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深處,滹沱北岸,石家莊市西柏坡鎮北莊村,像一顆珍珠鑲嵌在山環水抱之中。“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就是力量……”每天清晨,日出正東(dong) 峰,這首鏗鏘有力的歌曲準時在村民廣播中唱響。北莊村,就是革命歌曲《團結就是力量》的誕生地。
2021年春節前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給北莊村全體(ti) 黨(dang) 員回信:“78年前,《團結就是力量》從(cong) 你們(men) 那裏唱響,成了億(yi) 萬(wan) 人民廣為(wei) 傳(chuan) 唱的一首革命歌曲。如今,你們(men) 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傳(chuan) 承紅色基因,團結一心,苦幹實幹,摘掉了貧困帽子,我感到很高興(xing) 。”
2021年7月1日上午,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100周年大會(hui) 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ju) 行,近3000名共青團員和青少年組成合唱團,高唱《團結就是力量》。這首誕生在風雨如磐戰爭(zheng) 歲月的紅色戰歌,又成為(wei) 新時代新征程逐夢奮進的催征號角。
北莊村口,一座雕塑異常醒目,兩(liang) 隻強壯有力古銅色的大手緊緊握在一起,“團結就是力量”六個(ge) 大字鮮紅熱烈,如燃燒的火焰,瞬間把人們(men) 的思緒拉回到烽火連天的歲月。
1943年,日本侵略者對晉察冀邊區實行瘋狂“掃蕩”,西北戰地服務團深入邊區農(nong) 村開展鬥爭(zheng) 。在北莊村,服務團的兩(liang) 個(ge) 年輕人牧虹和盧肅被根據地軍(jun) 民齊心協力英勇抗敵的錚錚鐵骨所激勵,“趴在老鄉(xiang) 家屋後山坡上”寫(xie) 就了這首歌。
跟著廣播裏的旋律,循著步道走進北莊村。一位老人正坐在路邊小馬紮上輕聲哼唱,粗糙的大手在膝蓋上打著拍子,美好的回憶似乎在眼中流轉。老人叫王文雪,有一段往事始終記憶猶新: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在西柏坡辦公,中宣部、中央機要處就駐紮在北莊村,她的婆婆和上百戶村民自發地騰出房間忙前忙後。新中國成立後,曾在這裏居住過的機要處工作人員徐愛民回北莊“走親(qin) ”,深情回憶起當年王文雪的婆婆哼著調兒(er) 幫他們(men) 帶孩子、收拾房間、貼玉米餅子的場景,說那香甜味兒(er) 、那旋律,一直都記得。
歌聲激蕩在這片紅色的土地,溝溝坎坎裏都是團結奮鬥的故事。76歲的齊澤民是北莊村的老黨(dang) 員,唱著這首歌長大,唱著這首歌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建設家鄉(xiang) 。上世紀50年代末修建崗南水庫,全村百姓在黨(dang) 員帶領下,從(cong) 稻麥兩(liang) 熟的“米糧窩”搬到人均不足三分田的高崗旱地,不計報酬加入修水庫的隊伍。“每次幹活兒(er) ,都唱歌,不管什麽(me) 時候,調子一起,大家夥(huo) 兒(er) 就有使不完的勁。”講到動情處,老人抖擻精神唱將起來。
硝煙早已散盡,旋律依然激昂。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新時代以來,在各級扶貧隊伍幫扶下,北莊村團結一心、苦幹實幹,逐夢小康。齊澤民等黨(dang) 員帶頭讓出自家宅基地支持村裏修路,建造蓄水池,鋪通柏油路,實施水、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拓寬群眾(zhong) 增收渠道……2018年全村整體(ti) 脫貧。
“2021年,北莊村又迎來了一個(ge) 發展大機遇。”在村史館,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封紅卷駐足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回信前:“脫貧以後的路怎麽(me) 走,怎麽(me) 發展、怎麽(me) 傳(chuan) 承,我們(men) 是有過茫然的。總書(shu) 記在回信中要求北莊村全體(ti) 黨(dang) 員‘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把鄉(xiang) 親(qin) 們(men) 更好團結起來、凝聚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讓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總書(shu) 記的回信讓我們(men) 堅定了信心,找到了出路!”
村“兩(liang) 委”班子帶領黨(dang) 員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征求群眾(zhong) 意見,論證村裏的“長短板”,謀劃出“紅色北莊、綠色振興(xing) ”新藍圖。
80多年前革命歌曲《團結就是力量》在石家莊市西柏坡鎮北莊村唱響。圖為(wei) 2023年10月拍攝的北莊村。 河北日報記者 史晟全/攝
如何讓團結歌和團結奮鬥精神在新時代傳(chuan) 得更遠、唱得更響?北莊村提出“讓村民自己來講團結故事”,精心打造以團結奮鬥為(wei) 主題的紅色旅遊,齊唱團結歌,展示團結力量,感召更多的人。
漫步北莊,路麵平坦幹淨,街邊三季有花、四季常綠,農(nong) 家院錯落有致,“團結書(shu) 屋”、“團結大食堂”、“團結北莊手工坊”等一個(ge) 個(ge) 主題點綴其間,紅色曆史、紅色文化撲麵而來。
“80後”的王亞(ya) 梅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回信後第一個(ge) 返鄉(xiang) 創業(ye) 的年輕人,創辦的“團結北莊手工坊”,把時尚元素注入老一輩人傳(chuan) 統布鞋手藝裏,頗受年輕人喜歡。我們(men) 好奇為(wei) 什麽(me) 叫團結手工坊?“因為(wei) 特別團結啊。”王亞(ya) 梅笑著回答,“過去鄉(xiang) 親(qin) 們(men) 在土炕上、油燈下,把對黨(dang) 對人民軍(jun) 隊的擁護愛戴,一針一線納進軍(jun) 鞋裏,今天我們(men) 要繼續把這份信仰納進新時代的‘千層底’裏。”
“納一雙50元,坐在家門口給遊客說說故事,和鄰裏們(men) 嘮嘮嗑,一個(ge) 月能掙千把塊。”70多歲的關(guan) 鳳霞每天都來上班,言語間滿是幸福。走進她家小院,黃牆黛瓦,整潔幹淨,屋內(nei) 液晶電視、空調冰箱一應俱全,陽台上一盆盆鮮花爭(zheng) 奇鬥豔,在斜陽下絢爛綻放。
臨(lin) 別,封紅卷帶我們(men) 去打麥場看當年《團結就是力量》歌劇首演的“曆史再現”。正值演出結束,就如80多年前一樣,所有參演村民一起跑到場地中間,互相挽起臂膀齊唱團結歌,圍觀遊客也紛紛起身,融入壯闊的洪流,匯聚成歌的海洋。
“向著太陽,向著自由,向著新中國發出萬(wan) 丈光芒!”慷慨激昂、雄壯有力的歌聲,在廣場、在空中、在人們(men) 心中久久激蕩。
記者手記: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我們(men) 靠團結奮鬥創造了輝煌曆史,還要靠團結奮鬥開辟美好未來。”北莊村的發展曆程充分說明力量生於(yu) 團結、幸福源自奮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