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世界,共創未來”。
作為(wei) 全球首個(ge) 以供應鏈為(wei) 主題的國家級展會(hui) ,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hui) 正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火熱舉(ju) 行。
近70個(ge) 國家和地區的600餘(yu) 家企業(ye) 和機構參展,向世界發出“手拉手”合力打造“共贏鏈”的響亮聲音。
相比其他展會(hui) ,鏈博會(hui) 不是展銷商品,而是展鏈條、展生態、展場景;不隻關(guan) 注短期交易,更注重供應鏈上中下遊企業(ye) 的長期合作和共同發展。展商之間不是“掰手腕”搶客戶,而是“手拉手”找夥(huo) 伴。
第二屆鏈博會(hui) 設有先進製造鏈、清潔能源鏈、智能汽車鏈、數字科技鏈、健康生活鏈、綠色農(nong) 業(ye) 鏈6大鏈條和1個(ge) 供應鏈服務展區,全流程展示各鏈條上中下遊重點環節,從(cong) 而推動大中小企業(ye) 聚鏈成群、優(you) 勢互補。
第二次參展的蘋果公司,攜“果鏈”上的四家中國供應商亮相。
零部件製造商領益智造展示機械手臂自動取換料、高精度組裝的絕技,包裝生產(chan) 商裕同科技秀出1.9秒折好一個(ge) 包裝盒的絕活,手機鏡頭製造商水晶光電帶來國際領先的四重反射棱鏡,聲學產(chan) 品製造商歌爾通過柔性製造生產(chan) 線讓多個(ge) 尺寸、不同顏色的產(chan) 品實現共線生產(chan) ……
“沒有中國的合作夥(huo) 伴,蘋果就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鏈博會(hui) 開幕前一日,美國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專(zhuan) 門來到鏈博會(hui) 場館,用一年三次訪華的行動表明對中國的重視。
圖為(wei) 11月26日拍攝的第二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hui) 外景。新華社記者 張晨霖 攝
中國在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中到底有多重要?
“GE醫療全球銷售的每2台磁共振產(chan) 品就有1台產(chan) 自天津”“中信戴卡的鋁車輪產(chan) 銷量連續16年全球第一”“Apple全球的200家主要供應商中有超過80%在中國生產(chan) ”……參展企業(ye) 的一組組數據就是有力回答。
“我們(men) 聽到有‘脫鉤斷鏈’‘小院高牆’的聲音,但國際商會(hui) 中來自全球17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會(hui) 員告訴我們(men) ,合作才是大家共同的心聲。全世界必須攜手合作,維護運作良好的全球多邊貿易體(ti) 係。”國際商會(hui) 秘書(shu) 長約翰·丹頓說。
“鏈”上“手拉手”,推動供應鏈更高效、更智慧——
結合菜鳥提供的物聯網先進技術,聯合順新暉、賓堡、泰森、嘉吉等中外供應商的力量,麥當勞中國發起的“一箱一碼”智慧供應鏈項目27日在鏈博會(hui) 上公布最新成果。
圖為(wei) 麥當勞中國在鏈博會(hui) 上展示的智慧供應鏈。新華社記者 潘潔 攝
通過RFID(無線射頻識別)及其他物聯網技術在包裝上“賦碼”,“一箱一碼”技術讓貨品有了自己的“數字身份證”,但其在餐飲行業(ye) 的應用需要突破一係列瓶頸。經過兩(liang) 年多探索,該技術在麥當勞中國的不少上遊工廠、物流中心和餐廳成功落地,提升了供應鏈上下遊的數字化協同和精細管理能力,供應鏈運作效率大大提升。
“鏈”上“手拉手”,推動供應鏈更綠色、更低碳——
擁有將地溝油、乙醇等多種原料轉化為(wei) 可持續航空燃料技術的霍尼韋爾,在鏈博會(hui) 期間與(yu) 金風綠色能源化工科技(江蘇)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共同探索綠色甲醇製可持續航空燃料的產(chan) 能開發。
新西蘭(lan) 乳業(ye) 巨頭恒天然攜中國供應鏈夥(huo) 伴以聯合展台形式展示從(cong) 新西蘭(lan) 至中國市場的可持續供應鏈,招商局集團聯合馬士基、聯邦快遞等七家企業(ye) 發起共同推動全球供應鏈碳中和轉型倡議,美國嘉吉公司和中糧集團牽頭並聯合多家企業(ye) 發布農(nong) 業(ye) 與(yu) 食品領域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聯合倡議……從(cong) 簽署合作備忘錄到設立聯合展台、發起聯合倡議,中外企業(ye) 道出攜手合作推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綠色低碳發展的願望。
“全球超過75%的碳排放來自供應鏈,因此我們(men) 必須深化全球合作,共同促進供應鏈的綠色低碳發展。”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hui) 會(hui) 長貝德凱說,中國企業(ye) 在光伏、新能源汽車、電池設備等方麵擁有優(you) 勢,世界需要中國的合作來減少碳排放。
中國貿促會(hui) 會(hui) 長任鴻斌表示,在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的大背景下,中國貿促會(hui) 舉(ju) 辦鏈博會(hui) ,就是為(wei) 了創造一個(ge) 促進各方加強溝通、深化合作、共謀發展的國際化平台,為(wei) 世界各國構築產(chan) 業(ye) 互融、創新互促、市場互通的橋梁。
“鏈”上“手拉手”,開放合作必將帶來更多共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