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以信仰信念信心為時代新人“鑄魂”

發布時間: 2024-10-29 09:24:00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建設教育強國·教育筆談】

  作者:高地(東(dong) 北師範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立德樹人關(guan) 係黨(dang) 的事業(ye) 後繼有人,關(guan) 係國家前途命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24年9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hui) 上強調,要堅持不懈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鑄魂育人,實施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這為(wei) 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指明了前進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站在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後繼有人、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的戰略高度,著力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政治引領,全麵提升鑄魂育人能力,深入教育引導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yi) 信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信念、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信心,以信仰、信念、信心為(wei) 時代新人“鑄魂”。

  著力鑄就馬克思主義(yi) 信仰之魂

  馬克思主義(yi) 是科學理論,具有強大的真理力量。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隻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zhong) ,也會(hui) 變為(wei) 物質力量。從(cong) 根本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yi) 為(wei) 精神武器,使這一“思想的閃電”徹底擊中“素樸的人民園地”,轉化為(wei) 學生的堅定信仰。科學信仰的樹立與(yu) 堅守,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會(hui) 經曆一個(ge) 逐漸深入的複雜過程,需要以多維、豐(feng) 富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與(yu) 情感認同為(wei) 基礎,加之以自身與(yu) 教育環境等內(nei) 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在“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循環往複中不斷深化。

  要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欲人勿疑,必先自信。”教師是釋疑解惑的人,如果自身都疑惑重重,講出來的東(dong) 西就不會(hui) 是堅定而富有感染力的。對馬克思主義(yi) 的信仰,對社會(hui) 主義(yi) 和共產(chan) 主義(yi) 的信念,隻有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者心中紮下根,使他們(men) 對自己所講的內(nei) 容高度認同,當好學習(xi) 和實踐的典範,才能講深講透,讓信仰在學生心中開花結果。也就是說,教師信仰堅定是鑄就學生科學信仰的重要先決(jue) 條件。

  要努力實現信仰的有效傳(chuan) 遞。信仰的傳(chuan) 遞是有條件的,按規律辦事方能達到實效。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shu) 育人規律與(yu) 學生成長規律,把握好時、度、效,不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qin) 和力和針對性,徹底扭轉一些學生對思政課形成的照本宣科、理論與(yu) 實踐脫節、“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等刻板印象。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要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建立在對曆史規律的正確認識上,建立在對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上,同時也要注意結合新時代青少年學生思想心理特點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及時回應學生在學習(xi) 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困惑,幫助學生學會(hui) 運用馬克思主義(yi) 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jue) 問題。所有學校不同學段、各學科專(zhuan) 業(ye) 的學生都要學習(xi) 馬克思主義(yi) 理論,要求我們(men) 必須注重和加強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ti) 化建設,為(wei) 學生持續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進而實現馬克思主義(yi) 信仰在當代中國的代際傳(chuan) 承與(yu) 接力。

  著力鑄就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信念之魂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信念,就是要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是曆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發展中國的必由之路,是經過實踐檢驗的科學真理,始終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

  曆史是最好的教科書(shu) 。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善於(yu) 引導學生從(cong) 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源頭和曆史演進中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hui) 發展的曆史必然性,也要善於(yu) 引導學生從(cong) 我們(men) 黨(dang) 探索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曆史發展和偉(wei) 大實踐中認識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曆史必然性,樹立為(wei) 共產(chan) 主義(yi) 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共同理想而奮鬥的信念和信心。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指出的,“當今世界,要說哪個(ge) 政黨(dang) 、哪個(ge) 國家、哪個(ge) 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新時代新征程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運用新時代偉(wei) 大變革成功案例開展教學、設計活動,例如可以結合神舟家族、C919大飛機、國產(chan) 大型郵輪、港珠澳大橋、複興(xing) 號這些“上天入海陸上”的重大突破,通過生動鮮活的典型案例彰顯中國高度、中國深度、中國速度,展現蓬勃向上的中國力量與(yu) 中國信念。要充分發揮紅色資源育人功能,將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dang) 史館、烈士陵園等黨(dang) 和國家的“紅色基因庫”作為(wei) 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動素材,使之成為(wei) 教育學生、激勵學生、塑造學生的“大學校”,講好黨(dang) 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厚植愛黨(dang) 、愛國、愛社會(hui) 主義(yi) 的情感,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

