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逛博物館成為(wei) 一種文旅新時尚。隨著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ti) 係的日益完善,除了故宮、國博等“國家館”和位於(yu) 大城市的省、市級博物館人氣火爆,不少縣級博物館也開始人頭攢動、一票難求。
這些藏品豐(feng) 富、特色鮮明的縣級博物館,如何提質升級、“走出深巷”,續寫(xie) “文博熱”?
“藏在深巷”的縣級博物館
如何提質升級?
如果說大館是頂級國寶的“群英薈萃”,那麽(me) 小而美的縣級博物館則蘊含了更多曆史細節,將它們(men) 鋪陳在世人麵前,一套更為(wei) 完整的“文明拚圖”徐徐展開。
資料圖:青州市博物館
作為(wei) 首批83家國家一級博物館中唯一的縣級綜合性博物館,位於(yu) 山東(dong) 濰坊的青州市博物館素有“小大博物館”之稱,即地處小縣城、館藏大文物。青州市博物館副館長李賓介紹,若想在“文博熱”中再突重圍,關(guan) 鍵在於(yu) 如何讓沉澱的文化資源真正“活”起來,把博物館的種子種進更多人心中。
青州市博物館副館長 李賓:青州市博物館新館去年5月15日開館。新館現在像一個(ge) 商業(ye) 綜合體(ti) ,其中有將近30個(ge) 正在運營的服務項目,包括參觀、研學、吃飯、購物等。青州博物館中有一件鎮館之寶是明萬(wan) 曆二十六年趙秉忠殿試卷,這是海內(nei) 外孤本,我們(men) 依托它打造了自己的研學品牌“狀元學堂”;再依托青州出土的館藏文物研發研學課程“誰是亞(ya) 醜(chou) ”。新館開放以後,我們(men) 注冊(ce) 了自己的文創品牌,依托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明代趙秉忠“狀元卷”、東(dong) 漢“宜子孫”玉璧、龍興(xing) 寺遺址窖藏出土佛教造像,還有一些網紅館藏文物,現在已經設計推出了200多種文創產(chan) 品。
資料圖:東(dong) 漢“宜子孫”玉璧
升級後的青州市博物館,不僅(jin) 化身為(wei) 集參觀展覽、學術交流、科學研究、教育休閑等功能於(yu) 一身的公共文化場所,還通過創新展覽手段、提升展覽水平,讓遊客沉浸式體(ti) 驗博物館展品的文化價(jia) 值,能夠更全麵了解青州深厚的文化底蘊。
青州市博物館副館長 李賓:新館的展廳當時在設計和建造上也請了一些專(zhuan) 家論證。根據我們(men) 文物的特性,特別注重打造沉浸式的觀感體(ti) 驗。4樓是龍興(xing) 寺遺址佛教造像展廳,遊客為(wei) 佛像起名叫“青州微笑”,即參觀時你感覺他是在微笑的。這個(ge) 展覽我們(men) 就創造性地采用了“裸展”方式,沒有把它放在玻璃罩子裏,隻要不去觸碰,遊客挨得多近都可以,這在省內(nei) 也是非常少見的。我們(men) 還采用了一些3D互動性、瀑布式數字魔牆等展示手段,能夠讓遊客沉浸式體(ti) 驗“青州微笑”可意會(hui) 不可言傳(chuan) 的東(dong) 方之美。
資料圖:慶城縣博物館
坐落於(yu) 甘肅慶陽的慶城縣博物館始建於(yu) 1984年,是一座綜合型國家三級博物館。館內(nei) 陳列內(nei) 容上起遠古、下至當代,唐代彩繪陶俑是藏品中的精華,具有極高的曆史價(jia) 值、藝術價(jia) 值和科學研究價(jia) 值,曾參加北京、洛陽、深圳、敦煌以及日本大阪等多地主題展。
慶城縣博物館辦公室主任 張誌升:2021年,省文物局支持我們(men) 做了彩繪陶文物的數據采集,特別像穆泰將軍(jun) 墓出土的這一批彩繪陶俑,對它的三維數據進行了采集。我們(men) 現在也在積極銜接,跟一些具有數字化開發能力企業(ye) 合作,後期計劃將穆泰墓的展覽從(cong) 線下搬到線上去。
盡管已經站在了“文博熱”的風口,去年起遊客接待量呈井噴式發展,但張誌升坦言,作為(wei) 縣級博物館,提質升級依然困難重重。
慶城縣博物館辦公室主任 張誌升:跟不上文物保護、文物宣傳(chuan) 的節奏。目前我們(men) 隻對二、三級及一般的彩繪陶俑進行了修複,一級的16件珍貴的陶俑現在還沒有修。其他類別比如青銅器,自己沒有實力、也沒有人才修複,包括資金也比較緊張,文物保護任務非常艱巨。再就是宣傳(chuan) 這一塊,現在做短視頻之類,確實需要這方麵的人。
“文博熱”如何轉化為(wei) “文旅熱”?
