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理解貴州|文旅新“貴”,如何四季長紅

發布時間: 2024-10-22 09:53:00 來源: 澎湃新聞記者 鄭問

  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全國國內(nei) 出遊7.65億(yi) 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5.9%;國內(nei) 遊客出遊總花費7008.17億(yi) 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6.3%。

  其中,作為(wei) 近幾年全國文旅發展備受關(guan) 注省份之一貴州,依然延續了“出圈”勢頭:據相關(guan) 平台數據顯示,今年國慶期間,貴州旅遊訂單量同比增長21%,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56%,出境遊訂單量同比增長22%,入境訂單量同比增長133%。

  無論是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的起步時間,還是傳(chuan) 統旅遊資源和知名度,貴州與(yu) 一些老牌遊勝地比起來,都並沒有明顯優(you) 勢。但近幾年黔貴大地在全國乃至世界旅遊版圖上的IP光環,卻加速點亮,成了一顆不可忽視的新星。

  黃果樹大瀑布全景航拍圖。  楊明亮 攝

  貴州文旅何以“出圈”?這方麵的分析已有不少。如一種常見的說法是,貴州有豐(feng) 富的自然資源和具有突出比較優(you) 勢的氣候資源。特別是在極端高溫天氣日漸頻繁的今天,貴州6-8月平均氣溫僅(jin) 23.6℃,全省四分之三的地區都適合避暑旅遊,這似乎越來越成為(wei) 文旅發展上的“天時”之便。公開數據顯示,近幾年每年夏季都有將近百萬(wan) 避暑大軍(jun) 長駐貴州。

  然而,僅(jin) 把貴州文旅的異軍(jun) 突起歸結為(wei) “靠天吃飯”,顯然過於(yu) 簡單,也低估了現代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的複雜性,更經不起事實的推敲。且不說,夏季可避暑的地方,貴州並非唯一選擇。單從(cong) 文旅市場規模看,也遠不是夏季的“清涼”所能支撐。

  快速崛起為(wei) 文旅新貴的貴州,到底做對了什麽(me) ?不需要做些什麽(me) ?“四季長紅”的背後,貴州到底有著怎樣的“流量密碼”?我們(men) 試圖從(cong) 四個(ge) 維度加以梳理探究。

  (一)交通革命——怎麽(me) “到”貴州

  無交通不旅遊。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是大眾(zhong) 旅遊時代真正到來的基礎支撐和先決(jue) 條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說,貴州文旅起步相對較晚,就與(yu) 地處山地高原,公路、鐵路建設成本高,交通等基礎設施長期薄弱不無直接關(guan) 係。瞄準這一省情,過去十多年裏,貴州開啟“交通革命”,稱得上是打通了限製文旅發展的“任督二脈”。

  十年前的2014年12月26日,是貴州現代交通史上的一個(ge) 裏程碑式節點,也是貴州文旅產(chan) 業(ye) 加速發展的新起點。這一天,貴陽—廣州高鐵開通,標誌著作為(wei) 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貴州終於(yu) 邁入了“高鐵時代”。

  貴陽車輛段貴陽北動車運用所。   瞿宏倫(lun) 攝

  這條高鐵的開通之於(yu) 文旅產(chan) 業(ye) 的發展到底要多重要呢?一個(ge) 細節或能管中窺豹:貴廣高鐵開通的首個(ge) 春節,曾有媒體(ti) 報道《春節期間:貴陽酸湯魚店 滿堂皆是廣東(dong) 話》。

  自那以後,貴州正式開啟了高鐵狂飆之路:相繼建成貴陽至昆明、貴陽至長沙、貴陽至重慶、貴陽至成都、貴陽至南寧等多條高鐵,逐步形成了以貴陽為(wei) 中心的“十字型”大通道骨架。到2023年底,貴州全省鐵路總裏程達到4256公裏,其中高速鐵路1808公裏。短短十年時間,就由之前的高鐵“空白”省份,躍升為(wei) 西部排名第三,實現了與(yu) 全國主要城市的高速連接。