  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ge) 重要著眼點。當前有些學生一遇到問題,就會(hui) 習(xi) 慣性地問國外是怎麽(me) 樣的,喜歡拿西方來比較。如果沒有正確的立場和方法作指導,往往容易得出模糊甚至錯誤的結論。對於(yu) 這個(ge) 問題,我們(men) 不僅(jin) 不能回避,而且必須回答好。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不斷拓展知識視野、曆史視野和國際視野,善於(yu) 利用國內(nei) 外的事實、案例、素材,如我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新時代脫貧攻堅成就等,理直氣壯、深入透徹地引導學生全麵客觀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從(cong) 根本上講清楚我們(men) 的中國特色既是獨具特色的,又是獨具優(you) 勢的。

   著力鑄就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信心之魂

  信心,基於(yu) 發展,關(guan) 乎士氣,直指未來,影響甚至決(jue) 定著目標實現。今天,我們(men) 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目標。堅定對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信心,就是要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堅信我們(men) 黨(dang) 一定能夠團結帶領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當代中國青年是與(yu) 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主義(yi) 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中指出,“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更加自信自強、富於(yu) 思辨精神,同時也麵臨(lin) 各種社會(hui) 思潮的現實影響,不可避免會(hui) 在理想和現實、主義(yi) 和問題、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民族和世界等方麵遇到思想困惑,更加需要深入細致的教育和引導”。相關(guan) 調研數據顯示,當前青少年學生主流積極向上,高度認同馬克思主義(yi) 、黨(dang) 的領導與(yu) 新時代偉(wei) 大成就,對強國建設和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充滿信心,但同時也表現出一些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思想困惑:有的學生搖擺於(yu) “奮鬥”與(yu) “躺平”之間,抗挫能力不強;有的對新時代偉(wei) 大成就了解不夠、認識不深,特別是對於(yu) 宏觀性較強、抽象度較高的成就的認同度有待進一步加強;有的易被網絡觀點和社會(hui) 思潮“帶節奏”,對一些社會(hui) 熱點問題存有模糊認識;有的在價(jia) 值認同與(yu) 行為(wei) 選擇之間存在較大落差,“點讚”多、作為(wei) 少;有的過度強調自我價(jia) 值,缺乏青春夢與(yu) 中國夢的同頻共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兼具政治性、科學性與(yu) 創造性的工作,要善於(yu) 發現和把握新時代青少年學生成長發展中麵臨(lin) 的困惑與(yu) 難題,並將其作為(wei) 工作的重點,既要在宏觀上回答好培養(yang) 什麽(me) 人、怎樣培養(yang) 人、為(wei) 誰培養(yang) 人的根本問題,也要在微觀上為(wei) 學生解答好人生應該在哪用力、對誰用情、如何用心、做什麽(me) 樣的人等現實問題,讓馬克思“講中國話”,讓大專(zhuan) 家講家常話,讓基本原理變成生動道理,讓根本方法變成管用方法,“漫灌”與(yu) “滴灌”相結合,以大兼小,以小窺大,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qin) 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中,不斷增進學生投身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大業(ye) 的信念與(yu) 信心。

  信仰、信念、信心,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戰勝一切強敵、克服一切困難、奪取一切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對於(yu) 青年一代尤為(wei) 重要。當前加強與(yu) 改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中之重就在於(yu) 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堅定馬克思主義(yi) 信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信念、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信心,立報國強國大誌向、做挺膺擔當奮鬥者,為(wei)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貢獻青春力量。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