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cong)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獲悉,2024年11月15日10時20分,隨著X8083次中歐班列(重慶—杜伊斯堡)從(cong) 重慶團結村站開出,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0萬(wan) 列,發送貨物超1100萬(wan) 標箱、貨值超4200億(yi) 美元,保持安全穩定暢通運行,標誌著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從(cong) 2016年統一品牌至2023年,中歐班列年開行數量由1702列增加到超1.7萬(wan) 列,增長近10倍。開行萬(wan) 列所需時間由開行之初的90個(ge) 月縮短為(wei) 現在的6個(ge) 月。今年3月以來已連續8個(ge) 月單月開行數量超過1600列。
由單一線路變成“一張網”
通道網絡不斷擴充,由單一線路變成“一張網”,中歐班列服務網絡基本覆蓋亞(ya) 歐全境。
國內(nei) 通道能力持續提升
目前鐵路部門在國內(nei) 已鋪畫時速120公裏圖定中歐班列運行線93條,聯通中國境內(nei) 125個(ge) 城市。
口岸通過能力大幅躍升
實施了阿拉山口、霍爾果斯、滿洲裏、二連等一批口岸站擴能改造項目,提升口岸接發車和列車編組效能,今年9月底阿拉山口站新建綜合查驗場投用後,阿拉山口站準軌、寬軌接運能力分別提升15%和30%。
境外通道網絡日益完善
目前中歐班列已通達歐洲25個(ge) 國家227個(ge) 城市以及11個(ge) 亞(ya) 洲國家超過100個(ge) 城市,服務網絡基本覆蓋亞(ya) 歐大陸全境。
運行質量效益穩步提升
運輸組織持續優(you) 化,運行質量穩步提升,中歐班列市場競爭(zheng) 力顯著增強。
運輸規則實現“軟聯通”
目前,中歐班列回程、去程比例超過84%,實現每周“去7回6”,雙向開行基本均衡。
運輸模式創新發展
根據中歐班列境內(nei) 外運輸組織特點,將時速120公裏中歐班列最大編組輛數和牽引質量分別提高到55輛、3000噸,單列平均運量較開行之初提升34%以上。
與(yu) 海關(guan) 等口岸監管部門加強對接,研發投用95306數字口岸係統,積極推廣鐵路快速通關(guan) 業(ye) 務模式,口岸通關(guan) 效率和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
積極應用北鬥衛星定位、5G等新技術,研發推廣具有破封報警、位置追蹤功能的鐵路電子施封鎖以及中歐班列全程保險等安全措施,保障中歐班列安全穩定運行。
貨物品類大幅增長
中歐班列貨物品類已增至53大類5萬(wan) 餘(yu) 種,特別是高科技、高附加值貨品占比逐年提升,如通過二連浩特鐵路口岸出口的中歐班列貨品中,汽車、機械、手機電腦等高附加值商品占比已達40%以上。中歐班列年運輸貨值由2016年80億(yi) 美元增長到2023年的567億(yi) 美元,今年以來運輸貨值已達580億(yi) 美元。
成為(wei) 有強大影響力的國際物流品牌
產(chan) 品供給持續優(you) 化,服務能力提質升級,中歐班列已成為(wei) 具有強大輻射力、帶動力和影響力的國際物流品牌。
創新開行全程時刻表中歐班列
目前每周穩定開行17列,包括西安、成都、重慶、義(yi) 烏(wu) 、武漢、廣州至德國杜伊斯堡、波蘭(lan) 羅茲(zi) 、波蘭(lan) 華沙等線路,按照境內(nei) 外全程“客車化”組織,運輸時效有了穩定預期,受到客戶青睞,吸引了大量高附加值貨源,平均每櫃貨值較普通中歐班列提升41%。
構建多元化產(chan) 品體(ti) 係