  可以說,隨著高鐵“朋友圈”的不斷擴容,原本的“黔”路漫漫之旅,真正變成了說走就走的一路“黔”行。貴州文旅,也才一路走上不斷“開掛”的“逆襲”之路。

  高鐵網絡的完善,隻是貴州這場“交通革命”的一部分。眾(zhong) 所周知,大眾(zhong) 旅遊時代的到來,私家車的加速普及是一個(ge) 非常重要的因素。而貴州交通的另一個(ge) 重要突破,有力呼應了這一點——2012年底,貴州開啟“高速公路三年大會(hui) 戰”。最終,經過3年努力,至2015年底,貴州就已成為(wei) 西部第1個(ge) 、全國第9個(ge) 實現“縣縣通高速”的省份。

  目前貴州高速公路裏程,已由2008年的933公裏,躍升至去年底的8784公裏,排名全國第五,綜合密度更是躍升至全國第2。而四通八達的高速公路體(ti) 係,為(wei) 如今自駕遊貴州的火爆,提供了基礎性支撐。

  杭瑞高速貴州畢都段北盤江大橋。  龔小勇 攝

  講述包括高速公路在內(nei) 的貴州陸路交通體(ti) 係的建設成就,就不得不提一個(ge) 標誌性載體(ti) ——橋梁。數據顯示:貴州高速公路平均橋隧比達到41.2%以上,部分高速公路,橋隧比甚至高達80%,近一半的高速路程需穿越大山、跨越河流。這樣的客觀環境,也讓貴州收獲了另一個(ge) 新稱號——“橋梁博物館”。

  據統計,截至目前,世界高橋前100名中,有近半坐落在貴州,前10名中,3座在貴州。而獲“古斯塔夫斯·林德撒爾獎”的橋梁全國有9座,貴州省就占4座。

  貴州交通的進步,在航空方麵也有濃墨重彩的表現:2024年,貴陽機場全年預計完成年旅客吞吐量2200萬(wan) 人次、預計航班起降16萬(wan) 架次。單日旅客吞吐量多次突破8萬(wan) 人次大關(guan) ,最高以82409人次刷新曆史紀錄;預計全年開通國內(nei) 航線175條、國際地區航線13條。

  如果說過去十多年,高鐵、高速公路、航空等立體(ti) 交通體(ti) 係的加速建立,為(wei) 貴州搭建了文旅外向發展“大循環”的通道,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成功搭上了國內(nei) 交通基建整體(ti) 加速的東(dong) 風,那麽(me) ,獨具特色的省內(nei) 文旅“小循環”交通體(ti) 係的完善,則更離不開貴州的“自主創新”。

  貴陽龍洞堡機場。  唐哲攝

  比如,為(wei) 縮短入黔遊客的地麵交通時間,貴州依托“一樞紐十支線”11個(ge) 機場布局,創新推出了“支支串飛”模式。也即聯動省內(nei) 幹線和支線機場,打造了“貴陽-興(xing) 義(yi) -荔波-銅仁”、“貴陽-茅台-荔波-安順”等多條高性價(jia) 比的精品旅遊航線,並提供專(zhuan) 屬值機櫃台、專(zhuan) 屬安檢通道等乘機服務,大大提升了遊客在貴州省內(nei) 的遊覽體(ti) 驗。以“黃小西吃晚飯”為(wei) 例,其涵蓋的六大旅遊目的地,最近的兩(liang) 點之間直線距離也超過200公裏。有了“支支串飛”後,遊客在不同景區間的高效銜接需求,就得到了最大化滿足。

  此外,今年以來,為(wei) 深度鏈接各景區,貴州文旅圍繞“行之順心”,推動高鐵、機場、公路等無縫銜接、零距離換乘,推出了“小車小團”的交通模式和自駕遊租車網點建設,讓遊客省去了煩瑣的轉車、等車等環節,為(wei) 入黔遊客實現快行慢遊和沉浸式體(ti) 驗提供了新的“解鎖”方式。

  一場係統性的,從(cong) “大”到“小”,由“外”到“內(nei) ”的“交通革命”,根本性地解決(jue) 了如何“到”貴州旅遊的問題。同時,一些交通基礎設施,還轉化成了“叫好又叫座”的特色文旅資源。這方麵的一個(ge) 典型就是,利用“橋梁博物館”優(you) 勢,貴州探索出了“橋旅融合”新業(ye) 態,湧現出了一批廣受歡迎的橋梁網紅景點。

