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空間站應用與(yu) 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jue) 定,瞄準北京時間10月30日淩晨4點27分發射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飛行乘組由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dong) 、王浩澤組成,蔡旭哲擔任指令長。
航天員蔡旭哲執行過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宋令東(dong) 和王浩澤均為(wei) 我國第三批航天員,兩(liang) 人都是“90後”,都是首次執行飛行任務。其中,宋令東(dong) 入選前是空軍(jun) 飛行員;王浩澤入選前是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航天推進技術研究院的高級工程師,是我國目前唯一的女航天飛行工程師。蔡旭哲屬龍,宋令東(dong) 、王浩澤屬馬,他們(men) 稱自己為(wei) “龍馬組合”,是一個(ge) 活潑的團隊。另外,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在與(yu) 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完成在軌輪換後,計劃於(yu) 11月4日返回東(dong) 風著陸場。
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
蔡旭哲同誌簡曆
蔡旭哲,男,漢族,籍貫河北深州,碩士學位。1976年5月出生,1995年9月入伍,199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現為(wei) 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航天員大隊一級航天員,陸軍(jun) 大校軍(jun) 銜。曾任空軍(jun) 航空兵某團飛行大隊副大隊長,被評為(wei) 空軍(jun) 一級飛行員。2010年5月入選為(wei) 我國第二批航天員,2022年6月執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2023年3月被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jun) 委授予“英雄航天員”榮譽稱號,並獲“三級航天功勳獎章”。經全麵考評,入選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並擔任指令長。
宋令東(dong) 同誌簡曆
宋令東(dong) ,男,漢族,籍貫山東(dong) 曹縣,學士學位。1990年8月出生,2008年9月入伍,201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現為(wei) 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航天員大隊四級航天員,空軍(jun) 中校軍(jun) 銜。曾任空軍(jun) 航空兵某旅飛行中隊中隊長,被評為(wei) 空軍(jun) 一級飛行員。2020年9月入選為(wei) 我國第三批航天員。經全麵考評,入選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
王浩澤同誌簡曆
王浩澤,女,滿族,籍貫河北灤平,碩士學位。1990年3月出生,2021年1月入伍,200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現為(wei) 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航天員大隊四級航天員,陸軍(jun) 中校軍(jun) 銜。曾任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2020年9月入選為(wei) 我國第三批航天員。經全麵考評,入選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
蔡旭哲:心態歸零 再赴星辰之約
