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金觀平:統籌黃河流域城鄉協調發展

發布時間: 2024-10-12 09:37:00 來源: 經濟日報

  黃河流域是我國人口活動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近日在主持召開全麵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hui) 時強調,要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穩步增進民生福祉。

  近年來,黃河流域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協調發展水平不斷提高,但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一方麵,城鄉(xiang) 間各類要素雙向流動不足,整體(ti) 協調性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另一方麵,黃河流經9個(ge) 省區,發展水平差異明顯。此外,黃河流域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還麵臨(lin) 諸多製約因素。例如,在部分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產(chan) 業(ye) 發展能力不強、轉型動力不足,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不強、小城市和縣城產(chan) 業(ye) 和人口承載能力較弱,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等欠賬較多,民生發展相對落後,等等。

  因此,在統籌黃河流域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過程中,應兼顧全局性、協同性和差異化發展,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社會(hui) 治理能力和民生保障水平提升。

  堅持生態保護是前提,推動生態、產(chan) 業(ye) 和城鄉(xiang) 發展互促互進。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經濟帶和生態屏障,要以生態興(xing) 、產(chan) 業(ye) 興(xing) 帶動城鎮興(xing) 、鄉(xiang) 村興(xing) ,以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反哺生態保護和產(chan) 業(ye) 發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脆弱、水資源短缺、水沙關(guan) 係不協調、環境汙染和洪澇風險仍存,沿黃各省區產(chan) 業(ye) 倚能倚重、低質低效問題突出。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要以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抓手,以生態化、綠色化轉型為(wei) 導向,擺脫產(chan) 業(ye) 發展路徑依賴,因地製宜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促進流域內(nei) 人口、土地、資金、資源等要素集聚。

  縣城是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載體(ti) 。黃河流域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尤其要發揮好縣城的作用。一方麵,重視沿黃城市群建設,激發大城市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形成特色鮮明、優(you) 勢互補、高效協同的沿黃城市群發展新格局。另一方麵,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同發展,提升沿黃各省區縣城綜合承載能力,減輕生態脆弱區承載壓力;促進縣城和鄉(xiang) 村之間各類要素高效流動,實現城鄉(xiang) 間雙向賦能。

  黃河流域農(nong) 業(ye) 人口數量龐大,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必須堅持以人為(wei) 本,補齊民生短板。要把就業(ye) 擺在突出位置,推動農(nong) 業(ye) 轉移人口市民化,發展城鎮產(chan) 業(ye) 和培育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擴大就業(ye) 容量;深化戶籍製度改革,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人們(men) 融得進城市;提升鄉(xiang) 村建設和治理水平,補齊農(nong) 村基礎設施短板,完善農(nong) 村公共服務體(ti) 係。黃河流域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現在上中遊與(yu) 下遊的差距。為(wei) 此,要重點補齊黃河上中遊欠發達地區民生領域短板和弱項,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保障。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金觀平)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金觀平:下好黃河綠富共贏一盤棋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也是現代化產業體係的基本特征。接下來,應進一步健全完善全流域生態補償機製,做好頂層設計,探索建立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多元化補償機製,努力形成流域綠色發展“一盤棋”。 [詳細]
  • 金觀平:優化完善黃河流域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提升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對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詳細]
  • 金觀平:瞄準降能耗加快更新改造

    7月發布的《關於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幹措施》提出,將設備更新的支持範圍擴大到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有力支撐節能降碳行動邁上新台階。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