  如位於(yu) 安順市的壩陵河大橋,推出了高空秋千、急速滑降、空中漫步等一係列項目,吸引了大批遊客,不僅(jin) 增強了遊客體(ti) 驗感,還帶火了當地民宿和農(nong) 副產(chan) 品銷售;位於(yu)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平塘特大橋,作為(wei) 世界上最高的鋼筋混凝土橋塔,有“天空之橋”之稱。當地據此配套打造了貴州橋旅融合示範點——“天空之橋”觀光服務區:內(nei) 有橋梁科普館、酒店、露營地等豐(feng) 富業(ye) 態,遊客可以在此體(ti) 驗休閑、露營等獨具“黔”味的樂(le) 趣。

  貴州省紫雲(yun) 縣惠興(xing) 高速沙子哨立交橋。  劉安寧 攝

  因“橋”製宜打造景區之外,貴州還巧用交通優(you) 勢來為(wei) 文旅“引流”:今年貴州文旅推出的“四免一多一減”優(you) 惠活動中,“一減”即為(wei) 麵向省外遊客推出“自駕減半優(you) 惠”,在貴州境內(nei) 高速公路收費站出站的,享受貴州境內(nei) 高速公路通行費減半優(you) 惠。

  伴隨交通通達度的持續提升,貴州文旅的人氣也持續拉高:10年間,貴州接待遊客總量從(cong) 2014年的7240.10萬(wan) 人次,增加到2023年的12.84億(yi) 人次。

  日益完善的立體(ti) 交通網絡,全方位拉近了貴州與(yu) “世界”的距離,扮演了最基礎的文旅通道角色,助力貴州文旅在全球持續拓展客源。同時,也轉化為(wei) 特色化的旅遊資源和服務載體(ti) ,可謂最大化挖掘了文旅價(jia) 值。這或也為(wei) “全域旅遊”寫(xie) 下了一個(ge) 創造性的貴州注腳。

  (二)文旅融合革命——在貴州遊什麽(me) ”

  時至今日,隨著文旅概念的流行,不少人已默認文化和旅遊就是天然地捆綁在一起。在中國文化中,“讀萬(wan) 卷書(shu) ”和“行萬(wan) 裏路”也總是以並列的方式出現。

  但就現代文旅產(chan) 業(ye) 的發展進程看,國內(nei) 文化和旅遊的真正融合發展,或者說在政策層麵被正式明確下來,卻遠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那麽(me) 久。

  一個(ge) 標誌性事件是,2018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出“將文化部、國家旅遊局的職責整合,組建文化和旅遊部,作為(wei) 國務院組成部門。不再保留文化部、國家旅遊局”。據此,2018年也才被普遍看作是中國文旅融合元年。

  置於(yu) 文旅融合的大風口下,擁有獨特而豐(feng) 富的文化資源,被稱為(wei) “文化千島”的貴州,文旅產(chan) 業(ye) 發展可謂插上新翅膀。數據顯示,貴州擁有人類非遺代表性項目3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99項159處、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628項1025處、市(州)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000餘(yu) 項,縣(市、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5000餘(yu) 項。如此豐(feng) 碩的文化資源,讓文旅融合有了堅實的“家底”支撐。

  修文縣陽明洞。 餘(yu) 嵐 攝

  但資源再豐(feng) 富,也得“取之有道”。2023年7月,貴州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hui) 提出,大力實施紅色文化重點建設、陽明文化轉化運用、民族文化傳(chuan) 承弘揚、屯堡文化等曆史文化研究推廣“四大工程”。而實施“四大文化工程”的一項重要內(nei) 容,便是高質量推進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好自然珍寶、文化瑰寶兩(liang) 個(ge) 寶貝,把更多文化元素融入旅遊載體(ti) ,用文化豐(feng) 富旅遊內(nei) 涵、以旅遊激活文化資源。打造紅色文化、陽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旅遊線路,開發特色文化和旅遊創意產(chan) 品,讓遊客在領略貴州自然之美中感悟貴州文化之美。

  近年來,在做好文旅融合這篇大文章上,各地都在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資源,並將之與(yu) 傳(chuan) 統旅遊產(chan) 業(ye) 作有機銜接。但是,文旅融合看起來是水到渠成,但要避免同質化、做出特色,卻並不容易。這方麵,貴州以“四大工程”為(wei) 依歸,已有大量可圈可點的創新實踐。

