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時節,在西安交通大學新型儲(chu) 能與(yu) 能量轉換納米材料研究中心,科研人員正在小試平台對多種儲(chu) 能與(yu) 能量轉換材料進行試驗。這裏已孵化出五家新能源領域企業(ye) ,其中,西安一九零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開發出氫能儲(chu) 運的顛覆性解決(jue) 方案,技術已處於(yu) 國際前列。
近半年來,一輛搭載著常溫常壓固態氫動力係統的觀光車不時出現在西安西鹹新區的一座園區,引來不少人的詢問。
“這輛車的動力來自固態氫能源電池,可以通過更換便攜的儲(chu) 氫材料實現不間斷續航。”西安一九零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產(chan) 品副總監張輝說,由他們(men) 自主研發的儲(chu) 氫材料具備高安全性、高效率、低成本等優(you) 勢,可實現規模化生產(chan) 。
西安一九零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科研人員在展示由其研發的複雜金屬基複合固態儲(chu) 氫材料。新華社記者 張博文 攝
近年來,陝西、甘肅兩(liang) 省,針對科技存量資源與(yu)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薄弱、轉化體(ti) 製機製不暢等堵點問題,積極挖掘科教資源,以體(ti) 製創新激發科技創新活力,讓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牽引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為(wei) 破除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不敢轉”“不想轉”“缺錢轉”難題,陝西自2022年起探索實施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技術轉移人才評價(jia) 和職稱評定、橫向科研項目結餘(yu) 經費出資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一係列“鬆綁”“激勵”政策激發了科研人員參與(yu) 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推動越來越多存量成果、靜態資源加快轉變為(wei) 經濟和社會(hui) 效益。
兩(liang) 年來,西北工業(ye) 大學聚焦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領域孵化科創企業(ye) 150餘(yu) 家、創業(ye) 團隊60餘(yu) 個(ge) ;在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的帶動下,陝西光子產(chan) 業(ye) 聚集企業(ye) 320餘(yu) 家,向著千億(yi) 級產(chan) 值目標奮進……陝西以“三項改革”為(wei) “點火器”,有效釋放了創新勢能。
視野從(cong) 關(guan) 中平原的實驗室轉向河西走廊的曠野,在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甘農(nong) 薯7號綠色標準化連片示範基地,伴隨著馬鈴薯挖掘機一路前行,薯塊次第破土而出。基地負責人馬駿德告訴記者,這裏種植的甘農(nong) 薯7號由甘肅農(nong) 業(ye) 大學培育,平均畝(mu) 產(chan) 能達到5600多公斤,薯塊商品率近95%。
在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甘農(nong) 薯7號綠色標準化連片示範基地裏,村民正在撿收馬鈴薯。(受訪者供圖)
甘農(nong) 薯7號能夠迅速從(cong) 實驗室走向田間,至今已在全國推廣超過30萬(wan) 畝(mu) ,離不開產(chan) 學研協同。甘肅農(nong) 業(ye) 大學副研究員餘(yu) 斌說:“甘肅農(nong) 業(ye) 大學依托農(nong) 業(ye) 領域科研優(you) 勢,不斷強化與(yu) 企業(ye) 合作,推動農(nong) 業(ye) 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促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
為(wei) 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chan) 力轉化,陝西、甘肅的科技部門積極探索建立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市場為(wei) 導向、高校院所為(wei) 技術依托的產(chan) 學研深度融合機製:甘肅兩(liang) 年來投入近千萬(wan) 元選派數百名科技專(zhuan) 員到企服務,越來越多科研成果走向田間地頭、工廠車間;陝西在實施“三項改革”中的先使用後付費、技術托管、以演代評等探索,加大放權賦能力度,持續打通產(chan) 業(ye) 發展的堵點、卡點。
“以往企業(ye) 買(mai) 斷專(zhuan) 利非常謹慎,很可能錯過機遇期。現在受益於(yu) 技術的先使用後付費,我們(men) 的研發效率提升了30%。”陝西金信天鈦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米天健告訴記者,先使用後付費的做法降低了中小企業(ye) 成本,加快了科研成果推向市場的步伐。
10月18日,一場“三項改革”產(chan) 業(ye) 鏈路演在陝西楊淩農(nong) 業(ye)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示範區舉(ju) 辦。(陝西省科技廳供圖)
截至2024年9月,陝西省“三項改革”試點單位已擴大至157家,9.3萬(wan) 項職務科技成果實施單列管理,2.5萬(wan) 項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研人員成立科技成果轉化企業(ye) 1572家。陝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吳剛表示,隨著一大批轉化科技成果加速嵌入產(chan) 業(ye) 鏈,科技創新引領產(chan) 業(ye) 創新的“小氣候”正成為(wei) 助力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的“大生態”。
為(wei) 深化科技體(ti) 製改革、強化創新攻關(guan) 組織,解決(jue) 產(chan) 業(ye) 技術攻關(guan) 組織過程中出現的科研攻關(guan) 與(yu) 成果應用脫節問題,甘肅省自2020年以來圍繞“重點產(chan) 業(ye) 、重點平台、重點企業(ye) ”分批次組織實施“揭榜掛帥”項目,撬動企業(ye) 自籌項目資金過億(yi) 元。2023年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較2021年提高3.6個(ge) 百分點,創新驅動科創成果落地開花成果明顯。
甘肅省科技廳副廳長謝正團說,甘肅將繼續依托深厚的科教資源持續建強平台載體(ti) 、激發科技創新動力,麵向新材料、裝備製造、生物醫藥、化工等重點產(chan) 業(ye) 領域,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ti) 製機製一體(ti) 改革。
陝西省科技廳廳長薑建春表示,陝西將繼續科技教育人才一體(ti) 化推進、協同發力,用好“三項改革”,讓更多科技成果轉得更快、轉得更好、轉得更安全,以科技成果轉化推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升級、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壯大和未來產(chan) 業(ye) 培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