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慶祝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成立70周年大會(hui) 在新疆國際會(hui) 展中心隆重舉(ju) 行。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jun) 委發來賀信,向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各族幹部職工群眾(zhong) 表示熱烈祝賀。
在沙漠邊緣、在邊境沿線、在生產(chan) 一線……新疆和兵團廣大幹部職工群眾(zhong) 認真學習(xi) 賀信內(nei) 容。大家表示,兵團將認真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牢記使命、不負重托,把兵團建設得更強大更繁榮,努力形成新時代兵團維穩戍邊新優(you) 勢,在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建設和建設美麗(li) 新疆、實現新疆工作總目標中發揮更大作用,為(wei)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70年來,兵團充分發揚“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ye) 、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為(wei) 推動新疆發展、增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hui) 穩定、鞏固國家邊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曆史貢獻。
這裏是北疆,第九師一六一團薩爾布拉克草原。10月7日,“七一勳章”獲得者魏德友的女兒(er) 魏萍和往常一樣去放羊巡邊。2017年魏萍回到家鄉(xiang) ,從(cong) 父親(qin) 手中接過牧羊鞭,成為(wei) 新時代戍邊人,“現在,我們(men) 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要繼續發揚兵團精神,接好老一輩的接力棒。”
這裏是南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的第十四師。傍晚的昆玉河帶狀公園裏,職工群眾(zhong) 正在悠閑地散步,展現出一幅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麵。“憶往昔,沙海老兵們(men) 以對黨(dang) 的無限忠誠,踐行了‘一道命令執行一生’的錚錚誓言。展望未來,我們(men) 將顯著提升維穩戍邊能力,在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兵團實踐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兵團第十四師昆玉市黨(dang) 委書(shu) 記蔣欣語氣堅決(jue) 。
學習(xi) 賀信後,第八師一四三團軍(jun) 墾二代博物館館長陳宇奇深感自豪,更覺責任重大。“我們(men) 要學習(xi) 領會(hui) 賀信精神,繼續講好兵團故事,讓兵團精神代代相傳(chuan) 。”陳宇奇目光篤定。
要落實好黨(dang) 中央支持兵團發展的政策,發揮兵團優(you) 勢,強化農(nong) 業(ye) 科技和裝備支撐,因地製宜發展優(you) 勢農(nong) 產(chan) 品、壯大優(you) 勢產(chan) 業(ye) ,促進農(nong) 牧業(ye) 綠色高效發展。
近年來,兵團持續推進國有企業(ye) 改革,加快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國有企業(ye) 運行呈現穩中向好、結構向新、質效向優(you) 的良好發展態勢。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投資有限公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總經理馬飛表示,要通過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兵團各項事業(ye) 取得的輝煌成就振奮人心,我們(men) 也深受鼓舞,一直在持續加大對兵團產(chan) 業(ye) 的支持力度,以高質量金融供給助力兵團高質量發展。”中國農(nong) 業(ye) 銀行新疆分行、兵團分行黨(dang) 委書(shu) 記、行長劉明堯表示。
第六師一〇三團,是遠近知名的甜瓜生產(chan) 基地。“甜瓜甜,但也比不上我們(men) 的日子甜。”一〇三團黨(dang) 委書(shu) 記、政委唐新勇說,“今年我們(men) 職工平均收入預計超過8萬(wan) 元,生產(chan) 總值能達到17.8億(yi) 元。我們(men) 將堅持因地製宜,推動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秋意漸濃,紅棗進入收獲季,塔裏木大學園藝與(yu) 林學學院教授吳翠雲(yun) 帶領科技服務團,又一次奔赴棗園,提供技術服務。30多年來,吳翠雲(yun) 一直為(wei) 農(nong) 業(ye) 科技服務奔走,助力南疆紅棗產(chan) 業(ye) 規模從(cong) 小到大,讓紅棗種植成為(wei) 南疆農(nong) 民脫貧致富的產(chan) 業(ye) 。她表示:“作為(wei) 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將以此次大會(hui) 精神為(wei) 動力,帶領團隊繼續深耕科研,為(wei) 促進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新疆和兵團工作,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明確指示兵團要發揮好調節社會(hui) 結構、推動文化交流、促進區域協調、優(you) 化人口資源等特殊作用,使兵團始終成為(wei) 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zhong) 的大熔爐、發展先進生產(chan) 力和先進文化的示範區。
傍晚,第一師八團台州路社區居民西仁阿依·毛依東(dong) 來到文化廣場,跳起健身操。“各民族群眾(zhong) 居住在一起,互相學習(xi) 、互相幫助,感情越來越深,生活越來越好。”西仁阿依·毛依東(dong) 說。
“兵團成立70周年,作為(wei) 兵團兒(er) 女,我感到驕傲和自豪。”石河子市紅山街道三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唐春表示,作為(wei) 一名社區工作者,她將為(wei) 推進兵地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一條兵地融合路,修通的是道路,連接的是人心。在第三師四十九團就有這樣一條路,一頭接著四十九團十八連,另一頭接著喀什地區巴楚縣恰爾巴格鄉(xiang) 四村。從(cong) 最初泥濘的土路到如今平坦的柏油路,村民和職工群眾(zhong) 的交往交流愈發密切。“作為(wei) 兵團一名基層連隊幹部,我將以組織共建、產(chan) 業(ye) 富民、科技興(xing) 村等工作為(wei) 抓手,做到資源共享,為(wei) 實現兵地職工群眾(zhong) 共同富裕而努力。”十八連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蘇永平表示。
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兵團幹部職工群眾(zhong) 滿懷信心,踔厲奮發,牢牢把握黨(dang) 中央對兵團的定位要求,扭住新疆工作總目標,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作為(wei) 各項工作的主線,不斷提高維穩戍邊能力,緊貼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深化兵地融合發展,用好兵團精神寶貴財富,忠實履行新時代職責使命,奮力譜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兵團篇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