  拿紅色文化資源的文旅融合來說,常見的文旅產(chan) 品有紅色教育基地、紀念館、博物館、主題公園、研學產(chan) 品等。在這之外,貴州近年推出的長征文化“雙子星”項目,算是開辟了新的文旅融合範式。

  “雙子星”之一,是貴州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紅飄帶”。

  貴州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紅飄帶”。   貴州省委宣傳(chuan) 部 供圖

  乘坐航班前往貴陽的遊客,若在貴陽龍洞堡機場上空俯瞰,可發現有一座巨型建築鋪展在青山綠水之間。它由一塊塊紅色的曲麵幕牆構成,此起彼伏,形成了連續轉折的動態輪廓,猶如一條靈動的“紅飄帶”。它就是全國首個(ge) 以長征為(wei) 主題的全域沉浸式數字科技體(ti) 驗館,也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的標誌性、引領性工程。

  貴州是紅軍(jun) 長征活動時間最長、活動範圍最廣的省份之一,紅色資源十分豐(feng) 富。而構成“紅飄帶”整體(ti) 場館組成部分之一的,便是全域行浸數字演藝《紅飄帶·偉(wei) 大征程》。它集合AI虛擬交互、全息影像、全維度機械運動、虛擬現實技術、三維聲場等最新科技手段,讓遊客在數字化全景呈現中沉浸式體(ti) 驗長征之路。

  憑借科幻般的科技賦能,“紅飄帶”既創新了紅色文化資源的呈現和傳(chuan) 播方式,縮減了與(yu) 年輕人的距離感,更成為(wei) 貴州新的標誌性文旅打卡點。數據顯示,試運營至今一年,“紅飄帶”累計接待遊客70萬(wan) 人次。僅(jin) 國慶假期,就有7萬(wan) 人次遊客湧入“紅飄帶”,場次加至最多一天11場,節假日一票難求。

  “紅飄帶”裏以長征為(wei) 主題的全域沉浸式數字科技體(ti) 驗。   貴州省委宣傳(chuan) 部 供圖

  “雙子星”之二,是遵義(yi) 《偉(wei) 大轉折》演藝綜合體(ti) 項目。

  它以《偉(wei) 大轉折》劇目駐場演出為(wei) 核心內(nei) 容,相較於(yu) 傳(chuan) 統的紅色文化劇目演出,《偉(wei) 大轉折》融合了巨幕油畫、戰場煙霧、環繞音效以及戲劇、影像、音樂(le) 和舞蹈,360度的無限循環舞台設計讓“靜”與(yu) “動”相互交織,四渡赤水、二進遵義(yi) 、佯攻貴陽等曆史畫麵栩栩如生,全方位強化了視覺和聽覺的沉浸感,使觀眾(zhong) 仿佛穿越時空,親(qin) 曆長征曆史的驚心動魄。

  數據顯示,自2024年1月15日首演以來,《偉(wei) 大轉折》劇目共演出700餘(yu) 場,接待遊客超20萬(wan) 人次。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就接待觀眾(zhong) 2萬(wan) 餘(yu) 人次。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文科旅融合,不隻是給遊客帶來了“震撼”體(ti) 驗,助推了文旅供給側(ce) 改革,還有望形成新的文旅技術的輸出。據介紹,“紅飄帶”背後依托了多項獨創的文旅行業(ye) 最新技術,未來有望“複製”相關(guan) 技術和運營手段,在宜昌、深圳、洛陽等全國多地打造更多文旅爆款作品。

  紅色文化“雙子星”工程隻是貴州創造性推動文旅融合的一個(ge) 縮影。陽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等領域,都形成了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文旅融合新模式。

  如為(wei) 開發好王陽明這個(ge) 大IP,早在2020年9月,貴州就發布了“陽明·問道十二境”文化符號及經典遊學線路。2024年,修文全縣累計接待研學遊679批次,接待人數近10萬(wan) 人次,研學綜合收益約3000萬(wan) 元。依托“陽明·問道十二境”這一獨特的資源優(you) 勢,修文縣還積極推動陽明文化與(yu) 景區串聯成線,打造了以中國陽明文化園為(wei) 中心,輻射玩易窩、三人墳、天生橋、六廣河等的陽明文化旅遊路線,為(wei) 遊客提供內(nei) 涵豐(feng) 富且具象化的文化之旅。

