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糧食和反食品浪費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在實施糧食節約行動的基礎上,我國再次實施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一個(ge) 行動接著一個(ge) 行動,向一個(ge) 明確的目標邁進,最終會(hui) 產(chan) 生持續有力的效果。
古人雲(yun) :蓋聞治國之道,富民為(wei) 始;富民之要,在於(yu) 節約。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布《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方案》,強調加快形成切實管用的糧食和食物節約長效機製,加力解決(jue) 糧食損失和食品浪費問題。在實施糧食節約行動基礎上,我國再次實施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行動,一個(ge) 行動接著一個(ge) 行動,向一個(ge) 明確的目標邁進,最終會(hui) 產(chan) 生持續有力的效果。
節約糧食和反食品浪費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今年我國糧食產(chan) 量有望首次突破1.4萬(wan) 億(yi) 斤,創曆史新高,多元化食物供給體(ti) 係逐步建立,老百姓餐桌上的食物更加豐(feng) 富多樣,為(wei) 保障糧食數量安全、質量安全、營養(yang) 安全奠定堅實基礎。在糧食產(chan) 量不斷攀升的同時,糧食和食物浪費問題依然比較嚴(yan) 重。糧食產(chan) 量增加離不開大量消耗耕地和水資源、化肥、農(nong) 藥等。在糧食增產(chan) 受到資源和環境雙重約束背景下,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等同於(yu) 綠色增產(chan) 、耕種“無形良田”,可以節地節水、節肥節藥,還能保護生態、減排降碳,實現農(nong) 業(ye) 綠色可持續發展。
勤儉(jian) 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chuan) 統美德,我國曆來高度重視糧食節約。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把節糧減損上升為(wei) 保障糧食安全的重大製度安排。2021年實施糧食節約行動以來,糧食全產(chan) 業(ye) 鏈各個(ge) 環節節約減損成效明顯。例如,小麥機收減損控製在2%以內(nei) ;近10年來農(nong) 戶儲(chu) 糧損失率下降5個(ge) 百分點左右;國有糧庫糧食儲(chu) 藏周期內(nei) 綜合損失率控製在1%以內(nei) ;在大米加工中應用柔性碾米設備,可將出米率提高5個(ge) 至8個(ge) 百分點。在餐飲業(ye) 和機關(guan) 食堂、學校食堂和企業(ye) 食堂等場所,“光盤行動”基本成為(wei) 習(xi) 慣,剩菜剩飯打包現象比較普遍。但也要看到,糧食“跑冒滴漏”仍比較嚴(yan) 重,食品浪費驚人。杜絕糧食和食品浪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堅持久久為(wei) 功、常抓不懈、緊盯不放,聚焦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切實降低糧食和食品損耗浪費。
推進糧食節約減損行動,將糧食生產(chan) 、儲(chu) 存、運輸、加工損失率控製在國際平均水平以下。糧食生產(chan) 、經營和管理方式粗放是導致糧食損失損耗嚴(yan) 重的重要原因。應加快構建現代糧食產(chan) 業(ye) 體(ti) 係、經營體(ti) 係和生產(chan) 體(ti) 係,充分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機械裝備,強化標準引領,實行糧食全產(chan) 業(ye) 鏈精細化管理,減少糧食損失浪費。麵對糧食經營中存在的市場配置效率低、糧食損耗嚴(yan) 重等問題,應創新經營模式,推廣訂單農(nong) 業(ye) ,發展電商,有效促進糧食產(chan) 銷對接。
實施全民節糧意識提升行動,在全社會(hui) 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hui) 風氣。當下,部分消費者受教育水平低、消費主義(yi) 思潮、政策引導不足等各種因素影響,認識不到浪費糧食的危害性,在日常生活中節約意識不強。應從(cong) 家庭和個(ge) 人抓起,從(cong) 學生抓起,減少家庭和個(ge) 人食品浪費,培養(yang) 學生形成勤儉(jian) 節約、珍惜糧食的習(xi) 慣,提倡家庭愛糧節糧,弘揚勤儉(jian) 節約良好家風。
實施餐飲行業(ye) 反浪費行動和食堂反浪費行動,有效遏製餐飲浪費。餐飲行業(ye) 、機關(guan) 單位食堂、學校食堂和企業(ye) 食堂是食品浪費的主要場所,也是反食品浪費的主戰場。餐飲行業(ye) 應強化行業(ye) 自律,引導消費者按需點餐,有關(guan) 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加大對餐飲行業(ye) 食品浪費違法違規行為(wei) 的懲治力度。機關(guan) 食堂、學校食堂和企業(ye) 食堂應按需供餐,通過采取小份菜、半份菜、套餐、自助餐等方式,減少餐飲浪費。
糧食和食品浪費一直存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始終在路上。打持久戰,不應忽略運動戰。應靈活運用運動戰和持久戰相結合的策略,通過政策引導、宣傳(chuan) 教育、執法檢查等手段,迅速掀起糧食節約和反食品浪費運動,提高全社會(hui) 關(guan) 注度,更要在行動中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健全糧食和食物節約長效機製,通過持續努力和全民參與(yu) ,讓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在全社會(hui) 蔚然成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