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隨筆】
寒冬已至,不少北方老人又趕赴南方開啟旅居生活。旅居養(yang) 老的一種新趨勢——縣域遊也在悄然興(xing) 起。數據顯示,今年老年人群選擇去縣域旅居的訂單量比2023年增長近兩(liang) 成,如雲(yun) 南彌勒市訂單量同比增長162%。縣域何以成為(wei) 老年群體(ti) 旅居“新寵”?如何在細分領域回應養(yang) 老訴求,接住這波“銀發流量”?
與(yu) 普通的“到此一遊”式旅行不同,旅居講究暫時居住,少則10多天,多則數月。我國老齡人群結構正在發生改變,“新一代”老年人身體(ti) 相對硬朗,空閑時間充足,經濟條件較好,具有更新的消費理念。《中國國內(nei) 旅遊發展年度報告(2023—2024)》顯示,2024年,我國45歲及以上中老年遊客總計11.94億(yi) 人次,占國內(nei) 旅遊客源市場的36.81%,中老年遊客已成為(wei) 重要的旅遊客源,旅居、康養(yang) 等服務產(chan) 業(ye) 前景廣闊。可以說,老年群體(ti) 具有較為(wei) 旺盛的消費需求,並在品質特色、性價(jia) 比等方麵具有一定個(ge) 性化要求。
伴隨“奔縣遊”的風尚在青年群體(ti) 中流行開來,許多縣城以其便捷的交通設施,集吃、住、行、購於(yu) 一體(ti) 的配套服務,以及獨特宜人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曆史積澱,提升了吸引力與(yu) 魅力值。為(wei) 了適應“冬南夏北”的旅居養(yang) 老模式,一些縣城也在康養(yang) 、醫療以及其他適老化服務方麵加大投入力度,提升老年群體(ti) 的體(ti) 驗。比如,雲(yun) 南出台《加快推進旅居雲(yun) 南建設三年行動》及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培育3000個(ge) 以上鄉(xiang) 村旅居重點村”,力求以差異化發展方式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從(cong) 當前旅遊消費市場來看,一方麵,亟待釋放的消費需求日漸凸顯;另一方麵,更具品質的旅居服務不斷發展。當供給與(yu) 需求實現有效對接,小縣城也可盤活更多資源,讓消費場景在不同空間內(nei) 得以拓展與(yu) 延伸。這不僅(jin) 能夠為(wei) 當地文旅市場引入活水,還可帶動與(yu) 之相關(guan) 的上、下遊產(chan) 業(ye) 鏈發展,在多個(ge) 環節衍生出新的內(nei) 需市場。長遠來看,這些都可成為(wei) 激活消費、促進市場良性循環的有效舉(ju) 措,是縣域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
當“銀發流量”如潮水般湧來,縣城如何迎接好這輪機遇成為(wei) 一項重要課題。客觀地說,不少地方對“旅”的投入較多,但在“居”和“養(yang) ”方麵還需長遠考慮。比如,當大量老年人湧入一些小城長期生活,其資源環境和公共服務的承載量能否與(yu) 之匹配?北方老人能否適應南方的飲食、風俗以及社交方式,克服水土不服的障礙,實現“享老”的初衷?老年人一旦遇到身體(ti) 不適、外出就醫,應急保障措施能否及時到位?類似問題都是“奔縣遊”紅火背後亟待冷靜思考的內(nei) 容。
對於(yu) 縣域旅居地而言,要接住“銀發流量”,不妨以誠心為(wei) 底色,以務實為(wei) 內(nei) 功,讓工作“裏麵兼具”。比如,完善出行、就餐等基礎服務,讓老年人住得安心;以有效得當的方式加強市場監管,守住舌尖上的安全,完善各服務環節……總之,順勢而為(wei) 、因地製宜,才是旅居養(yang) 老的最佳打開方式,這也是決(jue) 定小城能否在多維競爭(zheng) 的環境中“以小博大”、脫穎而出的關(guan) 鍵所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