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新華鮮報丨更便利!我國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出實招”

發布時間: 2024-11-28 08:57:00 來源: 新華網

  超聲、X光、血常規……剛做的檢查檢驗,換一家醫院卻不算數。看同一種病,在不同醫院,要重複檢查檢驗,令不少患者煩惱,也加重了負擔。

  改善就醫體(ti) 驗“出實招”!

  

  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7部門11月27日公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推進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指導意見》:

  到2025年底,各緊密型醫聯體(ti) (含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ti) )實現醫聯體(ti) 內(nei) 醫療機構間全部項目互認,各地市域內(nei) 醫療機構間互認項目超過200項。

  到2027年底,各省域內(nei) 醫療機構間互認項目超過300項;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等區域內(nei) 醫療機構互認項目數超過200項。

  到2030年,全國互認工作機製進一步健全完善,檢查檢驗同質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結果互通共享體(ti) 係基本建立,基本實現常見檢查檢驗結果跨區域、跨醫療機構共享互認。

  

  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小方便”,關(guan) 係著群眾(zhong) 就醫體(ti) 驗的大提升。

  隨著結果互認,患者可以最大限度避免重複檢查,不僅(jin) 節約就醫時間,也減少了不必要的支出。

  不同醫療機構的檢查檢驗標準不一、水平不一,如何保障醫療質量,讓結果能互認、敢互認?醫改惠民背後,有大量“看不見”的基礎支撐。

  如何破解“不能認”?檢查檢驗結果要“聯網”。

  患者帶來的膠片看不清楚,但打開電腦上的互認平台,之前檢查的細節都能看到了——這是一位醫生使用當地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平台後的感受。

  來自不同醫療機構的結果,在同一個(ge) 電子平台上打得開、看得到,首先得統一數據標準。目前,各地積極推進衛生健康信息平台建設,全國醫療衛生機構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堅行動自2023年10月以來持續開展,力爭(zheng) 實現各機構之間信息化建設“車同軌”。

  此次印發的文件專(zhuan) 門提出,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加強區域信息平台建設,通過建立檢查檢驗結果數據庫、“數字影像”或“影像雲(yun) ”等方式,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實現區域內(nei) 跨機構共享調閱。

  如何破解“不敢認”?檢查檢驗結果要“達標”。

  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便利患者是目的,把病看準是前提。有患者和醫務人員擔心,一些基層醫療機構的檢查檢驗結果“不準”,上級醫院又將其作為(wei) 診療依據,最後“受傷(shang) ”的還是患者。

  本次印發的文件明確提出,強化檢查檢驗質量控製。各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要提升轄區內(nei) 檢查檢驗同質化水平,落實城市醫療資源下沉縣級醫院和城鄉(xiang) 基層機製,提升基層醫療機構檢查檢驗能力水平。

  對於(yu) 基層醫療機構而言,通過推進結果互認,也在倒逼自身水平提升。隻有基層強起來,分級診療體(ti) 係才能加快落地,才能實現大醫院不再人滿為(wei) 患、看病檢查不再排長隊的期盼。

  醫學專(zhuan) 家提醒,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並不是簡單的“一刀切”。

  有醫務人員說,在診療過程中,有的患者因外傷(shang) 、急性病等,病情變化快,即使前期做過檢查,為(wei) 確保醫療安全,也仍然需要重新檢查。

  為(wei) 此,文件要求,堅持以保障質量安全為(wei) 底線,以接診醫師判斷為(wei) 標準,積極有序推進互認工作。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司司長焦雅輝說,應尊重疾病診療的客觀規律,尤其尊重醫生的臨(lin) 床決(jue) 策權。同時,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要加強醫患之間的溝通,在檢查檢驗結果不能互認時,對患者做好解釋和說明。

(責編: 李文治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