這次擔任指令長的蔡旭哲曾執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返回地球家園後,他以歸零的心態,用最短的時間完成身體(ti) 恢複、心理調適並同步開展學習(xi) 訓練,隻用了不到2年的時間再赴星辰之約,這也是目前重返空間站間隔時間最短的紀錄。
今年48歲的蔡旭哲曾經是一名優(you) 秀的戰鬥機飛行員,2010年5月,他成為(wei) 我國第二批航天員。經過12年的不懈努力,2022年6月,他搭乘神舟十四號飛船首次實現飛天夢想。
航天員蔡旭哲稱:“我記得神舟十四號任務剛返回的時候,剛落地我就說,希望有朝一日能夠早日重返太空家園。我是這麽(me) 說的,回來以後也是這麽(me) 做的。因為(wei) 剛返回以後前半年屬於(yu) 身體(ti) 的恢複期,過了半年之後,我就很快地投入了備戰訓練的任務。當時我決(jue) 定兩(liang) 個(ge) “歸零”,一是思想歸零,一是身體(ti) 歸零。把每次飛行當成是自己的首飛,從(cong) 頭去準備下一次的訓練任務。”
從(cong) 上次飛行的乘組航天員到擔任指令長,蔡旭哲坦言,崗位的變化意味著更多的責任和使命。
當記者問第二次進入太空的心情和感覺會(hui) 不會(hui) 和兩(liang) 年前不一樣時,蔡旭哲表示,兩(liang) 年前是圓夢之旅,第一次進入太空,當時的心情充滿了好奇和新鮮,記得在出征見麵會(hui) 的時候說,既高興(xing) 又自豪。這一次應該是第二次飛行,第二次飛行麵臨(lin) 新的任務,擔任新的角色,又擔任指令長。二次飛行除了要準備好自身的一些內(nei) 容,還要帶領整個(ge) 乘組去備戰訓練。我覺得更多的是責任和壓力。
航天員的飛天之路都是由係統的學習(xi) 、科學的訓練堆砌而成。經曆了第一次飛天之旅,蔡旭哲更深知每一個(ge) 操作、每一個(ge) 細節都關(guan) 係著任務的成敗,地麵訓練必須分秒不差、毫厘不失。擔任神十九任務指令長後,他總結自己的經驗和思考,帶領新乘組的日常訓練工作。
蔡旭哲稱:“我更是要求我們(men) 乘組有“四個(ge) 不能”,就是學習(xi) 不能放過一絲(si) 的疑問,訓練不能有一絲(si) 的懈怠,操作不能有一絲(si) 的疏忽,遇到困難不能有一絲(si) 的退縮。從(cong) 備戰訓練的結果情況來看,我覺得非常滿意。我們(men) 乘組的訓練狀況也非常好,3個(ge) 人非常團結,而且協作也非常好,也請大家期待我們(men) 在天上的精彩表現。”
按計劃,神舟十九號乘組將要執行多次出艙任務,乘組將要對空間站艙外設備安裝空間碎片防護裝置。對此,蔡旭哲和他的乘組也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訓練和準備。
“相對來說,工作還是比較重的。現在航天員在空間站裏麵的工作生活隨時都可能出現突發的意外情況,這個(ge) 對航天員來說也是最大的挑戰。針對這些,我們(men) 也在地麵進行了非常充分的準備。除了把正常的操作和訓練準備好以外,還要進行一些重點對操作能力以及操作規範、提高操作品質的這些訓練,主要是規避操作帶來的風險。另外,重點還進行在軌應急突發情況的處置,也作為(wei) 訓練的重點。”
據介紹,空間站進入應用與(yu) 發展階段以來,一些新的空間科學實驗和試驗項目也將在神舟十九號任務中展開。對此,重返空間站的蔡旭哲充滿期待。
“上一次飛行是中國空間站的建設階段,當時也是由單一的核心艙最終變成了三艙“T”字構型的結構,這一次飛行,進入了應用發展階段。在應用和發展階段,尤其是這一次任務,增加了很多的試驗和實驗項目,而且有的項目也非常有特點也非常有趣,所以我對這一次實驗/試驗項目也非常期待,一想到這些,心情也非常激動。相信我們(men) 也會(hui) 實施好這批項目,能夠完成好這些凝聚著科學家心血與(yu) 汗水的這些實驗。期待能夠早日來到太空家園,早日與(yu) 這些項目見麵。”
宋令東(dong) :飛出新高度 看不一樣的風景
航天員宋令東(dong) 是一名航天駕駛員,他和王浩澤一起將成為(wei) 空間站迎來的第一批90後航天員。通過一個(ge) 短片,了解這位駕乘夢想的風帆,目標堅定、勇毅向前的年輕人。
“其實剛入伍的時候對飛行員,尤其是戰鬥機飛行員概念是很模糊的。在理論集訓的時候,我們(men) 有一個(ge) 教員是戰鬥機飛行員停飛的,他在第一堂課的時候就給我們(men) 講了他的飛行生涯,上課結束以後他在黑板上寫(xie) 了一句話:最好的男子漢去飛行。我當時看了這句話以後心裏憋了一口氣,我說我就要當那個(ge) 最好的男子漢,我後來就一直在選擇想飛最好的飛機,也一直為(wei) 這個(ge) 目標在努力。”宋令東(dong) 說。
2016年,宋令東(dong) 開始執行飛行任務,當真正有機會(hui) 攬盡祖國大好河山的時候,他漸漸找到了飛行的意義(yi) 。
