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載道,文以化人。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儒家思想,對中華文明產(chan) 生了深刻影響,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11月30日舉(ju) 行的“何以中國·弦歌不輟”網絡主題宣傳(chuan) 活動啟動儀(yi) 式上,山東(dong) 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教授、孔子研究院原院長楊朝明講述了他用數十年來的研究,為(wei) 孔子、為(wei) 儒學“正本清源”的心路曆程。
2013年1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山東(dong) 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為(wei) 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指引方向。到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時,看到《孔子家語通解》《論語詮解》兩(liang) 本書(sh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饒有興(xing) 趣地拿起來:“這兩(liang) 本書(shu) 我要仔細看看 。”
楊朝明介紹,《論語》《孔子家語》都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言行的著作,“用現在網絡語言來說,《論語》像是學生發布的、記錄老師孔子語錄的‘微博’,《孔子家語》更加豐(feng) 富更加完整。這兩(liang) 本書(shu) 結合起來讀,可以幫助我們(men) 更全麵準確地了解孔子,還原更加真實的孔子。”
《論語》全文不到16000字,是我們(men) 曆朝曆代的啟蒙讀物,但不少耳熟能詳的句子長期被誤讀。楊朝明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為(wei) 例,傳(chuan) 統認為(wei) 這是孔子的“愚民”主張,好像是說“老百姓,可以使他們(men) 照著我們(men) 的道路走去,不可以使他們(men) 知道那是為(wei) 什麽(me) ”。其實,新的材料發現後,證明這其實是一個(ge) 標點錯誤。全句應該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不僅(jin) 不是所謂“愚民”,反而是“重民”主張。
“孔子不是文弱的書(shu) 生,他擅長射箭,擅長駕車。有文獻說他跑得很快,奔跑起來能追上郊外的野兔。大家可能會(hui) 很意外,孔子其實是一個(ge) 大高個(ge) ,他的身高要超過一米九,是真正意義(yi) 上的‘山東(dong) 大漢’。孔子還是個(ge) 孝順父母的好男人,還可以說是熱愛音樂(le) 的‘文藝青年’。”楊朝明說。
孔子可謂古代遊學第一人。但也有人認為(wei) ,孔子曾說“父母在,不遠遊”,這難道不是自相矛盾嗎?對此,楊朝明表示,這句話後麵其實還有一句“遊必有方”:“孔子的時代通信十分不便,出遠門要說明去向,別讓父母擔驚受怕。孔子要是知道,當代社會(hui) 有了手機和高鐵,肯定會(hui) 勸大家多出去走走,別‘宅’在家裏。”
儒學有其形成的廣闊背景,有典型的博大體(ti) 係,有漫長的發展曆史。中華文化就像一棵生生不息的文明之樹,這棵樹枝繁葉茂、生命堅韌,在不同時期結出了不同的文明花果。
“孔子創立的儒學,是仁學,也是一撇一捺的‘人’學,研究人性和人的價(jia) 值,是關(guan) 於(yu) 人與(yu) 人、人與(yu) 集體(ti) 、人與(yu) 社會(hui) 、人與(yu) 自然之間和諧的學說。”楊朝明表示,儒家思想作為(wei) 傳(chuan) 統文化中最深層次的哲學文化,體(ti) 現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孔子繼往開來,他的學說是全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men) 要繼續把它傳(chuan) 承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