據了解,截至今年8月,全國備案博物館近七千家,其中70%都是中小博物館。
資料圖:雲(yun) 夢縣博物館
雖然目前已有雲(yun) 夢縣博物館、彭州博物館等多家縣級博物館憑實力爆火,可真正“出圈”的依然是少數,讓張誌升倍感焦慮的人才、資源相對有限的問題,在“藏在深巷”的縣級博物館普遍存在。僅(jin) 人才方麵,我國平均每個(ge) 博物館的專(zhuan) 業(ye) 技術人員不足10人,技藝精湛的修複師更是少之又少,現實中不乏“文物修複師比文物還稀缺”的聲音。
江西贛州石城博物館館長 賴偉(wei) 明:文物修複等專(zhuan) 業(ye) 人員的培養(yang) 周期長、要求高,縣級博物館基本上難以吸引和留住這類專(zhuan) 業(ye) 人才。藏品的征集渠道相對狹窄,資金和人力投入不足,導致新藏品收集困難,博物館的運營經費、展覽經費、文物保護經費等常常捉襟見肘,限製文物的保護、利用、展覽、策劃和推廣等方麵的發展。
在記者采訪過程中,多位縣級博物館相關(guan) 負責人提出,希望得到更多政策扶持和資金優(you) 待,讓地處小縣城的博物館能再多一點“流量”。著眼於(yu) 此,各地包括文旅在內(nei) 的多個(ge) 部門也在持續發力,逐步彌補縣級博物館多年來與(yu) “頂級大館”間巨大的發展落差。
資料圖:績溪博物館
安徽宣城績溪博物館館長 王誌超:縣委縣政府對我們(men) 館非常重視和支持。第一是在國家提供免費開放資金的同時,縣財政也支持一部分每年的開放經費,納入全縣年度財政計劃;第二是在對接一些大型文化活動時,都把博物館作為(wei) 一個(ge) 重點宣傳(chuan) 窗口,加大博物館的影響力;第三是在政策和規劃引導方麵,把博物館的發展納入了全縣的古城複興(xing) 項目中,現在也在謀劃一些具體(ti) 的項目。
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博士後李鵬鵬分析認為(wei) ,“文博熱”結合“文旅熱”,不少縣級博物館已經呈現“走出深巷”的態勢。而各地在探索形成縣級博物館特色和優(you) 勢的過程中,和城市文旅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是關(guan) 鍵一環。
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博士後 李鵬鵬:國家文物局出台了一些政策,包括今年提出的文物主題遊徑,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遊覽線路,把博物館和景區打包組合,青州、雲(yun) 夢這些縣級博物館火爆的原因,其實就是在大的環境下有意識地把資源往縣級來引。近兩(liang) 年強調文旅深度融合,它就像植物嫁接一樣,兩(liang) 種基因融合,形成一種新的螺旋結構。博物館有文物、有國寶,就能吸引來遊客嗎?恰恰是在文旅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旅遊管理是一種產(chan) 業(ye) ,文化博物館是一種事業(ye) ,事業(ye) 和產(chan) 業(ye) 的融合,才推動了現在縣級博物館的爆發。
在李鵬鵬看來,各地館藏多元、風格迥異,總能講出別具一格的地方曆史和文化故事,也能讓曆史遺產(chan) 中的每個(ge) 細節都閃耀光彩。未來,以縣級博物館為(wei) 代表的中小型博物館進一步“走出深巷”,在資源上獲得更多傾(qing) 斜、配置上得以更加完善,也將成為(wei) 大趨勢。
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博士後 李鵬鵬:縣級博物館我們(men) 其實很早就已經注意到,而要去挖掘一些曆史細節,包括保護一些文物,鄉(xiang) 史館、村史館、鄉(xiang) 村文化館等等文化場館的建設都是我們(men) 提高文化公共服務的一種趨勢。我們(men) 現在看到的是縣級博物館的火爆,未來鄉(xiang) 村級博物館依然會(hui) 成為(wei) 文旅熱和博物館熱的一個(ge) 方向。我覺得這是一個(ge) 好的趨勢,在這一過程中肯定會(hui) 有服務的完善、管理的完善,這應該是我們(men) 追求美好生活的一個(ge) 策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