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全麵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jun) 的總動員、總部署。在中央宣傳(chuan) 部理論局、中央網信辦網絡傳(chuan) 播局指導下,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國家高端智庫與(yu) 光明網聯合推出“理響中國·鏗鏘有理|在改革開放中開辟廣闊前景暨黨(dang) 校公開課第十二季”專(zhuan) 題視頻。專(zhuan) 題視頻堅持問題導向,10位黨(dang) 校主講嘉賓通過與(yu) 青年教師和學生對談的形式答疑釋惑、增進共識,用通俗語言、翔實數據、鮮活事例,著力把好的改革舉(ju) 措宣傳(chuan) 好,推動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精神深入人心。
本期由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教研部副主任王道勇教授解讀“如何讓城鄉(xiang) 居民共享改革成果”。
【文字實錄】
張湘姝[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教研部講師]:我們(men) 都知道,我國擁有14億(yi) 多人口,9億(yi) 多在城鎮,近5億(yi) 在鄉(xiang) 村。王老師您常跟我們(men) 講,您的成長是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的,您長在鄉(xiang) 村,工作在城市,又經常去各地調研,那您認為(wei) 我國當前城鄉(xiang) 差距大嗎?
王道勇:是的,我算是改革開放的同齡人,我出生後的第66天,1978年12月18日,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正式召開,我們(men) 國家就進入了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小時候我的家鄉(xiang) 風景秀美、文化底蘊深厚,但日常生活很艱苦,總體(ti) 上還是缺衣少食。因為(wei) 學習(xi) 比較努力,乘著改革開放以來向上流動的社會(hui) 洪流,我就有機會(hui) 留在了北京工作。
總體(ti) 上看,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新時代以來,我國城鄉(xiang) 居民都在共享改革成果。國際上,衡量人民生活水平有一個(ge) 重要指標叫恩格爾係數,就是算一個(ge) 人一年掙的錢中有多少是用來維持生存的。這個(ge) 比例越高,說明生活就越艱難。1978年,我們(men) 國家城鄉(xiang) 居民恩格爾係數是63.9%,這個(ge) 數字還是很高的。到2023年,我們(men) 國家城鄉(xiang) 居民恩格爾係數下降為(wei) 29.8%,其中城鎮居民的這個(ge) 比值下降到28.8%,農(nong) 村居民的這個(ge) 比值下降到32.4%。而按國際公認的標準,這個(ge) 係數低於(yu) 30%就說明生活進入比較富足的狀態。這就說明,總體(ti) 上看我國城鄉(xiang) 居民生活都進入了相對寬裕的狀態。
我舉(ju) 一個(ge) 例子,比如說城鎮戶口的含金量,在我小時候,也就是20世紀80年代的時候,一個(ge) 農(nong) 村戶口轉變為(wei) 一個(ge) 城鎮戶口過後,他那種心裏的感覺和實際的收益都是一個(ge) 天上一個(ge) 地下。但現在是否變成城鎮戶口,農(nong) 民也會(hui) 權衡利弊,鄭重選擇了。這就是一個(ge) 縮影,它從(cong) 一個(ge) 側(ce) 麵反映了確實城鄉(xiang) 的差距在日益縮小。
王晶[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社會(hui) 和生態文明教研部2024級博士研究生]:老師您這樣一說,我們(men) 就明白些了。但是我有時也在網絡上看到人們(men) 提到一些問題,比如說農(nong) 村社會(hui) 保障水平相對較低、養(yang) 老條件有待提高等,那您認為(wei) 應當怎麽(me) 看待目前存在的這種現象?
