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拍攝的國家會(hui) 展中心(上海)南廣場的綠化裝飾。 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埃及香料、埃塞俄比亞(ya) 咖啡豆、亞(ya) 美尼亞(ya) 白蘭(lan) 地、阿富汗地毯、智利車厘子、敘利亞(ya) 玫瑰精油、坦桑尼亞(ya) 蜂蜜……來自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琳琅滿目的特產(chan) 在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上引人注目。
進博會(hui) 是中國向世界提供的、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chan) 品之一,正不斷放大共建“一帶一路”紅利。2018年以來,進博會(hui) 在國家會(hui) 展中心(上海)連辦七屆,這座外形酷似“四葉草”的超級場館,見證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一項項“小而美”的商貿和發展項目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有到優(you) ,惠及各國。
11月7日,首次參展進博會(hui) 的阿拉尼婭在介紹展位上的珠寶首飾。 新華社記者 許曉青 攝
貨貿熱,韌性強
這幾天,首次參展進博會(hui) 的阿拉尼婭和她的丈夫忙得不亦樂(le) 乎。他們(men) 在泰國曼穀開設有Sphere珠寶加工廠及商店,之前隻參加過中國華南地區的珠寶專(zhuan) 業(ye) 展,而今第一次來到上海參展大型綜合性博覽會(hui) 。阿拉尼婭說:“每天都能認識新客戶、收獲新驚喜,上海是拓展業(ye) 務的寶地。”
得益於(yu)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中國-東(dong) 盟自由貿易協定的深化落實,阿拉尼婭一家的珠寶企業(ye) 有了進軍(jun) 中國廣袤市場的新計劃。這次她和家人帶來的珠寶飾品多達上百種款式,有鑲嵌紅寶石、祖母綠、碧璽等的項鏈、手鏈、戒指、吊墜等,吸引采購方駐足。
盡管全球經濟下行壓力仍存,但進博會(hui) 寶玉石專(zhuan) 區依然“熱氣騰騰”。像阿拉尼婭這樣的頭回客每屆都有,相當一部分後來成了連續參展的回頭客。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中不少是寶玉石原產(chan) 地,還有一些是加工工藝領先的國度。中國(上海)寶玉石交易中心首席執行官陳昱說:“進博會(hui) 舉(ju) 辦七年來形成了一套組展機製,也得益於(yu)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相關(guan) 行業(ye) 協會(hui) 支持,寶玉石專(zhuan) 區交易較旺,老展商中的部分特色中小企業(ye) 在華新業(ye) 務有了增長,整個(ge) 行業(ye) 韌性很足,還推動了一些中外合作新項目走向世界。”
11月8日,采購商在東(dong) 帝汶咖啡展位前駐足,一名參展方代表製作並介紹來自東(dong) 帝汶的——“貓典”咖啡。 新華社記者 許曉青 攝
數字賦能“雙向奔赴”
“引進來”與(yu) “走出去”相輔相成。在第七屆進博會(hui) 上,單是越南與(yu) 中國之間,就有“榴蓮產(chan) 品買(mai) 進來,當季冬棗賣出去”的雙向奔赴。
跟隨越南工貿部貿易促進局參展團第二年來到進博會(hui) 的阮珍妮,收獲了新合作意向。去年她運營的食品企業(ye) 將一款純榴蓮冰淇淋首次帶到進博,通過社交媒體(ti) 直播,產(chan) 品很快成為(wei) “網紅”。一年間,這種榴蓮冰淇淋在廣東(dong) 找到了代理,今年有望增加新代理。
第七屆進博會(hui) 服務貿易展區參展商大龍網,在第三屆進博會(hui) 時還隻是來自中國重慶市的采購方之一,第四屆至第七屆其海外總部參展進博,不僅(jin) 展位逐步變大,其展示的深耕“一帶一路”電商解決(jue) 方案也越來越豐(feng) 富多元。就在今年,大龍網促成了中國山東(dong) 濱州的60噸冬棗出口越南。
以出口越南的冬棗訂單為(wei) 例,采購方於(yu) 采購前一般需要現場考察才能確認合同,大龍網提供的跨境解決(jue) 方案可以在洽談過程中提供基於(yu) VR技術的遠程實景考察服務,為(wei) 雙邊或多邊商業(ye) 談判助力。
大龍網集團董事長馮(feng) 劍峰說,“在線即在場”的模式有助對跨國遠程訂單的實時跟進,可以幫助更多農(nong) 戶穩穩抓住訂單。
這是11月7日拍攝的第七屆進博會(hui) 服務貿易展區。新華社記者 徐亮 攝
“授人以漁”
通過高科技支撐,助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間農(nong) 業(ye) 貿易,是進博會(hui) 展示的服貿新方案之一,其中更進一步的是在傳(chuan) 統貿易基礎上“授人以漁”。
大龍網“科技金耳”項目聚焦數字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種為(wei) 食用菌類打造的智能種植“集裝箱”項目,已先後對接阿聯酋、南非、敘利亞(ya) 、阿爾及利亞(ya) 、印度、土耳其等國商戶及種植從(cong) 業(ye) 人員。
連續七年亮相“四葉草”的進博“老朋友”東(dong) 帝汶咖啡,已從(cong) 貨貿源頭,變身自貿“尖貨”,進而成為(wei) 打通東(dong) 帝汶與(yu) 中國之間農(nong) 業(ye) 科技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一座“橋梁”。
第七屆進博會(hui) 臨(lin) 近閉幕,東(dong) 帝汶咖啡展台依然人流如織。“貓典”咖啡創始人之一、東(dong) 帝汶CST公司中國區市場總經理蘇雷被絡繹不絕的試喝者團團圍住。他一邊製作手衝(chong) 咖啡,一邊介紹“東(dong) 帝汶是東(dong) 南亞(ya) 島國,參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咖啡豆是著名特產(chan) ”。
在頭幾屆進博會(hui) 上,蘇雷和他的合夥(huo) 人貝蕾,從(cong) 普通參展商變成了主要貿易商。他們(men) 不遺餘(yu) 力為(wei) 東(dong) 帝汶咖啡奔走推介,並在上海自貿區推動設立“東(dong) 帝汶國家館”等。“後來我們(men) 意識到除了增能擴產(chan) ,還要從(cong) 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方麵下苦功,直至今年的第七屆進博會(hui) ,我們(men) 終於(yu) 在昆山設立了東(dong) 帝汶咖啡在中國的專(zhuan) 門烘焙基地,並創立全新品牌——貓典咖啡。”蘇雷說。
而在貝蕾看來,全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自主性”至關(guan) 重要。“一方麵我們(men) 繼續在東(dong) 帝汶當地‘授人以漁’,為(wei) 農(nong) 民創造更多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hui) ,把咖啡等農(nong) 產(chan) 品賣到全球,賣出更好價(jia) 錢,同時我們(men) 也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賦能,東(dong) 帝汶咖啡本身就是進博會(hui) 七年來的成功縮影——中國與(yu) 世界共享更高質量的美好未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