緊密對接市場需求,優(you) 化班列產(chan) 品供給,開行企業(ye) 定製化班列,推出了新能源汽車、郵政物資、跨境電商、木材、茶葉、冷鏈等特色班列產(chan) 品,為(wei) 客戶提供高品質的國際物流服務。大力開展科研攻關(guan) ,成功解決(jue) 新能源汽車和消費型鋰電池鐵路運輸安全難題,新能源汽車、鋰離子電池產(chan) 品和光伏產(chan) 品中國製造“新三樣”搭乘中歐班列走向世界。
客戶服務不斷優(you) 化
在中歐班列沿線14個(ge) 國家建立鐵路集裝箱還箱點107個(ge) ,方便客戶用箱還箱。成立中歐班列客服中心,上線中歐班列門戶網站,構建需求提報、合同簽訂、提箱還箱、報關(guan) 報檢等“一站式”綜合服務平台,采用全天候和多語種,為(wei) 全球客戶提供境內(nei) 外全程保險、貨物信息追蹤、電子施封鎖、物聯網集裝箱等特色服務,不斷滿足客戶需求。網站上線運營一年來,累計訪問量突破1888萬(wan) 次,日均訪問量超5.2萬(wan) 次,最高峰日訪問量達22萬(wan) 次。
輻射效應日益凸顯
開辟亞(ya) 歐開放合作新通道,輻射效應日益凸顯,中歐班列為(wei) 沿線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助推內(nei) 陸地區高水平對外開放
中歐班列有力帶動了我國內(nei) 陸城市的對外開放,一些不靠海不沿邊的城市依托中歐班列,逐步發展成為(wei) 對外開放新高地。烏(wu) 蘭(lan) 察布作為(wei) 內(nei) 蒙古最大的中歐班列集散中心,累計開行中歐班列線路22條,促進了進出口貨物在內(nei) 蒙古自治區內(nei) 物流落地、貿易落地、產(chan) 業(ye) 落地,成為(wei) 烏(wu) 蘭(lan) 察布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贛州中歐班列開行數量穩步增長,贛州國際陸港“帶貨”能力顯著增強,推動贛州市南康區家具產(chan) 業(ye) 集群迅猛發展,年產(chan) 值從(cong) 建港前的百億(yi) 元增長到2023年的2700億(yi) 元。
搭建了中歐貿易快捷通道
中歐班列讓更多電子產(chan) 品、家電、新能源汽車等“中國製造”以更快速度、更優(you) 價(jia) 格到達歐洲,讓歐洲消費者得到了更多實惠,同時為(wei) 歐洲生產(chan) 商和貿易商進入中國市場開辟了貿易新通道。從(cong) 濟南、青島等地開出的中歐班列為(wei) 海爾、海信、山東(dong) 重工等重點企業(ye) 開展對外貿易提供了重要支撐,先後服務進出口企業(ye) 2萬(wan) 餘(yu) 家,發送貨物超84萬(wan) 標箱,進出口貨值超1000億(yi) 元。波蘭(lan) 蘋果種植曆史悠久,中歐班列為(wei) 波蘭(lan) 蘋果銷往中國市場提供了便利條件,通過海運全程需40天時間,中歐班列隻需14天就能運抵中國,2023年,中國從(cong) 波蘭(lan) 進口蘋果的貨值同比增長23.2%。
帶動了沿線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
中歐班列催生了許多新的物流、工業(ye) 、商貿中心、產(chan) 業(ye) 園區,為(wei) 當地民眾(zhong) 提供大量就業(ye) 機會(hui) 。德國杜伊斯堡港因中歐班列的開通吸引了上百家物流企業(ye) 落戶,創造了2萬(wan) 多個(ge) 就業(ye) 機會(hui) 。二連浩特作為(wei) 中歐班列中通道的重要口岸城市,其物流產(chan) 業(ye) 隨著班列發展迅速崛起,有效帶動了當地倉(cang) 儲(chu) 、運輸、貨代等相關(guan) 服務業(ye) 的發展,促進了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
(總台央視記者 鄭連凱 李洪淼)
2024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