  貴州海龍屯天梯。  楊艦 攝

  作為(wei) 貴州屯堡文化保存最為(wei) 完好的地方,安順則在不斷地保護傳(chuan) 承與(yu) 創新發展中,助推“大明遺風·屯堡文化”的IP逐漸出圈,讓600年屯堡文化唱出時代新聲,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來到安順“賞屯俗、吃屯味、看屯景、住屯宿、購屯貨”。據統計,2023年,僅(jin) 安順舊州古鎮就接待遊客總數達191.2萬(wan) 人。

  民族文化文旅融合產(chan) 品與(yu) 服務體(ti) 驗的打造,近年來在貴州更是呈現出井噴之勢:貴州豐(feng) 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孕育了1400餘(yu) 個(ge) 傳(chuan) 統節日,形成了“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的濃厚文化氛圍。依托這樣的本土特色人文資源,近年來貴州各地不斷深挖民族文化內(nei) 涵,湧現出一批以“村”字頭為(wei) 代表的新成員,以其獨特的表現風格和濃厚的民族文化傳(chuan) 承色彩而在線上線下不斷“出圈”。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侗族大歌。  石南嶺 攝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ti) 。文旅融合,歸根結底就是要讓文化與(yu) 旅遊在創造性的連接中實現文化傳(chuan) 承和旅遊體(ti) 驗創新的共贏。這方麵,貴州特色化的文化資源,為(wei) 避免出現同質化的文旅融合產(chan) 品提供了可選擇的“富礦”。在此基礎上,不斷拓寬文旅融合的邊界與(yu) 想象空間,自然就開出了諸多讓人眼前一亮的、獨具貴州“在地性”的“文旅之花”。

  (三)技術革命——在貴州“如何遊

  如果說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與(yu) 文旅融合在政策層麵的加速推進,都是貴州文旅緊緊抓住的風口,那麽(me) ,貴州文旅同樣抓住的另一個(ge) 風口,則是以數字技術、移動互聯網等為(wei) 代表的新的技術革命。

  很大程度上說,貴州文旅近年來的爆發式增長軌跡,與(yu) 數字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軌跡有著相當的重疊。

  今年5月,文旅部等五部門印發《智慧旅遊創新發展行動計劃》,提出了包括智慧旅遊服務效能提升行動、智慧旅遊營銷效能提升行動、持續優(you) 化文旅場所服務水平等在內(nei) 的20項重點任務。而在智慧旅遊創新發展的實踐上,貴州算是走在了前列。

  如就智慧旅遊新業(ye) 態的打造來看,一個(ge) 代表性的旅遊產(chan) 品則是,第一批全國智慧旅遊沉浸式體(ti) 驗新空間培育試點項目——“夜遊黃果樹”。

  黃果樹大瀑布。  聶忠森 攝

  在過去很長時間裏,遊客前往黃果樹,主要就是看瀑布、拍照、打卡。但誰能想到,被徐霞客感歎的“從(cong) 無此闊而大者”的黃果樹,眼下竟成了貴州文旅“夜經濟”的新名片。

  2021年,黃果樹旅遊區以夜遊項目為(wei) 突破口,打造了全國首個(ge) 以5A級自然峽穀景區為(wei) 載體(ti) 的沉浸式光影夜遊項目——“夜遊黃果樹”。其依托民俗文化、自然景觀,借助燈光、投影、霧森等科技手段,打造了“凡間·千彩映水”“仙境·彩雲(yun) 之國”兩(liang) 大主題區,推出10餘(yu) 項光影體(ti) 驗互動和真人演藝表演,為(wei) 遊客獻上有別於(yu) 日間的“超震撼”沉浸式光影體(ti) 驗。如今,夜晚時分,走進黃果樹瀑布景區,便如同走進了一場星河璀璨的民族文化盛世狂歡。自運營以來,夜遊黃果樹項目已累計吸引遊客300餘(yu) 萬(wan) 人次,推動了遊客從(cong) “過境遊”到“過夜遊”轉變。

  技術的應用帶來的不止是文旅業(ye) 態的豐(feng) 富,還有文旅服務人性化水平的提升。今年8月,在貴陽舉(ju) 行的2024中國國際大數據產(chan) 業(ye) 博覽會(hui) 上,“貴州旅遊 一碼遊貴州”新平台正式上線,它囊括了貴州“吃、住、行、遊、購、娛”6大功能板塊,從(cong) 界麵設計到預定流程,都為(wei) 用戶帶來絲(si) 滑的操作體(ti) 驗。以“娛”為(wei) 例,方便遊客隨時在線查看貴州動態文娛信息,包括各類文化演藝節目信息、展覽館、博物館預約,以及火爆全網的村超、村BA、路邊音樂(le) 會(hui) 等活動,平台都收集整理成了日曆。

