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近日,馬來西亞(ya) 拉曼大學創意產(chan) 業(ye) 學院大眾(zhong) 傳(chuan) 播係主任李知鍏(Kenneth Lee Tze Wui)在華交流期間,接受中新網記者專(zhuan) 訪時,引用了這句中國諺語。他高度評價(jia) 中國政府在全球範圍內(nei) 推動知識轉移的做法,認為(wei) 中國加強與(yu) 周邊國家的學術合作,對促進地區發展具有深遠意義(yi) 。
此次訪華期間,李知鍏在北京交通大學參加了關(guan) 於(yu) 城市規劃與(yu) 交通的交流研討。他表示:“在中國的這些天裏,我深刻體(ti) 會(hui) 到地方政府在城市規劃和交通領域的前瞻性。他們(men) 不僅(jin) 僅(jin) 是被動應對問題,而是提前進行規劃,這是馬來西亞(ya) 需要借鑒的經驗。”
李知鍏引用中國諺語來強調教育在推動知識轉移中的重要作用。他說:“授人以魚,可以幫人一時;授人以漁,則可使其受益終身”。他認為(wei) ,中國在技術發展領域處於(yu) 全球領先地位,政府也展現了非凡的戰略眼光,積極向鄰國傳(chuan) 授技術經驗。”他提到,自己在拉曼大學任職期間,曾多次受邀參加中國政府組織的學術研討會(hui) ,並深感受益匪淺。
談及公共交通領域的合作,李知鍏認為(wei) ,培養(yang) 優(you) 質人才是提升公共交通質量的關(guan) 鍵因素。他說:“通過培養(yang) 人才,我們(men) 可以推動公共交通的改善,提升民眾(zhong) 生活質量。比如,研討會(hui) 上有教授介紹了‘公共交通導向型開發(TOD)’理念,優(you) 化交通周邊空間使用,鼓勵更多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從(cong) 而減少對私家車的依賴。如果這一理念能在馬來西亞(ya) 推廣,將能有效緩解交通壓力。”
在談到具體(ti) 的馬中人才培養(yang) 合作時,李知鍏透露,拉曼大學已與(yu) 北京交通大學、清華大學等多所中國高校簽署了合作協議,涵蓋多個(ge) 領域。值得一提的是,拉曼大學還與(yu) 湖南廣播電視台簽署了合作協議,共同建立國際媒體(ti) 研究所,為(wei) 中馬兩(liang) 國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xi) 和交流平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