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從天宮到故宮,吃一口太空冰淇淋

發布時間: 2024-12-18 09:36:00 來源: 中國青年報

  紫禁之上,午門之巔,王霸之氣通天徹地。剛剛過去的周末,朔風將天上煙霧盡掃,隻有藍天、金瓦、紅牆。

  當91歲滿頭白發的戚發軔院士,頂著酷寒進入故宮書(shu) 店,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dong) 請他喝一杯熱熱的航天員特飲太空茶,然後兩(liang) 人步行到午門之上,握手合影,標誌著天宮與(yu) 故宮已經發生“化學反應”。

  午門台階上傳(chuan) 來姑娘們(men) 的尖叫,穿著清宮服的“小主”“佳麗(li) ”在瘋狂拍照中,驀然發現人群中有神舟十七號乘組的航天員,繼而看到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dong)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中國空間站係統總設計師楊宏院士。

  原來,這裏正在舉(ju) 辦一場“從(cong) 故宮到天宮”的航天科普文化活動。

  真的要為(wei) 從(cong) 故宮到天宮的創意喝彩。

  航天員從(cong) 天宮看祖國,是燈火一片,而有一個(ge) 點,是大圈圈裏的小圈圈,小圈圈裏的黃圈圈。小朋友從(cong) 故宮看天空,是滿天星鬥,其中有一個(ge) 移動的點,是我們(men) 的中國空間站。

  誰不知道,紫禁城在中國人心中的分量? 古時候就有“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的說法。到過國家天文館的小朋友都看過,星鬥中的紫微垣,明白中國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學思想,天人相應也天人合一。故宮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重要承載者,是文物的匯聚地,也是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曆史見證,濃縮了中國人的頂級審美。

  而中國空間站也是如此,每當夜靜更深,抬頭望天,便可看見那移動的光點從(cong) 樓群頂上劃過,留下人類活動在天空的尾跡。它代表了當今航天領域最全麵、最複雜、最先進和最綜合的科學技術成果,是科技金字塔的塔尖。

  中國空間站係統總設計師楊宏非常喜歡中國空間站的名稱——“天宮”。由此看來,中國航天活躍著不少有中國式浪漫情懷的工程師。“嫦娥”在探月,“天宮”在遨遊,“北鬥”已組網,“祝融”在巡火,“羲和”正探日。他認為(wei) ,科學工程、科學教育和傳(chuan) 統文化必須結合,所以航天員是飛行員,是航天工程師,是載荷專(zhuan) 家,同時對於(yu) 地麵上的廣大青少年,他們(men) 是太空教師!

  一邊是中國高度,一邊是中國底氣,結合在一起是高大上,還是細而微?

  在故宮書(shu) 店的茶室,我接過一枚方糖般大小的長方塊,據說這是航天員吃的太空冰淇淋。放在嘴裏,奶味十足,甜蜜蜜的。

  太空中因為(wei) 失重,食物的液體(ti) 和殘渣會(hui) 四處飄散,如果飛進航天員的眼睛和呼吸道,或者太空艙裏的機器,都會(hui) 帶來可怕的安全隱患。因此,航天食品必是一種高科技產(chan) 品,適應天上的環境。而太空冰淇淋是一種凍幹製品,是在低溫和低壓的環境下,通過小冰晶升華製成的脫水版冰淇淋。

  相比多年前吃到的NASA產(chan) 太空冰淇淋,國產(chan) 太空冰淇淋咀嚼起來沒那麽(me) 硬,也適應了中國人的舌尖,沒有那麽(me) 甜。航天員能一口一個(ge) 。

  沒想到,從(cong) 今以後來故宮遊覽的孩子們(men) ,也能吃到航天食品了!

  奶聲奶氣的小朋友問航天員在天上怎麽(me) 吃東(dong) 西?神舟十七號指令長湯洪波幽默地回答:“可以站著吃可以躺著吃也可以倒著吃。”

  見微知著,管中窺豹,治大國如烹小鮮,中國人的浪漫有誰能懂?記得錢學森曾在一封信中說:“高度文明社會(hui) 就應該是藝術、美無所不在,科學技術也無所不在!”大家都感歎這一代孩子太幸福了!在皇城門上、太和殿前,一塊小小太空冰淇淋,一紙杯的太空茶,給童年的夢想家埋下科學的種子。

  有小朋友問,太空實驗室養(yang) 的斑馬魚是不是用來吃的?

  “在空間站裏見到斑馬魚我們(men) 都特別興(xing) 奮,來來回回地看,畢竟是我們(men) 幾個(ge) 月來第一次見到的小動物。”湯洪波說,它們(men) 一上天,跟我們(men) 航天員一樣,都“懵圈”了,失重環境讓它們(men) 上下不分,經常肚皮朝天。還以為(wei) 這些魚要死了呢,結果吃得挺歡。

  航天員們(men) 吃過太空菜園裏的生菜,斑馬魚是不吃的,“因為(wei) 它們(men) 的基因與(yu) 人類有相似的地方,以後可能會(hui) 用到生物製藥上呢!”

  現在的科普都這麽(me) 高質量了嗎?湯洪波的講解總能引來一陣笑聲。

  湯洪波說自己也被紫禁城那“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和萬(wan) 千氣象”所感染,深情寄語小朋友:“對曆史的最好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曆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新的形態。”

  中國航天瞄準2030年前實施載人登月,從(cong) 媒體(ti) 報道中可以看到當前進度條:

  今年2月24日,新一代載人飛船命名為(wei) “夢舟”、月麵著陸器命名為(wei) “攬月”。6月14日,長征十號係列運載火箭首次一子級動力係統試車。

  9月28日,登月服外觀首次公開亮相。

  10月29日,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發布會(hui) 上公布夢舟載人飛船綜合空投、攬月月麵著陸器兩(liang) 艙分離、載人月球車進入初樣研製階段的消息。

  11月,長征十號係列運載火箭成功完成整流罩分離試驗。

  11月2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公布攬月月麵著陸器初樣產(chan) 品分離測試畫麵和夢舟載人飛船初樣產(chan) 品畫麵。

  倒計時了,也就還有五六年時間,這些在座的小學生變成中學生、中學生變成大學生。以故宮為(wei) 原點,向上發射一根射線,第一站是近地軌道的天宮,第二站則設定為(wei) 月宮。夢舟夢舟,以夢為(wei) 舟,先走38萬(wan) 公裏,以後還能再飛多遠?月球基地的建設,需要更多成長起來的航天人,而月球也隻是我們(men) 走向深空的一個(ge) 落腳點。未來,站點很多,夢想很遠,但路在腳下!

  走,去月球上吃冰淇淋!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