  當然,相對於(yu) 借助技術手段來豐(feng) 富文旅業(ye) 態和服務體(ti) 驗,以及為(wei) 遊客提供便利,新技術、互聯網之於(yu) 貴州文旅產(chan) 業(ye) 的作用,更體(ti) 現在促進文旅發展思維的“進化”之上。

  貴州台江縣“村BA”比賽盛況。  楊曉波 攝

  首先,貴州文旅的推介,非常善於(yu) 借助線上的流量“破圈”。比如,近年來貴州文旅持續加強化與(yu) 抖音、B站、小紅書(shu) 等網絡平台合作,並聯合同程、攜程等OTA平台創新開展宣傳(chuan) 推介,這不僅(jin) 使得文旅推介的觸達範圍空前擴大,打開了一條條線上“高速公路”,而且通過線上流量締造了一批新的文旅IP。比如,村超、村BA、路邊音樂(le) 會(hui) 等火爆出圈,抖音播放量超過百億(yi) 次。今年暑期,貴州熱點更是累計上榜248個(ge) ,在榜短視頻播放量超過28億(yi) 次。這直接呼應了文旅4.0時代的去中心化傳(chuan) 播特點。也即,在流量的孵化下,圈粉的不再限於(yu) 是傳(chuan) 統的景點、景區,而更有網友自主篩選出的“新玩法”。

  同時,習(xi) 慣了文旅的互聯網玩法之後,與(yu) 遊客的互動意識以及文旅產(chan) 品打造的受眾(zhong) 意識也明顯增強——不僅(jin) 更清楚遊客想要什麽(me) ,也更在乎遊客的反饋。

  這方麵有一個(ge) 很突出的現象值得注意,那就是在貴州文旅火起來的這些年,少有大的負麵輿情曝光。這固然是因為(wei) 貴州一如既往地重視文旅市場治理體(ti) 係的完善,如對黑導遊、黑旅行社的打擊,構建了長效化的治理機製,也更是因為(wei) 在互聯網文化的熏陶下,將遊客的口碑放到了更重要的位置,並敢於(yu) 直麵痛點,從(cong) 而時消除痛點。

  一個(ge) 標誌性現象是,貴州已連續舉(ju) 辦7屆“痛客行”活動,真金白銀地鼓勵在黔旅遊或關(guan) 心、關(guan) 注、支持貴州旅遊發展的人士以“痛客”身份,向貴州文旅部門直接反映關(guan) 於(yu) 文旅高質量發展、行業(ye) 監管、公共設施、企業(ye) 服務、從(cong) 業(ye) 人員服務、安全等問題,並提出建議。據統計,僅(jin) 2023年,該活動就向“痛客”發放了33萬(wan) 餘(yu) 元獎金。這樣的操作,有誠意,更具有濃厚的“互聯網思維”。

  貴州文旅的“互聯網思維”,還體(ti) 現在主動降低門票依賴上。早在2018年,貴州省就印發方案,明確降低一批重點國有景區門票價(jia) 格,並帶動省內(nei) 其他景區門票價(jia) 格下調。在此基礎上,近年來貴州文旅還持續推動門票減免優(you) 惠。以今年為(wei) 例,3月19日至12月31日,全國大、中、小學生(含港澳台),全國6歲以下兒(er) 童、60歲以上老年人,人民警察、教師、醫護工作者等部分行業(ye) 人群,以及廣東(dong) 省、港澳台等地居民,憑有效身份證明均享受貴州全省國有A級旅遊景區門票免費優(you) 惠(不含特許經營項目)。

  這方麵的效果是實打實的。以荔波小七孔景區為(wei) 例,今年8月以來,該景區日均遊客接待量突破5.2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14.2%。然而,景區的門票收入卻明顯下降。其直接原因就是,每天進入景區的遊客中,約60%能夠享受門票減免優(you) 惠。

