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wei) 人民”重要理念5周年。5年來,各地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認真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厚植為(wei) 民情懷,廣大人民群眾(zhong) 積極參與(yu) 城市建設和治理,人與(yu) 城雙向奔赴,共建和諧美麗(li) 城市,共創幸福美好生活,譜寫(xie) 新時代人民城市建設新篇章。央廣網特聯動上海等10地黨(dang) 委網信辦策劃推出“人民城市·溫情中國”網絡主題活動,記者沿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各地考察調研的足跡,走進城市深處,訪街巷看變化,帶您共同見證各地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展現的萬(wan) 千氣象。
央廣網天津12月12日消息 整齊排列的商鋪古色古香,各種天津特產(chan) 琳琅滿目。每天,充滿古韻的天津古文化街都吸引著大量遊客前來“打卡”。在“天津三絕”之一的十八街麻花店鋪內(nei) ,各類傳(chuan) 統手工食品成了搶手貨,這也忙壞了店員沈鳳蘭(lan) 。
“總書(shu) 記來古文化街時,提出要保護好曆史街區。像我們(men) 天津的古文化街、海河,以及城市的各個(ge) 角落,都很有曆史和韻味。現在看到這麽(me) 多年輕人喜歡老字號和傳(chuan) 統文化,我打心眼兒(er) 裏覺得高興(xing) !”沈鳳蘭(lan) 說。
2024年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天津考察時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天津是一座很有特色和韻味的城市,要保護和利用好曆史文化街區,使其在現代化大都市建設中綻放異彩。
漫步津城,現代化的高樓鱗次櫛比,各種西式小洋樓摩肩接踵,仿佛置身於(yu) 一幅古今交融、斑斕多彩的畫卷中。而這幅畫卷中最靚麗(li) 的底色,正是這座城市處處彰顯人民至上的津韻真情。
串珠成鏈 海河兩(liang) 岸蕩漾津韻新風
一座古建,見證曆史記憶;一條古街,賡續城市文脈。天津共有16個(ge) 曆史文化街區,877幢曆史風貌建築,它們(men) 凝聚著“老城津韻”的精髓,向八方來客展示著“哏兒(er) 都”的魅力與(yu) 溫度。
從(cong) 古文化街到五大道、從(cong) 意風區到棉3創意街區、從(cong) 勸業(ye) 場到楊柳青古鎮……這些街區既有古韻,又有新風。
作為(wei) 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天津在2005年頒布實施《天津市曆史風貌建築保護條例》,掛牌保護了877幢、126萬(wan) 平方米的曆史風貌建築。“一城、雙區、兩(liang) 帶、多點”的整體(ti) 保護格局,業(ye) 已在《天津市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1-2035年)》中確定。近年來,天津已實施120餘(yu) 項文物保護項目,讓一大批全國和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現代化大都市建設中煥發新生、綻放異彩。
古街旁,流淌不息的海河水訴說著這座城的“津韻”。作為(wei) 天津的重要文脈和母親(qin) 河,海河在千百年間見證著兩(liang) 岸的發展。
