人民幣的一元紙幣上。
金秋十月,正是兵團最美的時節。天山南北片片胡楊林,疊翠流金,兵團管理的城市群間平坦寬敞的馬路縱橫交錯,現代化建築鱗次櫛比,一座座現代化城市吸引著來自四麵八方的遊客。
70年來,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時刻牢記職責使命,兵團人秉承“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ye) 、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為(wei) 推動新疆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hui) 穩定、鞏固國家邊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忠實履行職責使命,兵團戰略作用不可替代
在兵團管轄的千裏邊境線上,巡邊護邊任務後繼有人。2017年,魏霞辭去山東(dong) 的工作,來到人煙稀少的中哈邊境,接班年邁的父親(qin) 魏德友,成為(wei) 一名兵團職工和護邊員。在兵團第十師185團邊境,馬軍(jun) 武夫妻哨所旁新建起了戍邊執勤點,兩(liang) 個(ge) 人的相依為(wei) 命變成了一群人的守護。
近年來,兵團邊境基礎設施也在不斷完善,邊防設施、邊防指揮中心、前端感知係統等“智慧邊防”同步建設,篩查、過濾、預警、阻攔四道“屏障”不斷築牢,長達2019公裏的邊境線上,已實現人防、技防、物防相結合。
作為(wei) 履行維穩戍邊職責使命的重要力量,兵團民兵一直在搶險救災、維護穩定、守邊固邊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步入新時代,兵團經濟進入新一輪快速發展期,成為(wei) 推動邊疆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
來自兵團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3年兵團生產(chan) 總值約占新疆的1/5,達到3696億(yi) 元。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兵團人均生產(chan) 總值首次突破10萬(wan) 元,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萬(wan) 元。
如今的兵團,構建起具有自身特色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2023年兵團糧食生產(chan) 以占全國0.39%的麵積,貢獻了全國10.2%的總產(chan) 增量,棉花產(chan) 量占全國近1/3,工業(ye) 矽、多晶矽產(chan) 量分別占全國的21.9%和17.2%。“在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過程中,兵團培育了一批優(you) 質‘名片產(chan) 業(ye) ’,將持續輻射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社會(hui) 治理研究專(zhuan) 家、塔裏木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張愛萍說。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自成立以來,兵團就全麵融入新疆社會(hui) ,在履行職責使命過程中,持續構建互嵌式社會(hui) 結構和社區環境。長久以來,新疆各族群眾(zhong) 手足相親(qin) 、守望相助,共同創造美好生活,情誼血濃於(yu) 水,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多年來,兵團各族幹部職工與(yu) 地方基層各族群眾(zhong) 結對子、交朋友、認親(qin) 戚,幫助他們(men) 解決(jue) 就醫、就業(ye) 、就學等生產(chan) 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其中既有漢族幹部與(yu) 少數民族群眾(zhong) 結對認親(qin) ,也有少數民族幹部與(yu) 漢族群眾(zhong) 結對認親(qin) 。
砥礪奮進再出發,把兵團建設得更強大更繁榮
回顧過往,兵團的曆史功績不可磨滅;放眼未來,兵團的職責使命重大光榮。
走進遍布三山兩(liang) 盆間的兵團師市,處處是兵團兒(er) 女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兵團實踐、推動新疆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的奮鬥身影。
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後,兵團大膽先行先試,持續推動製度創新,積極推動貿易投資服務便利化,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截至2024年6月,兵團區塊市場經營主體(ti) 達8000戶,較2023年11月自貿試驗區掛牌時新增1100多戶,新增落地項目35個(ge) ,總投資154億(yi) 元,為(wei) 兵團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新疆發展低空經濟,有著空域資源、地理位置、市場基礎等多方麵的優(you) 勢,可應用於(yu) 多種場景。在石河子市,總投資8億(yi) 元的大型無人機和通航飛機生產(chan) 基地項目即將啟動試生產(chan) 。據項目負責人仲誌勇介紹,項目涵蓋無人機係統及載人通航飛機研發、生產(chan) 製造、定檢維保、配套係統研製等內(nei) 容,將在5年內(nei) 逐步具備年產(chan) 150架大型無人機能力,達產(chan) 後可實現年產(chan) 值20億(yi) 元。
在綠色低碳領域,兵團積極參與(yu) 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著力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能源結構綠色轉型、交通結構清潔低碳調整。2023年兵團綠色製造產(chan) 值占規上製造業(ye) 產(chan) 值比重達38.9%,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近22個(ge) 百分點,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深秋露重,奎屯河引水工程施工現場一派繁忙景象,經過工人連夜奮戰,隨著最後一倉(cang) 混凝土澆築完畢,工程關(guan) 鍵節點——老虎口大橋宣布成功合龍。“工程竣工運行後,將有效解決(jue) 胡楊河市、烏(wu) 蘇市、克拉瑪依市等沿線兵地用水短缺問題。”項目負責人郜建華說,奎屯河引水工程不僅(jin) 是兵團在建的最大單體(ti) 水利工程,更是兵團深入推進兵地融合、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新疆各族群眾(zhong) 的民生實事。
水利工程、道路交通、能源設施……作為(wei) 新疆先進生產(chan) 力的引領者,兵團長期致力於(yu) 通過重大基礎設施共建共享,促進兵地融合,壯大兵團實力,為(wei) 更好履行職責使命築牢基礎。
借助改革動力,兵團近年來屢屢在農(nong) 業(ye) 現代化發展、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發展中取得突破。在鐵門關(guan) 市,千畝(mu) 方春播籽粒玉米單產(chan) 突破1000公斤,沙化土地首次連片實現“噸糧田”,這也是兵團不斷攀登現代農(nong) 業(ye) 高峰、助力新疆發展、服務國家大計的縮影。
國慶假期期間,在新疆國際大巴紮步行街“兵團記憶”文創店,“屯墾戍邊”文化衫、“為(wei) 人民服務”挎包、“戈壁母親(qin) ”直尺深受遊客熱捧……伴隨新疆文旅熱度持續攀升,兵團文旅事業(ye) 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獨具特色的軍(jun) 墾文化不僅(jin) 是發展文旅事業(ye) 的寶貴資源,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有形有感有效的具體(ti) 抓手。”兵團文化體(ti) 育廣電和旅遊局黨(dang) 組書(shu) 記、局長王子彬說,兵團將持續聚焦“遊在新疆、吃住在兵團”,提升“美麗(li) 新疆、繁榮兵團”影響力,把蘊含兵團精神的紅色故事講給更多遊客聽。
回首過往,祖國和人民不會(hui) 忘記,一代代兵團人艱苦奮鬥、開拓進取、默默無聞戍邊疆所書(shu) 寫(xie) 的輝煌屯墾功績;展望未來,兵團兒(er) 女將以兵團精神為(wei) 動力,忠實履行新時代兵團維穩戍邊職責使命,把兵團建設得更強大更繁榮。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