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在西安,與百餘座博物館不期而遇

發布時間: 2024-11-01 09:23:00 來源: 新華網

  每到旅遊旺季,地處西安的陝西曆史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熱門場館每天都有大批遊客慕名而來。在古都西安,大街小巷、公園裏、山腳下,甚至城牆裏,都藏身有一座座大小不一、主題各異的博物館。它們(men) 與(yu) 現代都市融為(wei) 一體(ti) ,遊客和市民可以置身其中感受曆史文化的魅力。

  西安有著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世界著名古都和古絲(si) 綢之路的起點。作為(wei) 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西安見證了中華文明連綿不斷、多元一體(ti) 、兼收並蓄的發展脈絡,也造就了它“天然曆史博物館”的美譽。


位於(yu) 西安的陝西曆史博物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西安主城區、小雁塔腳下,坐落著西安博物院。這裏的展館頗具漢唐風韻,整體(ti) 布局透露出中式園林審美,曲徑通幽,一步一景,與(yu) 小雁塔交相輝映。館藏文物超過11萬(wan) 件,其中唐三彩騰空馬、唐代女立俑等珍貴文物萬(wan) 餘(yu) 件。不少遊客過去並不知道這座藏身鬧市的博物館,但參觀後會(hui) 感到不虛此行。


身著複原唐裝的演員在西安博物院為(wei) 遊客呈現唐朝生活風貌。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走進陝西考古博物館,遊客可以親(qin) 手觸摸史前陶器碎片,也能近距離觀賞被“打包”搬進博物館的西周“第一豪車”青銅輪牙馬車的考古現場。從(cong) 探鏟毛刷、紙質考古筆記,再到3D模型、觸摸屏和其他互動設備,這座博物館不僅(jin) 講述了文物背後的曆史,也讓公眾(zhong) 走近考古、了解考古,了解科技手段如何賦能文物保護。

  秦嶺山下有一片氣勢恢宏的古民居建築群,這是關(guan) 中民俗藝術博物院搶救複建的傳(chuan) 統民居院落群,這些民居多建於(yu) 明清時期,由博物院在陝西省關(guan) 中農(nong) 村一帶實地尋訪、搶救保護,再在博物院的新址上進行恢複重建。目前,這裏已恢複40多座古建築院落,全部還原了古代建築的風貌。遊客來到這裏,可以暢遊一座座明清宅邸。


關(guan) 中民俗藝術博物院中恢複的明清古建築。新華社記者 薑辰蓉 攝

  西安還有許多“小而美”的博物館,它們(men) 不僅(jin) 如明珠般散落在大街小巷,還藏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就藏在城牆之內(nei) ,遊客在城牆上賞景遊玩後,還能進入城牆之中,了解其內(nei) 部構造和構築曆史;而在人群川流的地鐵站中,甚至見縫插針有一個(ge) 小微“博物館”——展示兩(liang) 口古井,年長的來自元代,年輕的來自清代。秦磚漢瓦、非遺文化、戲曲電影、碑帖錢幣……無論是大眾(zhong) 還是小眾(zhong) ,在西安都能找到專(zhuan) 門主題的博物館。


遊客在西安唐皇城牆含光門遺址博物館內(nei) 參觀。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西安市政府數據顯示,西安擁有各類博物館163座,涵蓋曆史綜合、自然科學、民俗文化、科學普及等40餘(yu) 個(ge) 類型。免費開放博物館數量達95%以上,平均每8.02萬(wan) 人擁有一座博物館,位居全國前列。這些博物館種類豐(feng) 富,獨具特色,以此為(wei) 依托,西安正著力打造“博物館之城”。


遊客在西安碑林博物館內(nei) 參觀。新華社記者 李一博 攝

  各式各樣的博物館,吸引了大量的文化愛好者和遊客。“我們(men) 就是奔著博物館來的西安。”來自江蘇的遊客徐梅說,“帶著孩子們(men) 親(qin) 眼見到文物,希望讓他們(men) 更好地了解我們(men) 從(cong) 何而來,又要往何處去。”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