  荔波小七孔景區美人梳瀑布。  佚名 攝

  但是,就綜合收入看,景區反而是“吸金”能力更強了。因為(wei) 告別門票依賴後,景區更加重視文旅產(chan) 品和服務的開發。為(wei) 改變以往消費場景少、遊覽體(ti) 驗單一的問題,小七孔近年來精深開發了“特意性”資源,推出踏瀑戲水、叢(cong) 林溯溪、瀑降、漿板等46個(ge) 體(ti) 驗型產(chan) 品,讓遊客既能看,還能玩。如此就確保讓上升的客流帶來了增長的收益。

  檢視貴州文旅對新技術應用的青睞和互聯網思維的確立,有兩(liang) 大因素不可忽視。一方麵,或與(yu) 貴州文旅起步相對較晚,沒有過多曆史包袱有關(guan) 。不誇張地說,貴州文旅的勃興(xing) 之路,與(yu)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是同步的。互聯網精神中的開放、共享、協作等,也自然在貴州文旅的業(ye) 態打造、產(chan) 品設計、服務舉(ju) 措、市場運營等多方麵,留下了烙印。

  以貴州烏(wu) 江寨國際旅遊度假區為(wei) 例,2021年7月該度假區被列為(wei) 貴州省閑置低效旅遊項目之一,隨後全麵進入盤活階段。在這個(ge) 過程中,通過“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共同運營的公司管理模式,適當壓縮建設規模的同時,積極引進專(zhuan) 業(ye) 管理團隊負責景區日常運營,實現景區所有權、管理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最終推動景區再次綻放生機。

  同時,還積極拓展景區收入渠道,推動景區收入從(cong) 單一門票收入轉變為(wei) 複合型收入,並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推動古村落從(cong) 觀光旅遊向度假遊、過夜遊轉變。重新盤活的烏(wu) 江寨國際旅遊度假區於(yu) 2022年2月1日開始試運營,從(cong) 低效閑置到涅槃重生,最終逆襲成文旅“新寵”,僅(jin) 今年國慶期間,烏(wu) 江寨景區就實現營收2028.69萬(wan) 元。

  烏(wu) 江源百裏畫廊。  楊文斌 攝

  另一方麵,近年來貴州大數據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蓬勃發展,也給貴州文旅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吹來了觀念新風。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近年來貴州深入實施“萬(wan) 企融合”大行動,利用數字技術對產(chan) 業(ye) 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推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打造新業(ye) 態、新模式。數據顯示,2023年,貴州大數據與(yu) 實體(ti) 經濟融合發展水平達到46.5,較2017年提升37.6%。這種“數實”大融合潮流,自然也惠及到文旅產(chan) 業(ye) 。

  可以說,貴州“夜遊”、“科技遊”、“免票遊”等等新體(ti) 驗背後,都離不開科技和互聯網思維的助攻。

  (四)旅遊觀念革命——“為(wei) 什麽(me) ”要遊貴州

  在一個(ge) 人人把“情緒價(jia) 值”和“反內(nei) 卷”掛在嘴邊的時代,貴黔大地“詩畫山水、多彩風情、迷人煙火”中所釋放的“鬆弛感”,更是貴州文旅能夠在線上線下全方位聚攏人氣不可忽視的時代密碼。有人甚至將貴州視為(wei) 是“人類的終極精神家園”。

  不得不說,從(cong) 業(ye) 態的創新,到服務體(ti) 驗的開拓,文旅產(chan) 品的打造,貴州都在全方位地向人們(men) 傳(chuan) 遞“情緒價(jia) 值”,提供“治愈感”。

  比如,貴州是懂年輕人的。在最大程度滿足年輕人對“玩好”的追求上,很少有文旅目的地能有貴州如此多豐(feng) 富的選擇。

  音樂(le) 演繹類活動方麵,誰能想到地處西部的貴陽會(hui) 成為(wei) 一座“愛樂(le) 之城”?據不完全統計,僅(jin) 這個(ge) 國慶假期期間,貴陽貴安就共舉(ju) 辦了30場以上的音樂(le) 演藝類活動,其中貴陽路邊音樂(le) 會(hui) 就舉(ju) 辦了18場。這樣的開放式音樂(le) 演繹氛圍的打造,為(wei) 大量年輕人提供了一個(ge) 個(ge) 無邊界的大Party。

