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國網絡強國戰略目標提出10周年,也是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30周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當今世界,誰掌握了互聯網,誰就把握住了時代主動權”。30年來,從(cong) 小到大、從(cong) 跟隨模仿到自立自強,互聯網這個(ge) 最大變量成為(wei) 事業(ye) 發展的最大增量,中國大踏步趕上並引領信息時代。本版今起推出係列評論,與(yu) 廣大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一起總結探討我國互聯網發展的成就和經驗。
——編 者
一個(ge) 個(ge) 鮮活的想象,轉化為(wei) 一個(ge) 個(ge) 跳動的字節,匯成中國互聯網的燦爛星河,網聚中國人的創新力量
戴上頭顯,虛擬世界的商品投射到現實環境中,讓人身臨(lin) 其境;在人工智能體(ti) 驗區,與(yu) 李白一起“舉(ju) 杯邀明月”;機械手靈活地轉動著“手指”,還朝觀眾(zhong) 比出“點讚”等手勢……在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烏(wu) 鎮峰會(hui) 上,一項項“黑科技”引領技術前沿,令參觀者大開眼界。
浙江烏(wu) 鎮的小橋流水,連接著數字時代的大河奔騰,展現著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浩蕩潮流。
當前,信息革命時代潮流與(yu) 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發生曆史性交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深刻指出:“信息化為(wei) 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新時代以來,我國網信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我國已成為(wei) 名副其實的網絡大國。
“從(cong) 0到1”“從(cong) 1到無窮”,煥新、生長、普惠,互聯網重塑了國家的治理方式、社會(hui) 的生產(chan) 方式、人們(men) 的工作生活方式,不斷催生新業(ye) 態新模式。網絡空間是虛擬的,但帶來的變化是具體(ti) 可感的,人們(men) 切身感知的變化更能折射網絡強國建設的鏗鏘步履。
曾經,“打車難”困擾著不少人,如今“網約車”已融入日常;曾經,每逢假期將至,火車站售票窗口前排起長隊,如今手機一點,不僅(jin) 可以線上購票,還能選座、點餐。看得見的變化背後,是互聯網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深刻賦能。
從(cong) 電子商務創新消費形式、電子政務重塑治理流程,到微博、微信、短視頻平台等社交媒體(ti) 帶來溝通方式變革;從(cong) 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快速迭代,到微短劇、網絡文學、數字動漫等互聯網文化產(chan) 品不斷湧現,互聯網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各個(ge) 方麵,釋放出前所未有的生機活力,推動中國成為(wei) 全球數字經濟的拓荒者和引領者。
互聯網具有極強的延展性和滲透性。一個(ge) “+”號,賦能千行百業(ye) ,壯大實體(ti) 經濟。
近期國際機器人聯合會(hui) 公布的年度報告顯示,在製造業(ye) 自動化程度方麵,中國正加速實現躍遷,工業(ye) 機器人密度已超越德國和日本,位列韓國、新加坡之後,名列第三。工業(ye) 互聯網與(yu) 智能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一個(ge) 全新的智能工業(ye) 化時代徐徐鋪展。
智能工廠推動“中國製造”轉向“中國智造”,無人碼頭、智慧港口實現“隔空取物”,機器狗、無人機成為(wei) 景區新的“挑山工”……數字經濟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互聯網新技術對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充分發揮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不斷催生新質生產(chan) 力。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互聯網核心技術是我們(men) 最大的‘命門’,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是我們(men) 最大的隱患。”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過程,也是不斷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過程。
前不久,清華大學研究團隊成功研製“太極—Ⅱ”光訓練芯片,在芯片領域“換道超車”。1G空白、2G跟隨、3G突破、4G並跑、5G領先,我國移動通信技術“後來居上”,正是矢誌不渝推動創新的生動體(ti) 現。
近年來,軟件和集成電路技術加快發展,國產(chan) 操作係統應用深入推進;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領域實現原創性突破;高端芯片、基礎軟件、核心元器件等關(guan) 鍵共性技術攻關(guan) 取得重要成果,部分領域形成全球競爭(zheng) 優(you) 勢;人工智能研究論文的數量和質量均居於(yu) 世界第一梯隊……解決(ju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受製於(yu) 人的問題,就能把互聯網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30年來,互聯網深深紮根中國。從(cong) 門戶網站到即時通信,從(cong) 電腦端到移動端,從(cong) 搜索引擎到萬(wan) 物互聯,互聯網既打破物理空間的阻隔,向普通人敞開機遇大門,又在時間維度上不停裂變,讓無數不起眼的瞬間成為(wei) 意義(yi) 深遠的開場。由此來看,互聯網帶來的最寶貴禮物之一,就是拓展了創新創造的可能性,打開了創新發展的無限空間。一個(ge) 個(ge) 鮮活的想象,轉化為(wei) 一個(ge) 個(ge) 跳動的字節,匯成中國互聯網的燦爛星河,網聚中國人的創新力量。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百年巨變——雕塑作品展”上,一件雕塑令人難忘:兩(liang) 位農(nong) 村老年人舉(ju) 起手機,與(yu) 遠在他鄉(xiang) 的親(qin) 人視頻通話。這定格了互聯網延伸至日常生活的溫馨畫麵。三十而立,風華正茂,中國將繼續延展互聯網之翼,乘勢向新而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