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錯位分工和協同互補,發揮比較優(you) 勢,就能找準在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實現揚長避短、培優(you) 增效
南海之濱的魚,養(yang) 進青藏高原的湖,是不是“天方夜譚”?
對廣東(dong) 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隊林芝米林市(珠海)工作組副組長林浩生來說,這可不是“拍腦袋的衝(chong) 動”,而是經過充分調研、實踐論證的結果,也是高原水產(chan) 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化發展的努力嚐試。西藏海拔高、氣溫低,具備豐(feng) 富的陽光輻射資源、優(you) 質的冷水資源,鮮活水產(chan) 品卻主要依賴外地輸入,種類少、價(jia) 格還貴。如能自產(chan) 自銷,填補市場空白,就找到了當地產(chan) 業(ye) 發展的突破口。
然而,產(chan) 業(ye) 講究水土,必須因地製宜,沿海的成熟模式不能簡單複製粘貼。圍繞“能不能養(yang) ”“怎麽(me) 養(yang) ”“養(yang) 什麽(me) ”等問題,從(cong) 冷水魚類養(yang) 殖到廣溫性經濟魚類養(yang) 殖,從(cong) 探索保溫提溫技術到實現智能化控製,從(cong) 適合高原的“微流水式可控養(yang) 殖”到專(zhuan) 為(wei) 養(yang) 蝦研製的“人工海水”配方……一點點求證、一步步探索,當地創新了技術、打開了市場,產(chan) 自米林的鮮活魚蝦,隔日就能端上拉薩市民的餐桌。
產(chan) 業(ye) 是發展的根基。不論是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還是區域協調發展,產(chan) 業(ye) 的謀劃和布局都是重中之重。早在2011年,習(xi) 近平同誌在林芝市巴吉村考察時就曾指出:“西藏的資源很寶貴,有的是很獨特的,還有很強的後發優(you) 勢,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ou) ,而且今後會(hui) 更寶貴。”這啟示我們(men) ,坐擁資源,更要盤活資源、善用資源,把資源優(you) 勢真正轉化為(wei) 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發展優(you) 勢。
各地資源稟賦不同,基礎條件各異,如何沉潛內(nei) 修、深挖特色?這就要學會(hui) 積勢、蓄勢,“各展其長,走適合自己的振興(xing) 道路”。朗縣辣椒種植已有上百年的曆史,但主要還以家庭為(wei) 單位自給自足,很少流向市場。規模小、布局散、鏈條短,怎麽(me) 辦?當地開展標準化種植,推動品種培優(you) 、品質提升、品牌打造,研發辣椒佐料、辣椒醬、火鍋底料等產(chan) 品,實現規模化、產(chan) 業(ye) 化、品牌化發展。基於(yu) 一方水土,突出地域特點,苦練內(nei) 功、夯實基礎,才能獲得廣大消費者認可、形成競爭(zheng) 優(you) 勢。
資源不能“坐吃山空”,還得善於(yu) 借勢、乘勢,“跳出本地看本地”。在工布江達縣同吉村,從(cong) 東(dong) 北引進的160多隻鹿在這裏順利“落戶”,打開了當地群眾(zhong) 養(yang) 殖致富的新空間;在桑日縣塔木村,來自雲(yun) 南的葡萄在平均海拔3600多米的高原成功培育,釀造的葡萄酒成為(wei) 當地的新名片……隨著西部大開放、對口援藏等深入推進,我國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和包容性不斷增強,雪域高原的活力更足、機遇更多、後勁更強。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hui) 上強調:“要堅持把發展特色優(you) 勢產(chan) 業(ye) 作為(wei) 主攻方向,因地製宜發展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加快西部地區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因勢而動、順勢而為(wei) ,打開視野來用好當地資源,強化錯位分工和協同互補,發揮比較優(you) 勢,就能找準在服務和融入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定位,實現揚長避短、培優(you) 增效。
今年9月,一架C919飛機從(cong) 海拔約3569米的拉薩貢嘎國際機場起飛,國產(chan) 大飛機亮相“世界屋脊”。發展無遠弗屆,講究差異性,也要求整體(ti) 性。既立足自身,發揮比較優(you) 勢,也目光四射,形成協同優(you) 勢,就一定能畫出協調發展同心圓,譜寫(xie) 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作者為(wei) 本報評論部編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