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等部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全國脫貧人口務工3301.6萬(wan) 人,三季度末比上個(ge) 季度末脫貧勞動力就業(ye) 人數增加了27.6萬(wan) 人。全國已形成近500個(ge) 具有特色的技能勞務品牌,有的品牌帶動就業(ye) 創業(ye) 人數超過100萬(wan) 人。
截至9月底,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的25個(ge) 省份,超六成監測對象已消除返貧致貧風險,其餘(yu) 均落實幫扶措施,累計新增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414.73億(yi) 元、惠及93.39萬(wan) 脫貧戶。
湖南沅江:免費培訓 拓寬農(nong) 村勞動力就業(ye) 渠道
隨著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家門口就業(ye) 成為(wei) 越來越多農(nong) 村富餘(yu) 勞動力的選擇。怎麽(me) 才能讓他們(men) 擁有一技之長,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呢?今年以來,不少地方展開免費技能培訓。其中,湖南沅江已圍繞重點職業(ye) 培養(yang) 農(nong) 村技能人才300人、創業(ye) 培訓475人,幫助他們(men) 完成就業(ye) 創業(ye) 。
在湖南沅江人社局定期舉(ju) 辦的免費職業(ye) 技能培訓班上,學員們(men) 正在學習(xi) 蛋糕製作。
今年41歲的陳玉紅原本在廣東(dong) 的一家工廠務工,兒(er) 子在沅江上高中後,她從(cong) 廣東(dong) 回到沅江,平時靠著在學校周邊賣小蛋糕來維持生計。
湖南省沅江市柳樹坪村村民陳玉紅稱:“因為(wei) 產(chan) 品比較單一,生意也不是很理想。”
陳玉紅的煩惱並不是少數,近些年,不少外出務工的農(nong) 民工選擇回鄉(xiang) 創業(ye) ,但缺乏技能成了攔路虎。了解到這個(ge) 情況後,當地開始專(zhuan) 門針對返鄉(xiang) 回流農(nong) 民工和就業(ye) 困難人員等開展技能提升培訓。
湖南省沅江市就業(ye) 中心主任張政新稱:“我們(men) 主要是針對農(nong) 村轉移勞動力、返鄉(xiang) 農(nong) 民工、困難群體(ti) 就業(ye) 技能單一、創業(ye) 創新能力不強,針對性地開展了一係列培訓,我們(men) 今年針對性地培訓了育嬰員、養(yang) 老護理員、電商相關(guan) 技能等,他們(men) 就業(ye) 率達到了80%。”
得知縣裏開了專(zhuan) 門的糕點製作培訓班,陳玉紅馬上報了名。在老師手把手地指導下,她學會(hui) 了做肉鬆、桃酥、麻薯包等近十種糕點,攤位的品種豐(feng) 富了,銷量也比過去增加了很多。
陳玉紅稱:“明顯地收入平均每天比以前都提高了四五十元,如果生意越來越好,後期會(hui) 開一個(ge) 小的門麵,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有奔頭、越來越好。”
四川南充:村裏建起“微工廠” 靈活就業(ye) 有去處
除了技能培訓,許多地方還積極引入優(you) 質企業(ye) 資源,把“微工廠”建到了村裏,讓越來越多的群眾(zhong) 在家門口靈活就業(ye) 。
一大早,記者走進四川南充長樂(le) 鎮的一家鞋麵加工廠,看到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
工廠負責人告訴記者,最近訂單飽和,固定吸納周邊鄉(xiang) 村的40多名留守婦女就業(ye) 。
不遠處的一家成品鞋加工廠內(nei) ,工人們(men) 也是忙得熱火朝天,近期冬鞋正在熱銷,工廠用工需求量大,因此又招納了一批工人。目前,長樂(le) 鎮已引進各類企業(ye) 38家,吸納1600多名閑散勞動力在家門口實現就業(ye) 。
南充市高坪區長樂(le) 鎮黨(dang) 政辦工作人員徐龍陽稱:“我們(men) 將不斷優(you) 化營商環境,走出一條“車間駐村、居家就業(ye) 、居民增收”的發展路子。”
山海協作 貴州農(nong) 村勞動力獲得穩定收入
近年來,國家積極推進東(dong) 西部協作,拓展鄉(xiang) 村增收渠道。定點幫扶會(hui) 讓百姓生活發生什麽(me) 變化呢?一起去貴州看看。
最近,貴州桐梓縣的就業(ye) 幫扶車間迎來了一批珠海援助的新設備。在這家鞋廠,工人們(men) 嫻熟地操控著機器設備搶抓生產(chan) 。負責人告訴記者,隨著新設備的投用,今年工廠產(chan) 量有望突破100萬(wan) 雙。
貴州鴻益鞋業(ye) 有限公司總經理何遠純稱:“目前我們(men) 的訂單已經排到2025年的6月份,計劃2025年年初再增加一條生產(chan) 流水線,需要用工100多人。”
貴州彩陽服飾有限公司生產(chan) 車間員工文冰梅稱:“平均工資四五千元,十幾年都在外麵打工,回到家還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對於(yu) 我們(men) 長期在外麵打工的人來說,這是一個(ge) 非常好的選擇。”
聚焦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產(chan) 業(ye) 和就業(ye) 項目配套需要,廣東(dong) 惠州向黔西南州引入85家企業(ye) ,共建10個(ge) 產(chan) 業(ye) 園區,幫助41000多名農(nong) 村勞動力實現就近就業(ye) 。這段時間,在普安縣紅星村,這片葫蘆園正在進入采收季,村民們(men) 不僅(jin) 能在園子裏工作,拿到一份固定的工資,還能通過深加工項目獲得分紅。
貴州省普安縣紹勳葫蘆工藝有限公司負責人陳紹勳稱:“每個(ge) 葫蘆種植出來,給農(nong) 民一毛錢的分紅,精加工也是給一毛錢,相當於(yu) 在這裏每生產(chan) 出一個(ge) 成品葫蘆,就給他們(men) 兩(liang) 毛錢的分紅。”
今年以來,廣東(dong) 向貴州撥付各級財政援助資金34.29億(yi) 元,組織珠三角6個(ge) 經濟強市84個(ge) 縣區與(yu) 貴州66個(ge) 脫貧縣區結對幫扶,新增引導685家企業(ye) 赴貴州投資興(xing) 業(ye) ,幫助貴州27.69萬(wan) 名農(nong) 村勞動力、20萬(wan) 名脫貧勞動力實現就業(y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