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近日,隨著天氣轉涼,位於(yu) 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的唐河大峽穀迎來絢爛多姿的絕美秋色。
在位於(yu) 山西大同的唐河大峽穀,樹木沿著起伏的山脈鋪陳開來,盡顯恢宏壯麗(li) 之姿。遠處的山巒也染上了秋的色彩,黃、紅、綠相間的樹葉交織錯落,與(yu) 湛藍的天空相互交融,宛如一幅精心繪製的濃墨重彩的油畫。
唐河蜿蜒前行如同靈動的絲(si) 帶,清澈的河水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著粼粼波光,天空中不時有蒼鷺飛過,在空中劃出優(you) 美的弧線,河邊的淺灘上,野鴨們(men) 歡快地嬉戲著,為(wei) 這寧靜的秋日增添了幾分生機與(yu) 活力。
新疆艾比湖濕地:候鳥遷徙迎高峰
在新疆雙河市的艾比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段時間也陸續迎來了兩(liang) 萬(wan) 多隻南遷候鳥,碧海藍天、萬(wan) 鳥翔集,構成了一幅生機盎然的深秋生態美景,一起來看。
在新疆艾比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鵝夫婦在水麵上悠然“遛娃”,一群群灰鶴、鸕鶿、赤麻鴨、野鴨時而在水麵嬉戲覓食,時而在高空振翅翱翔,一片生機勃勃、萬(wan) 鳥翔集的生態美景。
艾比湖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候鳥遷徙通道的重要棲息地。2022年,當地連通了博爾塔拉河和精河兩(liang) 大水係,使兩(liang) 河入湖處的2萬(wan) 餘(yu) 畝(mu) 濕地得以恢複擴大,為(wei) 候鳥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場所。候鳥數量最多時可達三萬(wan) 隻以上。目前,當地建立起1座國家野生動物救助中心、16座鳥類管護站、5座生態觀鳥屋,並聘請了10多名生態誌願者,定期記錄、觀測、救助野生鳥類。
新疆:塔裏木河流域胡楊林進入最佳觀賞季
金秋時節,新疆塔裏木河流域沿岸近1700萬(wan) 畝(mu) 胡楊林陸續進入一年當中最美觀賞季。金黃璀璨的胡楊林宛如一幅絢麗(li) 的秋日畫卷,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前來觀賞、遊玩。
眼下,新疆塔裏木河流域沿岸近1700萬(wan) 畝(mu) 胡楊林陸續披上“金裝”,進入秋季最佳觀賞期。在新疆巴州輪台縣境內(nei) 的胡楊林裏,金色的胡楊與(yu) 碧水、大漠相互映襯,共同構成一幅秀美的秋日畫卷,吸引大批遊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觀賞遊玩。
此外,當地還在胡楊林深處設置多處遊玩打卡點,為(wei) 遊客提供水上遊船觀賞胡楊林項目,讓遊客擁有更多的觀賞體(ti) 驗。
吉林琿春:自駕遊客兩(liang) 次路遇東(dong) 北虎
近日,在吉林琿春,一名自駕遊的遊客兩(liang) 次遇到野生東(dong) 北虎,來看他用手機記錄的畫麵。
當天下午5點多,常先生沿著G331國道自駕,進入到位於(yu) 琿春市的東(dong) 北虎豹國家公園範圍內(nei) 時,一隻東(dong) 北虎從(cong) 公路邊的樹叢(cong) 裏探出頭來。常先生介紹,這是他當天第二次看到東(dong) 北虎,就在一個(ge) 多小時前也有一隻東(dong) 北虎從(cong) 公路中間橫穿過去,當時沒來得及拍照。根據東(dong) 北虎豹國家公園統計數據,目前國家公園內(nei) 的野生東(dong) 北虎、東(dong) 北豹數量已增長至70隻左右和80隻左右。
雲(yun) 南:紅外相機拍攝到黑熊吃竹子畫麵
近日,在雲(yun) 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數據時,發現一隻黑熊在吃竹子。其實,黑熊雖然是食肉目的一員,但植物也在它的食譜上,特別是竹子和竹筍。為(wei) 了迎接冬眠,黑熊得趕緊囤脂肪,這可是它們(men) 的保暖小秘密。
浙江金華:發現極度瀕危物種中華穿山甲種群
中華穿山甲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曾因非法捕獵、棲息地縮減等原因導致數量銳減。不過,日前從(cong) 浙江金華婺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傳(chuan) 來好消息,經過一年的跟蹤監測,野外科考人員發現了一個(ge) 罕見的中華穿山甲種群。
在保護區一處麵積不大的山坡上,由國家林草局華東(dong) 院專(zhuan) 家和南京林業(ye) 大學教授組成的野外科考小組,發現了中華穿山甲大大小小32個(ge) 洞穴,不少洞穴還相互連通,儼(yan) 然一個(ge) 功能設施齊全的“生活小區”。通過布置在洞穴周圍的紅外相機,科考人員提取到了野生中華穿山甲有效視頻圖片資料230餘(yu) 份。這些珍貴影像為(wei) 研究野生中華穿山甲種群結構、生活習(xi) 性、個(ge) 體(ti) 差異提供了重要依據。
國家林草局華東(dong) 院林草綜合監測一處副處長孫永濤稱:“在兩(liang) 平方公裏的監測範圍之內(nei) ,發現並確定中華穿山甲20餘(yu) 隻,而且這還是不完全統計,在同一個(ge) 時間段發現有老、中、亞(ya) 成年三代同時出現,這在國內(nei) 非常罕見。”
浙江金華婺城南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中心副主任問青青稱:“我們(men) 目前正著手建設中華穿山甲智慧保護體(ti) 係,在網格化監測點布設一些紅外相機、監控攝像頭,能夠實時傳(chuan) 輸一些監測畫麵,盡量減少人為(wei) 幹擾,這樣更好地保護穿山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