“十多年來,我們(men) 目睹著大家在兩(liang) 岸修建築、起高樓、造大橋,和城市共同成長。我們(men) 有一艘遊船就叫‘人民號’,因為(wei) 我們(men) 深知今天的成功與(yu) 人民密不可分。”天津旅遊集團海河遊船公司運營管理部副部長黑金一說道。從(cong) 業(ye) 14年來,在海河上,黑金一與(yu) 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一起見證著海河兩(liang) 岸的變遷。
“2010年時我來到海河遊船工作,那時候船小、設備老舊,碼頭也少,許多沿岸的文化與(yu) 風景,沒能太好地展示出來。”黑金一打開手機,向大家展示著遊船的老照片。“現在,我們(men) 的船換新了,碼頭也拓寬了。最重要的是,海河兩(liang) 岸不斷變化,讓我們(men) 也能更好地把這座城市的魅力講述給各地的朋友們(men) 。”
提起海河兩(liang) 岸最大的變化,燈與(yu) 橋最令黑金一難忘。“以前兩(liang) 岸燈光遠不如現在豐(feng) 富,遊客也少,我們(men) 的航次也沒有這麽(me) 頻密。”進入新時代,天津啟動海河兩(liang) 岸綜合開發改造工程,城市工業(ye) 戰略東(dong) 移、老企業(ye) 搬遷改造,天津城市景觀文化環境大大改善。“燈亮了、橋通了、景美了、遊客多了,我們(men) 的航次也隨之加密。當我向各地的遊客們(men) 介紹海河兩(liang) 岸的文化與(yu) 風景時,那自豪感,真是‘倍兒(er) 好’!”黑金一說道。
水拍河岸,潮起潮落。如今,海河遊船已經成為(wei) 了天津的熱門“打卡”項目,從(cong) 2010年年接待幾十萬(wan) 遊客,到2023年全年接待150萬(wan) 遊客;從(cong) 最初的3座碼頭到如今6座碼頭串珠成鏈;從(cong) 普通遊船到“早點航班”“清吧航班”等多種主題航班的推出……今年以來,海河遊船已突破1.8萬(wan) 航次。
源源不斷的遊客也為(wei) 海河兩(liang) 岸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目前,一條沿海河延展的商業(ye) 文旅經濟帶正在形成,串起津灣廣場等九大商圈,吸引國際知名品牌、國際小眾(zhong) 品牌、原創設計師品牌等紛紛入駐津門,“首發經濟”“首店經濟”在海河畔蓬勃發展。
軌交成網 “暢行無憂”為(wei) 城市出行提速
在繁華的海河兩(liang) 岸地下深處,一列列地鐵飛馳而過。密集的軌道交通為(wei) 城市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早上7點剛過,地鐵站內(nei) 人頭攢動,這對曾任天津地鐵運營所西站站站長的張敬敏來說,是曾經“不敢想”的事。
“54年前,我們(men) 對‘地鐵’還很陌生。那時候哪有挖掘機和鏟土機,全靠大家用手挖,用車推。”1975年11月16日,首批4輛電動客車通過鐵路從(cong) 長春運抵天津,但距車庫還有段距離,老地鐵人憑著一股韌勁和拚勁,硬是用15天把客車一步步“推”到既定地點,留下一段天津人“推”車建地鐵的佳話。那段“肩扛手推修地鐵”的歲月,讓張敬敏至今難以忘懷。
從(cong) “缺錢缺人缺技術”、僅(jin) 有短短7.4公裏的天津老地鐵,到如今10條地鐵線路和1條市域郊鐵路、總運營裏程325公裏,數字背後,是天津交通發展的縮影,更切實影響著許多人的生活。
“我的姥姥也曾參與(yu) ‘7047’工程義(yi) 務建設,每當聽她講當年的故事,都能感受到她發自內(nei) 心的自豪。”現年30歲左右的楊森棋是一名地鐵服務誌願者,6歲時乘坐老天津地鐵的新鮮感令他十分難忘。長大後,再次登上新天津地鐵,才發現那顆從(cong) 小埋在他心中的“軌道情結”種子,早已生根發芽。
2013年,天津地鐵招募社會(hui) 監督員,楊森棋主動報名參與(yu) ,並成為(wei) 首批地鐵社會(hui) 監督員。
“我已經在這個(ge) 崗位上誌願服務了12年。我希望能通過微薄之力,讓大家感受到天津地鐵的溫度。”楊森棋說,“除了維護秩序,我們(men) 還以乘客的角度建議增加相關(guan) 標識,這也被地鐵方麵采納。當我看到乘客們(men) 得到幫助時,那種幸福感難以言說。”
