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行走萬裏長城,看山西古塞雄關綻新顏

發布時間: 2024-12-07 15:13:00 來源: 山西日報

  山西日報新媒體(ti) 記者張馨報道 廣武長城雄關(guan) 漫道,氣勢磅礴;老牛灣長城烽火墩台,矗立山巔;李二口長城滄桑巍峨,宛如遊龍……山西是中國長城分布的重要地區之一,自打造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提上日程以來,山西段建設也步入快車道。當前,山西正分階段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6個(ge) 核心展示園建設工作,帶動13條集中展示帶、20個(ge) 特色展示點、20個(ge) 文旅融合區和95個(ge) 傳(chuan) 統利用區建設,構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文化遺產(chan) 保護廊道和文化旅遊帶。

  山西長城遺存主要分布在大同、朔州、忻州、陽泉等8市39縣(市、區),形成了豐(feng) 富多樣的旅遊資源。近年來,各地全麵貫徹落實各項部署,以山西明長城為(wei) 主線,逐步串聯起了沿線各類長城文物和文化、自然生態資源點,全麵展示山西長城的文化景觀和文化生態價(jia) 值。


▲山陰廣武長城。史振宇 攝

  登上舊廣武古城牆,極目遠眺,廣武長城屹立群山之巔,講述著曆史滄桑。長城腳下,舊廣武村的村民穿行城內(nei) ,守望著遠處的長城。雁門關(guan) 北側(ce) 的翠薇山山頭上,廣武長城國家文化主題公園幾個(ge) 大字十分醒目。

  作為(wei)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6個(ge) 核心展示園之一,廣武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正在推進建設,建成之後,將會(hui) 成為(wei) 當地“一核一園一帶一路”規劃中的重要一環,具有極高的軍(jun) 事科學研究和旅遊觀賞價(jia) 值。

  “閉上眼睛,古戰場殺伐的驚心動魄場麵立刻湧現,不愧為(wei) 曆來兵家必爭(zheng) 之地!”領略過廣武長城的雄奇秀美後,山東(dong) 遊客於(yu) 高偉(wei) 發出讚歎。

  近年來,山陰縣大手筆規劃文旅融合發展藍圖,興(xing) 建環長城主題公園、滑雪場,打造集旅遊、滑雪、山地運動、文化康養(yang) 於(yu) 一體(ti) 的旅遊圈。“我們(men) 滑雪場下一步將投資建設滑草、高爾夫練習(xi) 場、山地徒步、攀岩、滑翔傘(san) 等新項目,打造文旅產(chan) 業(ye) 新高地。”在廣武長城國際滑雪場,總經理吳濤信心滿滿。

▲大同長城博物館。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是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工程。隨著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西段)建設的不斷推進,生動講述長城故事、山西故事和中國故事的各類載體(ti) 也應運而生。

  2023年6月19日,位於(yu) 大同市天鎮縣李二口村的大同長城博物館開館。該館被文旅部遴選為(wei)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重點項目之一,主要以大同境內(nei) 現存曆代長城為(wei) 主題,從(cong) 曆史人文、長城建築、民族交融、長城精神等方麵,運用多媒體(ti) 、聲光電、交互式等現代化手段,全方位、多元素展示長城的曆史文化底蘊和獨特魅力。

  近年來,天鎮縣積極做好長城保護和文化價(jia) 值發掘工作,依托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以長城一號旅遊公路為(wei) 紐帶,串聯帶動長城沿線的李二口、白羊口、薛三墩等10多個(ge) 行政村,依托“九烽連珠”“小八達嶺”“錯長城”及大同長城博物館等景點,構建起一條長城農(nong) 文旅融合發展經濟走廊。

  “大同長城博物館不僅(jin) 是長城文化曆史的保存者和記錄者,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物質載體(ti) ,能以自己的力量為(wei) 長城保護傳(chuan) 承出一份力,我很自豪。”該博物館運營負責人蔣同勳語氣鏗鏘。


▲秋日裏,偏關(guan) 馬頭山(小元峁段)明外長城遠景。吳傑強 攝

  從(cong) 山海關(guan) 離開大海後,萬(wan) 裏長城不辭千裏奔赴,最終在九曲黃河入晉第一縣偏關(guan) ,第一次與(yu) 黃河“相會(hui) ”。

  2022年,偏關(guan) 縣被列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西段)建設重點縣。通過修繕保護、文旅融合、業(ye) 態升級、龍頭引領,這裏已經形成長城旅遊帶、邊塞風情旅遊目的地。

  而今,慕名前來偏關(guan) 的遊客可以欣賞到原汁原味的民歌二人台、踢鼓子秧歌、九曲黃河陣等展示黃河文化、長城文化的表演項目,還可以品嚐到碗飥、羊肉、油糕、小雜糧等地方美食。


▲長城一號旅遊公路。王中勳 攝

  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山西段)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為(wei) 山西構建文化遺產(chan) 保護廊道和文化旅遊帶注入了持續動能。

  在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的8條以長城為(wei) 主題的國家級旅遊線路中,山西多個(ge) 長城景點被納入。今年10月,山西黃河、長城、太行三個(ge) 一號旅遊公路全線貫通。其中,黃河一號旅遊公路以“邊塞古風、跨越長城”為(wei) 主題,串聯起雁門關(guan) 、懸空寺、應縣木塔等沿線50多個(ge) 國家A級旅遊景區。

  青山如黛路如虹,驅車行駛在長城一號旅遊公路,宛如穿行在色彩斑斕的景觀廊道。紅藍相間的旅遊大道以路引景、串珠成鏈,遊客不僅(jin) 可以遠眺長城的雄偉(wei) ,還能領略周邊風土人情。

  “長城、黃河把每一樣飽含著地方特色文化、悠久曆史記憶的‘碎片’傳(chuan) 承下來,讓今天的人們(men) 仍能從(cong) 這些傳(chuan) 說與(yu) 演藝中窺見曆史的一隅,去看古代百姓們(men) 的生活方式、娛樂(le) 活動,了解自己家鄉(xiang) 的文化內(nei) 涵。”山西省文旅廳資源開發處處長趙軍(jun) 龍介紹,隨著山西省不斷推進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文化和旅遊不斷融合發展,特別是長城、黃河文化遺址沿線發展起了旅遊產(chan) 業(ye) 、康養(yang) 產(chan) 業(ye) 等,博物館、特色民宿等發展風生水起,形成了集休閑旅遊、特色民宿、農(nong) 事體(ti) 驗、生態康養(yang) 於(yu) 一體(ti) 的特色旅遊。

  編輯:王少傑

  校對:何玉梅

  審核:李清偉(wei)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