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城而過的海河,是天津的母親(qin) 河,躍動著這座城600多年的發展脈搏。從(cong) 舊時“曉日三叉口,連檣集萬(wan) 艘”的漕運盛景,到如今氤氳著商文旅氣質的“活力秀帶”,海河已成為(wei) 激發城市文旅消費活力的一張亮麗(li) 名片。
華燈初上,乘船夜遊,賞兩(liang) 岸旖旎風光,一覽津城魅力。來自土耳其的留學生歐陽嵐慕名而來,選擇了一趟音樂(le) 演出航班。“我不僅(jin) 能欣賞音樂(le) ,還能登上甲板欣賞城市美景,真是太棒了。”
天津津旅海河遊船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經理宋琳介紹,近年來,海河遊船煥新永樂(le) 碼頭、津灣碼頭、金阜碼頭等水岸消費場景,推出津味早餐航班、相聲演藝、音樂(le) 演出等特色觀光航班,滿足更多國內(nei) 外遊客的個(ge) 性化消費需求。
“近三年來,我們(men) 共接待遊客約300萬(wan) 人次。今年以來,接待遊客超140萬(wan) 人次。”宋琳告訴記者,未來,海河遊船要繼續借助橋邊音樂(le) 匯、光影主題秀、龍舟賽等商旅文體(ti) 融合活動,做新做強“海河經濟”。
遊客乘坐海河遊船遊覽天津夜景。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海河沿岸新消費走廊正在“串珠成鏈”,推動天津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海河東(dong) 岸,一片紅棕色仿古建築群與(yu) 時尚現代的店鋪相得益彰。走進天津棉3創意街區(原天津棉紡三廠),創意書(shu) 房、咖啡館、藝術場館林立其中,海河舊書(shu) 市集、戶外音樂(le) 會(hui) 等文化藝術活動精彩不斷,新開辟的棉3野趣營地充滿愜意。
“通過塑造有曆史、有文化、有故事、有場景的‘棉3’IP,這裏正成為(wei) 海河沿岸‘新消費走廊’的重要驛站和城市文化創意產(chan) 業(ye) 新引擎。”天津棉三創意企業(ye) 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強說。今年以來,街區吸引客流300餘(yu) 萬(wan) 人次,消費力持續提升。
天津金茂匯商場內(nei) 。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從(cong) 棉3創意街區出發沿著海河東(dong) 路向北行駛,遊客來到曾是天津第一熱電廠的天津金茂匯,感受著新舊碰撞的衝(chong) 擊。商場內(nei) 部保留的煤鬥、桁架、吊車梁等工業(ye) 元素,令人眼前一亮。商場“修舊如舊、新舊並存”的工業(ye) 風格讓一批天津首店、區域首店落戶於(yu) 此,通過消費聚起人氣,帶給老廠房新的生機。
海河兩(liang) 岸,曆史文化街區盡顯“文藝範”、商業(ye) 新空間突出“潮流範”,海河旅遊觀光帶不斷創新出彩。
海河畔的意式風情區內(nei) ,音樂(le) 縈繞,人流如織。行至一座紅磚三層建築前,目光便被其別致的設計所吸引。這裏是剛開業(ye) 半月的鍾書(shu) 閣天津店。
走進店內(nei) ,通高玻璃立麵、深藍階梯構成的前廳和螺旋形扶梯,設計感十足。不少書(shu) 友在兼具視覺衝(chong) 擊力和充滿文化內(nei) 涵的閱讀環境中享受“悅讀”的暢快。
“書(shu) 店自9月30日對外開放以來,客流量已突破20萬(wan) 人次。僅(jin) 國慶期間的書(shu) 籍銷售就近7000冊(ce) ,還有不少消費者選購了文創、咖啡等產(chan) 品。”鍾書(shu) 閣天津店店長王海波說。
熱門旅遊景點裏開書(shu) 店,彰顯了文與(yu) 旅的深度交融。“鍾書(shu) 閣的定位不僅(jin) 僅(jin) 是一家書(shu) 店,而是希望通過其獨特魅力和社交屬性成為(wei) 城市的一處‘文化客廳’。”王海波說。
今年國慶假期,讀者排隊等待進入位於(yu) 天津意式風情區的鍾書(shu) 閣書(shu) 店。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從(cong) 古文化街碼頭走下遊船,不遠處的街巷裏熱鬧非凡。這條老街裏的茶館相聲也成為(wei) 不少遊客的“必選項”。“國慶假期的演出幾乎場場爆滿,為(wei) 了盡可能地滿足外地遊客的需求,我們(men) 還增加了夜場。”名流茶館古文化街店工作人員於(yu) 穎說。
以今年“十一”假期為(wei) 例,天津市共接待遊客1837.7萬(wan) 人次,較2023年國慶8天假期接待遊客總數增長225.28萬(wan) 人次,增幅14%;遊客花費166.78億(yi) 元,與(yu) 2023年國慶8天假期相比增長36.9%。
精彩紛呈的活動滿足了不同遊客的多元需求,“海河+”愈發豐(feng) 富的內(nei) 涵進一步激發消費潛力,天津文旅市場迸發出新的生機與(yu) 活力。
“天津傳(chuan) 承百年商埠底蘊,利用海河等特色資源稟賦,創新推動城市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擦亮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津字招牌’。”天津商務局局長孫劍楠說。
統籌:曹建禮、邵香雲(yun)
海報:實習(xi) 生高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