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寧波市的印象非常好,這裏有智能化的現代工廠,曆史悠久的藏書(shu) 樓,還有充滿活力、學術氛圍濃厚的寧波大學。我非常喜歡這個(ge) 美麗(li) 、綠色的城市。”來自摩爾多瓦諾伊通訊社編輯葉卡捷琳娜·雷維亞(ya) 科這樣評價(jia) 此次寧波之行。
中外記者在寧波市天一閣博物院合影
11月28日至29日,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hui) 與(yu) 環球網聯合主辦的2024“走讀中國”國際媒體(ti) 交流項目以浙江省寧波市為(wei) 活動最後一站,來自中國國際新聞交流中心歐亞(ya) 中心的多名外媒記者及國內(nei) 多家主流媒體(ti) 組成的中外媒體(ti) 團,先後走訪了寧波舟山港、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鎮海煉化分公司、寧波大學和天一閣博物院,深入了解這座千年古城如何以創新思維推動綠色發展與(yu) 文化傳(chuan) 承。
了解地溝油如何“飛”上天 探訪鎮海煉化的綠色奇跡
浙江省寧波市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鎮海煉化分公司(以下簡稱“鎮海煉化”)不僅(jin) 是中國最大的煉油化工企業(ye) 之一,更是一座綠色創新的實驗室。在這裏,外國記者們(men) 深入學習(xi) “地溝油變生物航煤”的全過程。
外國記者認真傾(qing) 聽工作人員介紹生物航煤
來自俄羅斯歐亞(ya) 媒體(ti) 集團記者伊萬(wan) ·沙普金在參觀後表示中國是全球僅(jin) 有的四個(ge) 掌握生物航煤技術的國家之一,他認為(wei) 中國在推動綠色能源轉型建設生態文明以及助力全球生態發展方麵作出了重要貢獻。
烏(wu) 茲(zi) 別克斯坦記者在白鷺生態園進行拍攝記錄
在航煤儲(chu) 罐和煉油裝置之間,一片“白鷺園”吸引了中外媒體(ti) 團的注意。廠區內(nei) 溝渠和附近海邊灘塗裏的小魚、小蝦為(wei) 白鷺提供了豐(feng) 富的食物,每年會(hui) 吸引上千隻白鷺棲息繁殖。
“在來之前我覺得化工廠的水應該是受過汙染的,而且我知道白鷺對生態環境要求很高,但我親(qin) 眼看見經過處理的再生水非常幹淨,甚至還能飲用。所以才能吸引這麽(me) 多鳥類過來棲息。”來自土庫曼斯坦國家電視、廣播和電影委員會(hui) 國際信息中心記者巴特爾·列傑波夫在接受環球網記者采訪時說道。
感受全球集裝箱樞紐的高效運作 見證港通天下的新時代
在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集裝箱碼頭,裝卸作業(ye) 正有序進行,一派繁忙景象。寧波舟山港麵朝太平洋,背靠長三角,區位優(you) 勢突出,在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等國家戰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今,寧波舟山港擁有逾300條集裝箱航線,連接著2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ge) 港口。
哈薩克斯坦記者使用望遠鏡觀賞寧波舟山港穿山港區
記者們(men) 站在觀景平台,通過望遠鏡親(qin) 眼見證了全球最繁忙集裝箱港口之一的現代化作業(ye) ,他們(men) 爭(zheng) 相與(yu) 壯觀的碼頭場景合影留念。來自哈薩克斯坦《誠實報》社會(hui) 文化部主任納烏(wu) 雷茲(zi) 別克·薩爾沙耶夫在接受環球網記者采訪時說道“寧波舟山港的運作效率和智能化管理令人讚歎,它無疑是全球物流行業(ye) 的標杆。”
探鹽堿地上育青蟹奧秘 盼加強合作促本國人才培養(yang)
在寧波大學,外國記者深入了解這所學府在發展中國高等教育和科技創新方麵的貢獻。寧波大學海洋學院特聘教授王歡向記者們(men) 介紹了鹽堿地青蟹養(yang) 殖項目開展情況,他說道“寧大海洋學院科研人員多年攻關(guan) ,在全球率先實現了東(dong) 海青蟹內(nei) 陸鹽堿地養(yang) 殖,並在中國9省30多個(ge) 縣區“安下新家”,今年10月更是在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喜獲豐(feng) 收。此外,根據青蟹的研究突破和經驗,我們(men) 又先後突破了十多種蝦、魚、貝等海水經濟動物的鹽堿地養(yang) 殖技術,並創建了青蟹、蝦、魚、貝的混養(yang) 技術。”
外國記者一邊查看青蟹一邊密集提問
來自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傳(chuan) 媒網記者加濟紮·烏(wu) 紮克對寧波大學和哈薩克斯坦的鹽堿地養(yang) 殖技術合作充滿期待:“聽到寧波大學團隊將這麽(me) 先進的技術帶到我的國家(哈薩克斯坦),我感到很興(xing) 奮。寧波大學的鹽堿地青蟹養(yang) 殖技術突破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與(yu) 環境保護的傳(chuan) 統界限,是中國科技創新在農(nong) 業(ye) 領域的重要體(ti) 現。我也非常希望未來有機會(hui) 寧波大學能在我們(men) 國家的其他高校培養(yang) 出更多的技術人才。”
走進古老藏書(shu) 樓 領略書(shu) 藏古今的文化魅力
天一閣作為(wei)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私人藏書(shu) 樓之一,深深吸引了外國記者的注意。天一閣內(nei) 保存了豐(feng) 富的古籍與(yu) 文化遺產(chan) ,展現了寧波作為(wei) “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講解員向記者們(men) 詳細地介紹了天一閣的曆史背景和文化價(jia) 值,講述了“書(shu) 藏古今、港通天下”的文化內(nei) 涵,使記者們(men) 對寧波的文化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
外國記者仔細傾(qing) 聽有關(guan) 天一閣的介紹
“這個(ge) 園林像畫一樣美麗(li) ,和藏書(shu) 樓古老的建築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天一閣博物館能讓我了解到更多關(guan) 於(yu) 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麵麵。”來自俄羅斯歐亞(ya) 媒體(ti) 集團記者伊萬(wan) ·沙普金對環球網記者說道。
兩(liang) 天的走訪活動,外國記者們(men) 對寧波在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和文化傳(chuan) 承等方麵的成就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全麵感受到寧波如何以創新思維推動生態與(yu) 產(chan) 業(ye) 的協調發展。同時也通過鏡頭和文字記錄所見所聞向世界傳(chuan) 播寧波獨特的城市魅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