地鐵不僅(jin) 縮短了人與(yu) 人的距離,更拉近了人與(yu) 城市的距離。“地鐵擴大了我們(men) 的出行半徑,作為(wei) 一名市民,我也期盼著新的地鐵線開通。”楊森棋說,“未來,我也希望天津地鐵線路越來越多、覆蓋區域越來越廣,把我們(men) 之間的距離越拉越近。我也將用我自己的微薄之力,把溫暖帶給更多乘客。”
11月26日,一條連通天津市中心城區與(yu) 海河中遊地區的重要通道——天津地鐵11號線一期工程全麵竣工。2024年新建的5處地鐵周邊智慧停車場也順利投入運營,累計提供停車泊位302個(ge) ,讓城市交通“暢行無憂”。
愈發完善的交通網絡與(yu) 城市發展藍圖、人民美好向往,正“同頻共振”。
邊角成園 “方寸之美”讓市民流連忘返
飛速發展的路網與(yu) 功能區將城市不斷重構,在高樓大廈、居民社區旁,一些“邊角料”成為(wei) 了空白地帶,等待著被喚醒。
“以前這裏又吵又亂(luan) 。現在變成了公園,下樓就是景點,多好啊!”一大早,市民康靜琴便帶著孩子來到南運河文化公園遊玩。陽光明媚、綠樹掩映,居民們(men) 行走其間,與(yu) 公園旁流淌千年的大運河相映成趣。
“我們(men) 這個(ge) 公園地處三區交界,曾經是一個(ge) 自發的市場。不僅(jin) 早晚吵鬧,產(chan) 生的垃圾還有異味。隔壁的居民都不敢開窗。”天津市南開區城市管理委員會(hui) 園林綠化科科長劉軍(jun) 健回憶說。
如何化“老大難”為(wei) “心頭好”?“民心工程”是關(guan) 鍵。“對老市場‘一關(guan) 了之’最簡單,但我們(men) 想讓這片空地真正‘活起來’,便廣泛地向周邊居民征求意見,希望給大家真正帶來幸福感。”
作為(wei) 2023年度天津市20項民心工程點位之一,南運河文化公園在舊市場的空地上開始進行建設,在2023年“五一”假期正式開放。“當公園落成時,我們(men) 看到隔壁居民樓關(guan) 了多年的窗戶打開了,居民們(men) 在樓上看著這裏,他們(men) 臉上的笑容,讓我們(men) 特別滿足。”回憶起當初,再看著眼前正在遊玩的市民們(men) ,劉軍(jun) 健的臉上也浮現出了笑容。
開窗見綠,開門是景。“口袋公園”充分利用邊角地塊、空閑地“見縫插針”,兜起城市的方寸之美,對於(yu) 增加群眾(zhong) 身邊綠化活動場地、消除公園服務半徑覆蓋盲區,有其獨特優(you) 勢。自2021年啟動“口袋公園”建設,天津堅持便民為(wei) 民,打造群眾(zhong) 身邊的“會(hui) 客廳”和“小花園”。同時,在功能設計上充分吸納市民意見建議,結合周邊人群年齡特點和訴求,有針對性地增加相關(guan) 設施。
“我們(men) 在公園特色上注重文化傳(chuan) 承,讓市民在遊玩的過程中了解曆史,傳(chuan) 承文化,也讓我們(men) 的公園更具文化氣息。”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園林建設處處長曹勇說。
2024年4月末,在南運河的另一段,甲骨文主題公園對外開放。這裏的前身——馬家店遺址是甲骨文發現地。在廣泛聽取市民們(men) 的建議後,公園打造了“甲骨文百家姓文化牆”,用新方式講述老曆史,在傳(chuan) 承文化的同時,也讓公園更具文化氣息。
曾經人聲鼎沸的運河畔,如今熱鬧不減,再增雅致。2024年,天津市新建和提升“口袋公園”56個(ge) 。“九河下梢”的幸福故事,正在街角、在樓下、在路邊溫情演繹著。
陽光灑在海河上,波光粼粼,仿若一條玉帶,串起一座城。在津沽大地,既有沉甸甸的曆史建築和文化遺產(chan) ,又彌漫著煙火和人文的味道。古今相融,人城相宜,天津正用綠色生態之筆繡花功夫細繪新景,不斷擦亮人民城市的幸福底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