“因為(wei) 經常會(hui) 出一些任務,到一些不同的地方去。基本上祖國的大好河山,南北我都飛過,看到不一樣的風景心裏還是很自豪、很驕傲的。用一個(ge) 詞應該叫自在雲(yun) 端,這是戰鬥機飛行員最深的體(ti) 會(hui) 。”
2018年,當正在執行任務的宋令東(dong) 接到單位通知,可以參加航天員選拔,他毫不猶豫地選擇報名。
“我覺得去實現自己價(jia) 值,能投身這個(ge) 航天事業(ye) ,我也很想挑戰一下自己,很想去試一試。對於(yu) 我最大的挑戰第一個(ge) 是轉椅,因為(wei) 它貫穿了我的飛行生涯,也貫穿了我的航天生涯,因為(wei) 我從(cong) 小坐車暈車,坐船暈船,但是也一路咬牙挺過來了。”
不斷突破自身極限的勇氣和意誌,讓宋令東(dong) 在新的平台再起航。經過初選、定選和複選的層層考核和選拔,2020年9月,宋令東(dong) 入選我國第三批航天員。
“聶海勝看到我以後,他就問我,他說小夥(huo) 子你是哪一年的?我說,我是1990年的。他又說,那你父親(qin) 是哪一年的?我說,我爸1963年,他就一下就笑了,他說我是1964年的。我當時聽了以後就覺得這個(ge) 事業(ye) 離我太遙遠了,因為(wei) 我的父輩還在準備飛行,我覺得什麽(me) 時候才能接過這個(ge) 擔子,就感覺這個(ge) 事業(ye) 、這個(ge) 夢想離我很遙遠。”
填補夢想與(yu) 現實之間距離的,是航天員科學嚴(yan) 謹的訓練體(ti) 係,也是有過飛行經驗前輩的無私傾(qing) 囊相授,還有宋令東(dong) 一次次在訓練考核中不斷打磨自我。
“他們(men) 會(hui) 毫無保留地把飛行經驗傳(chuan) 授給我們(men) ,不僅(jin) 僅(jin) 是航天員隊伍,我身邊的很多同事,包括我的教員,很多關(guan) 鍵的崗位都是年輕人。在這個(ge) 隊伍裏,很多老同誌幾年幾十年就隻做一件事件,隻研究一個(ge) 產(chan) 品,當年輕人來了以後,他就手把手地教技術,不光教技術,也教做人教做事,就這樣手把手地去傳(chuan) 承。我覺得,這就是載人航天事業(ye) 保持年輕、保持活力的重要的因素。”
按照航天員訓練大綱,第三批航天員開展了八大類、百餘(yu) 項的訓練。2023年5月,神舟十六號任務中第三批航天員開始亮相中國空間站。一次次目送隊友出征,宋令東(dong) 告訴自己,要不斷磨煉心性,踏實前行。
“其實第一次選拔結果出來的時候心裏還是有波動,我覺得對於(yu) 我來說最大的轉變就是心態轉變。我以前的理念是戰鬥機飛行員“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時停”。比如說,操作的時候會(hui) 追求速度,然後但是通過這次選拔以後,讓自己進行了一些調整,有意識讓自己慢下來,讓自己靜下來,減少自己的失誤,減少差錯,磨練心性,我覺得這也是非常大的轉變。”
從(cong) 基礎理論知識到體(ti) 能強化,從(cong) 心理素質的提升再到航天環境適應性的訓練。經過幾年的係統學習(xi) 和訓練,宋令東(dong) 與(yu) 蔡旭哲、王浩澤一起入選神舟十九號乘組。即將實現飛天夢想,宋令東(dong) 對太空生活滿懷憧憬。
“我想出艙去看一看。因為(wei) 在飛行部隊的時候,我們(men) 飛過拂曉飛行,最高的高度飛到2萬(wan) 米,當時在2萬(wan) 米看日出,那時候天地線已經是帶著一定的弧度了,看完日出感覺自己很渺小,但又很幸福。這次有幸能到我們(men) 自己的空間站,我很期待能出艙看一看,看看整個(ge) 宇宙的壯觀。”
做最好的男子漢去飛行,為(wei) 祖國出征,飛出新高度,看不一樣的風景。宋令東(dong) 說,他最想感謝的,是這個(ge) 越努力越幸運的好時代。
“這個(ge) 時代就是如果你甘於(yu) 平庸、隨波逐流,那很簡單,但是如果你想做出一番事業(ye) 成就自己,做點有意義(yi) 的事情,你必須要努力,要持之以恒地努力,要非常專(zhuan) 注地做一件事。我覺得這也是因為(wei) 祖國的強大,給了我們(men) “90後”,給了我們(men) 這些年輕人追夢圓夢的機會(hui) 。所以,我覺得那一句:越努力越幸運,就是這個(ge) 時代的寫(xie) 照,我就是這個(ge) 時代的幸運兒(er) 。”
王浩澤:我國首位女性飛行工程師
航天員王浩澤是我國首位女性飛行工程師,2020年9月,王浩澤經過層層選拔成功入選第三批航天員。10月30日,她將成為(wei) 第一個(ge) 坐上火箭的火箭設計師,出征太空。