  貴陽草莓音樂(le) 節。  HOT-PHOTO團隊攝

  運動方麵,村超、村BA等近些年成為(wei) “頂流”般存在的特色項目就自不必說了。除此之外,貴州還為(wei) 各類新潮運動熱情提供了安放的場景。

  有國外媒體(ti) 人直言,貴州是“探險者的天堂”。數據顯示,貴州省92.5%的麵積為(wei) 山地和丘陵,全年超過330天可進行攀岩、騎行、漂流、低空飛行、高橋蹦極等戶外運動,不斷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戶外愛好者前來體(ti) 驗。甚至,近年來,通過舉(ju) 辦各類電競比賽和活動,貴州的電競文化也日漸濃鬱。

  最近的“十一”黃金周期間,哀牢山的火爆,“奔縣旅遊”的流行,都突出了當下社會(hui) 對於(yu) 本真、原生態生活方式與(yu) 體(ti) 驗的追求。而貴州多民族文化及大量具有異域風土人情的生活場景所自帶的“鬆弛感”基因與(yu) 生活方式魅力,自然契合了這種需求。

  阿蘭(lan) ·德波頓在《旅行的藝術》中說:“我們(men) 在異域發現的異域情調,可能就是我們(men) 在本地苦求而不得的東(dong) 西。”這可能正是貴州吸引如此多人前往,讓無數人共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貴州,很多人找到了一種稀缺的,在生活地“苦求而不得”的東(dong) 西。它可能是放鬆、是純粹,是自然,是生機……更是一個(ge) 承載精神期許的“遠方之地”。

  為(wei) 更好滿足這樣一種需求,貴州在文旅產(chan) 品的供給上,正在給出更多回應。以“住”為(wei) 例,相關(guan) 數據顯示,目前貴州共有約1.2萬(wan) 家民宿客棧,形成了萬(wan) 峰林、梵淨山、黃果樹等民宿集群,湧現出臥龍山隱、峰兮民宿、梵淨山舍等一批本土民宿品牌。

  茅台鎮赤水河激流皮劃艇。 賀俊怡 攝

  從(cong) 精細、精致到精美,從(cong) 品質、品味到品牌,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民宿,與(yu) 貴州的山水風情相得益彰,成為(wei) 營造在大地上的藝術品,也充分滿足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在住的方麵對“治愈力”和個(ge) 性化的需要。

  此外,在老城改造中,貴州文旅也因地製宜地,著重打造一些適合年輕人的“精神棲息地”。建廠於(yu) 1950的貴州新華印刷廠的工業(ye) 遺址重煥青春,被打造為(wei) “新印1950”文化創意街區,就是代表性一例。

  該項目於(yu) 2022年4月啟動建設,占地31畝(mu) ,打造了“1個(ge) 4D體(ti) 驗文化中心、2座特色展館、3大主題空間”,創造性開辟了1950廣場、梧桐大道、城市展廳、文化空間、城市會(hui) 客廳、榫卯天台等空間,目前入駐了超過一百個(ge) 品牌,既有各類新式餐飲、 時尚潮店,還有足量的各色文化空間,可供音樂(le) 演出、話劇、相聲等等使用,真正在市中心為(wei) 年輕人開辟了一個(ge) 文藝而又接地氣的“精神家園”。

  西江千戶苗寨吸引了很多年輕人。   澎湃新聞記者 王玨瑋 圖

  數據顯示,貴州遊客中,80、90後占比超70%。可以說,在文旅市場上“年輕態”的貴州,與(yu) 當代年輕人,正在一次次開啟“雙向奔赴”。

  從(cong) 長遠看,貴州文旅的發展,當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也要經受考驗。比如,在人氣拉高後,如何繼續維持好旅遊的性價(jia) 比優(you) 勢,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又如何不斷滿足更多遊客的更高要求?在經曆高速發展階段後,如何繼續保持創新的銳氣,避免陷入路徑依賴,讓遊客感受到持續的“新意”?這些都是貴州要真正成為(wei) “世界級旅遊目的地”,必須要邁過的坎兒(er) 。

  但至少,貴州文旅業(ye) 已取得的成績和所展露的發展勢頭,足以給國內(nei) 文旅市場提供一個(ge) 值得深度解剖的新樣本。一定程度上說,理解貴州文旅為(wei) 何“圈粉”,也是理解年輕人,理解時代的精神密碼。

  鬱斐 設計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