王道勇:對於(yu) 這個(ge) 問題,我們(men) 要辯證地看待。首先,要承認客觀上仍然有差距。目前城鄉(xiang) 之間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但縮小不等於(yu) 沒有。我們(men) 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差別最高的時候是3.33:1,到2023年這個(ge) 比值已經下降為(wei) 2.39:1,差距縮小得很快,但這個(ge) 比值還是比較高。主要原因是低收入農(nong) 民還比較多。另外大城市與(yu) 農(nong) 村之間在教育、社保、就醫等方麵還存在較為(wei) 明顯的差距。
但更重要的是,要看到這是共同發展中的過程性差距。也就是說,這種差距的前提是城鄉(xiang) 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條件都在不斷改善,是在日子都一天比一天好過的基礎上的差距。跟過去比,2023年我們(men) 國家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wei) 21691元,是1978年的162倍(扣除價(jia) 格因素)。近些年來,我國農(nong) 村居民的收入增長速度一直高於(yu) 城鎮居民。我們(men) 到農(nong) 村去看一看,就會(hui) 發現現在不少農(nong) 民已經不種地了,2023年全國農(nong) 村土地流轉的比例達到36%,我們(men) 國家已經有170多萬(wan) 個(ge) 家庭農(nong) 場、50多萬(wan) 個(ge) 種糧合作社。許多農(nong) 民通過土地流轉、外出打工、經商等,日子越過越紅火。不少農(nong) 民平時就鍛煉鍛煉身體(ti) ,在家裏打打牌,去城裏逛逛街,去外地旅旅遊等。
張湘姝:您認為(wei) 要實現城鄉(xiang) 居民共享發展成果,還應當繼續做些什麽(me) ?
王道勇: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wei) 大。這是我們(men) 一切工作的價(jia) 值底色。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指出,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其中,“融合發展”是關(guan) 鍵詞,就是要不斷縮小城鄉(xiang) 差距,促進城鄉(xiang) 共同繁榮。我們(men) 要在現有基礎上提收入、保公平、促融合,穩步向全體(ti) 人民共同富裕方向不斷邁進。
一是提收入。要不斷調整升級產(chan) 業(ye) 結構,提高經濟發展的科技含量,持續做大經濟總量這個(ge) 蛋糕,讓所有城鄉(xiang) 居民有更大的蛋糕可分。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發展新型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構建產(chan) 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製,賦予農(nong) 民更加充分的財產(chan) 權益”“允許農(nong) 戶合法擁有的住房通過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
二是保公平。主要是要讓城鄉(xiang) 居民享有相同的社會(hui) 發展權利。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強調,要“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完善促進機會(hui) 公平製度機製,暢通社會(hui) 流動渠道”,要讓人人都有機會(hui) 向上走。
三是促融合。主是在自願選擇的基礎上推進農(nong) 民市民化。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要求,要“推動相關(guan) 公共服務隨人走”。人到哪裏,就業(ye) 、社會(hui) 保障等公共服務就跟到哪裏。對於(yu) 那些進城落戶的農(nong) 民,要依法維護他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ti) 收益分配權。
王晶:說到未來,城鄉(xiang) 居民共享發展成果的理想圖景是什麽(me) 樣的,您能簡單描述一下嗎?
王道勇:我用兩(liang) 句話來說吧。一是“農(nong) 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這是黨(dang) 中央確定的2035年的奮鬥目標之一。這一目標在有些地區其實已經基本成為(wei) 現實,比如說2023年浙江省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比已經下降到1.86:1。與(yu) 城鎮相比,浙江省的和美鄉(xiang) 村也並不遜色。但是在全國範圍內(nei) 要實現這個(ge) 目標仍需努力。我們(men) 要學習(xi) 運用好浙江“千萬(wan) 工程”經驗,在經濟、社會(hui) 、文化等各個(ge) 方麵把鄉(xiang) 村建設得更美好。
二是“城鄉(xiang) 生活有差別而無差距”。這是城鄉(xiang) 居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長遠目標。城鄉(xiang) 融合不等於(yu) 城鄉(xiang) 一樣化。當前我國農(nong) 村還承擔著三個(ge) 獨特的功能,一是確保糧食安全,二是保護生態環境,三是傳(chuan) 承農(nong) 村傳(chuan) 統文化。將來的理想狀態是,一個(ge) 人是生活在城市還是生活在農(nong) 村,經濟社會(hui) 條件等不是他考慮的重點,他在心理上是喜歡城市生活還是農(nong) 村生活才是問題的關(guan) 鍵所在。這樣,城鄉(xiang) 就會(hui) 逐步走向有差別而無差距,城鄉(xiang) 居民也就在完全意義(yi) 上實現了共享改革成果。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社會(hui) 主義(yi) 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我相信,隻要我們(men) 堅持進一步全麵深化改革,這種理想狀態離我們(men) 也不會(hui) 太遙遠!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