“我主要是搞新型發動機的預先研究工作,為(wei) 深空探測的未來火箭進行研製。從(cong) 來沒有想到過,我這樣一名航天科技工作者有朝一日竟然能和“成為(wei) 航天員”這樣一個(ge) 事搭上邊。當時想到竟然有這樣一個(ge) 機會(hui) ,太寶貴了,我就報了名,這個(ge) 機會(hui) 太酷了。”
王浩澤是第三批航天員中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之一,此前沒有過飛行經驗,選拔過程中的各種航天生理功能測試,對她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戰。
“因為(wei) 我們(men) 之前不是飛行員,從(cong) 來沒有接觸過,覺得特別的新奇,每天不知道下一個(ge) 項目是幹什麽(me) 。在整個(ge) 選拔過程中我就是很認真的對待,但並沒有壓力。因為(wei) 航天員確實是百裏挑一、萬(wan) 裏挑一的人,我有幸能夠參與(yu) 其中就已經很幸福了,每天很享受選拔的過程。”
從(cong) 航天科技工作者入選第三批航天員,王浩澤無疑是幸運的。中國空間站階段密集的飛行任務,飛天圓夢的機會(hui) 大大增加。但幸運不代表訓練標準會(hui) 降低,選拔階段第一次坐離心機時的感受讓她印象深刻,短短幾十秒、6個(ge) G的負荷,王浩澤就感覺呼吸困難,肺部像撕裂一樣。
“離心機的教員說,他有一個(ge) 警鈴,這麽(me) 多年了從(cong) 來沒有響過,航天員從(cong) 來沒有按下過。我當時就握著這個(ge) 警鈴,一直在做思想掙紮,我雖然很難受,但我不能按,我不能成為(wei) 第一個(ge) 按警鈴的人。”
麵對難度較大的訓練時,王浩澤沒有想過放棄。除了積極向有過飛行經驗的前輩請教,認真執行教員團隊科學有效的訓練體(ti) 係外,王浩澤還總結出兩(liang) 個(ge) 訓練的法寶。
“第一個(ge) 法寶叫“苦練”,第二個(ge) 法寶叫“勤思”。交會(hui) 對接這個(ge) 項目對飛行員來說上手很快,但對於(yu) 我一個(ge) 工程師來講,剛開始有點摸不到門道。怎麽(me) 辦呢?就不停去練。經過了近千次的訓練,現在的交會(hui) 對接每一次都能達到標準。第二個(ge) 法寶“勤思”,在出艙訓練的時候,有一些操作需要我們(men) 進行更多的思考。比如說,服裝內(nei) 的身體(ti) 應該呈現什麽(me) 樣的姿態來延長服裝的操作範圍,我的手應該捏到哪個(ge) 位置讓我握的更牢、好發力。”
世上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當王浩澤最終以優(you) 異的成績通過全部考核,被確定為(wei) 神舟十九號任務航天員的時候,那些充滿挑戰的日子就顯得意義(yi) 非凡。從(cong) 航天科技工作者到具備飛行能力的航天員,王浩澤說,身上的使命責任更多,更要盡全力去幹,回報國家的信任。
“當我進入航天員大隊的那一天,看到書(shu) 架上滿滿的都是教材,一摞厚厚的筆記本,屋子裏的啞鈴、彈力帶,當時就感覺身上是沉甸甸的,是責任是使命更是壓力。在我之前做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時候也有壓力,但與(yu) 這種是有不同,我現在也說不清楚,就更直觀地感覺到這是我的責任、使命。我就想,我是祖國從(cong) 萬(wan) 萬(wan) 千千航天人裏選拔出來的,也代表著千千萬(wan) 萬(wan) 的航天科技工作者,祖國信任我,我也一定要好好幹,不能辜負祖國和人民的培養(yang) 。”
根據任務安排,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在軌期間將進行多項空間科學實驗試驗,以及艙外防護裝置安裝等任務。王浩澤也將利用專(zhuan) 業(ye) 所長,發揮好航天飛行工程師在乘組中的作用。
“我想更多的是與(yu) 地麵技術人員溝通,比如遇到預案之外的情況,需要天地同心共同動用智慧、工程背景去解決(jue) 問題的時候,這個(ge) 時候我應該能發揮作用。”
對於(yu) 即將開始的6個(ge) 月太空之旅,王浩澤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我現在所有的想法都是集中在要把工作幹好,把天上的每一項活幹好。我們(men) 現在走的是一條人跡罕至的路,但是我愛這條路,如果它荊棘叢(cong) 生,我們(men) 就披荊斬棘;如果它寂寞荒涼,我們(men) 就結伴前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