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令人敬畏,更值得反複品味。觀過往,有了自豪感;觀當下,有了緊迫感;觀未來,有了使命感
肩負使命、把握時間,以昂揚的鬥誌、紮實的作為(wei) ,打拚一個(ge) 更加美好的未來
啥是時間?是抬起手腕,手表上指針走過的軌跡;是一節課後,校園裏響起的鈴聲;是光影交錯的鏡頭裏,一幀幀翻過的畫麵……
走在鄉(xiang) 間的小路上,安靜得很容易讓人忘記時間。而眼前所見的景象,又把人一次次拉回到時間的坐標軸上。
此時,時間是什麽(me) ?河南虞城縣杜集鎮向陽村裏,有這樣的答案:時間是一位80多歲的老人,說到如今的生活,高興(xing) 地拍手說“沒想到能過這樣的好日子”;是修建好的村史館,打開紅色房門,迎麵而來的長長族譜和陳列著的老物件,“村裏都是一家人”;是望向田地,播種不久後的麥田,冒出綠油油的麥苗,靜悄悄地紮根生長……
這是一個(ge) 村子的時間感。時光無聲靜流,用一點一滴的變化,告訴人們(men) 人居環境更好了。它深沉悠長,用村民們(men) 挖掘出的過往曆史、先人故事,告訴大家自己根在這裏,一脈相承。它四季輪轉,蓬勃葳蕤,見證一茬茬莊稼拔節生長、一輩輩莊稼人耕耘希望。時間,令人敬畏,更值得反複品味。
觀過往,有了自豪感。甩掉窮帽子,過上好日子,今昔之變翻天覆地。以向陽村為(wei) 例,以前是貧困村,有64戶貧困戶,現在村民人均年收入超過1萬(wan) 元,村集體(ti) 收入超過20萬(wan) 元,硬化道路、安全飲水實現100%“戶戶通”,建成的“以孝治家大食堂”為(wei) 75歲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一日三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的脫貧按小時、按分秒計算。”有老鄉(xiang) 說,“近1億(yi) 的農(nong) 村人一起如期脫貧,這過去誰敢想,這哪個(ge) 國家能辦成,還得跟著共產(chan) 黨(dang) ,還得艱苦奮鬥,更好的日子在後頭。”打贏了脫貧攻堅戰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信心更堅、腦子更活、心氣更足。時間不會(hui) 辜負奮進者。我們(men) 在創造近1億(yi) 貧困人口脫貧的人間奇跡後,再鋪展開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的畫卷,依舊能“人心齊、泰山移”。
觀當下,有了緊迫感。推進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是一個(ge) 你追我趕、競相發展的過程。哪個(ge) 村子不想強?哪裏村民不想富?一名村民說:“你看現在誰閑著?都不舍得閑,趕緊抓個(ge) 錢!”“不舍得”,道出了想幹、肯幹、能幹的心勁。眼下,已有成果尚需鞏固,村容村貌還可提升,產(chan) 業(ye) 布局仍待優(you) 化……對當務之急的,要立說立行、緊抓快辦;對長遠規劃的,也要保持必要的耐心。做好當下的事,慢不得、等不得,也急不得、亂(luan) 不得,必須按照既定節奏,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利用一切有利條件,踏實努力、勇往直前。
觀未來,有了使命感。人賦予時間意義(yi) ,時間賦予人使命。有幹部每天早晨5點多起床,察看村裏衛生情況,村民誌願者也早早開始清掃工作,一堅持就是好多年。咋做到的?有位同誌說,要有無私的心,一切為(wei) 了全村好。如果說“最勤奮的人擁有最多的時間”,那麽(me) “多出來”的時間,恰可化作踐行使命的行動。帶著感情才能與(yu) 群眾(zhong) 交好,心懷責任才能把工作做好,銘記使命才能把初心守好。從(cong) 一個(ge) 村莊的發展,到實現共同富裕,無論是近期規劃還是遠期圖景,都需要我們(men) 肩負使命、把握時間,以昂揚的鬥誌、紮實的作為(wei) ,打拚一個(ge) 更加美好的未來。
在鄉(xiang) 村,莊稼不停生長,一季又一季,宛若時間的滴答聲。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必須走在時間前麵,成為(wei) 時代的弄潮兒(er) 。”這是奮鬥應有的姿態,時不我待、隻爭(zheng) 朝夕。
(作者為(wei) 本報評論部編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