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上,群眾(zhong) 伴隨著音樂(le) 翩翩起舞,盡享幸福生活;社區裏,居民們(men) 暢所欲言提出“微心願”,感受點滴變化……走進內(nei) 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吉日嘎朗圖鎮,一幅幅安定和諧的畫卷躍入眼簾。
今年,吉日嘎朗圖鎮探索出具有時代特征的“共富共享”發展模式,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hui) 效果。目前,“共富共享”模式的社會(hui) 治理格局已基本形成,“善治之力”推動全鎮高質量發展。
以人民為(wei) 中心,重在落實,貴在行動
起初,如何讓幹部群眾(zhong) 成為(wei) 最大受益者、最廣參與(yu) 者,真正凝聚力量,成為(wei) 困擾當地發展的難題。
吉日嘎朗圖鎮聯係不同階層、不同群體(ti) 的人們(men) ,探索基層治理“幸福密碼”。“一開始,我們(men) 鎮群策群力,解決(jue) 了困難戶發展高效設施農(nong) 業(ye) 缺資金、缺技術、缺勞力的問題。以向日葵、肉牛、甘草和設施果蔬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為(wei) 支點,建設15棟數字化日光溫室大棚,開展甘草、向日葵、檸條、果蔬育苗及種植。這樣既降低了農(nong) 戶的產(chan) 業(ye) 成本投入,又把農(nong) 牧民緊密地聯結在發展設施農(nong) 業(ye) 的產(chan) 業(ye) 鏈上。”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楊恒介紹說。
日光溫室基地果蔬育苗(央廣網發 戈浩宇 攝)
根據地區實際,很多農(nong) 戶地理零散,不利於(yu) 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於(yu) 是吉日嘎朗圖鎮整合4萬(wan) 畝(mu) 零散土地,建設數字化高標準農(nong) 田,真正讓農(nong) 牧民實現“統種共富”。同時,開展以政府搭台、村企共創的模式,由12個(ge) 嘎查村1個(ge) 社區共同組建村投公司,以全資、合資、合作三種投資運營方式發展壯大村集體(ti) 經濟。
數字化高標準農(nong) 田(央廣網發 戈浩宇 攝)
吉日嘎朗圖鎮巴音村田萬(wan) 春激動地說:“我們(men) 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今年還分到了村集體(ti) 經濟分紅款,日子有奔頭了。”
在思考如何利用村內(nei) 閑置廠房、舊校舍發展產(chan) 業(ye) 時,大家群策群力,建設了共富工坊眾(zhong) 創基地,建成特色奶食品加工車間、凍幹肉生產(chan) 車間,農(nong) 村牧區40餘(yu) 名手藝人到共富工坊眾(zhong) 創基地創業(ye) 。如今,有了產(chan) 業(ye) ,村民有了奔頭,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選擇回村發展。
這些實實在在的變化,已然讓吉日嘎朗圖鎮變成了“幸福村”。
美化“硬環境” 提升“軟服務” 深耕“微治理”
吉日嘎朗圖鎮引進北京康福國際教育集團開展共富共享“旅遊+民宿+研學”生態研學產(chan) 業(ye) 。以建設宜居宜業(ye) 和美鄉(xiang) 村為(wei) 目標,由強村公司采取物業(ye) 托管服務模式,統一收集、拉運、處理全鎮垃圾、汙水。積極推廣“積分製”,建設共富共享積分兌(dui) 換超市,讓鄉(xiang) 村既有“顏值”更有“氣質”。吉日嘎朗圖小學依托康巴什區第三小學優(you) 質教育資源,共建“互聯網+城鄉(xiang) 教育同步教學”網際交互課堂,讓200名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到優(you) 質教育。投入運營全民健身中心,開設共享網球館、台球館、動感單車室等功能室,實現全民健身活動全方位升級。
創新推出“幸福+”共富共享基層治理新場景
吉日嘎朗圖鎮還開設幸福大講堂,用好用活“家校所”合一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實踐基地,已開展各類活動21次;舉(ju) 辦幸福聯誼會(hui) ,舉(ju) 辦“豐(feng) 收節”“民生集市”“村晚”等各類共富共享活動,與(yu) 農(nong) 牧民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qin) “結對子”“手拉手”“心連心”等,營造人人互相關(guan) 心、鄰裏和睦友好的社會(hui) 新風尚;推行幸福來敲門,幹部主動入戶與(yu) 老百姓拉家常、幹農(nong) 活、聽想法,算好“炕頭賬”,辦實事104件,聚焦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全力以赴辦好一係列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好事。以實際行動深刻闡釋民生“溫度”與(yu) 幸福“刻度”的豐(feng) 富內(nei) 涵,讓民生“加碼”、讓幸福“加速”、讓生活“加溫”。
民生集市文藝演出(央廣網發 戈浩宇 攝)
從(cong) 一地探索到遍地開花。吉日嘎朗圖鎮切實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融入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生態、治理、服務、創業(ye) 、文化等各個(ge) 領域,“小村規”撬動“大治理”,“小積分”成為(wei) “大賬本”,越來越多的好經驗好做法以適宜的方式在吉日嘎朗圖鎮“生根發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